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思想最早或见于叶圣陶先生《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现在的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而不该是用单篇短章……退一步来说,也该把整本的书作为主体,把单篇短章作为辅佐。"可是,"整本书阅读"真正被一线教师关注却是新课改以后的事情。自2001年课改至今,经过十六七年的尝试、探索、讨论、反思,"整本书阅读"渐为学界所重视,并成为实践和理论的研究热  相似文献   

2.
<正>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这是叶老第一次明确提出要读整本书。新中国成立以来整本书阅读不在语文教育课程框架内,2000年以后,儿童阅读蓬勃开展,把儿童文学引进小学语文教学。或许有人问:在孩子读了大量的一篇一篇的文章后,我们为什么还要强调让学生读"整本书"呢?整本书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呢?一、为什么要开展儿童整本书阅读  相似文献   

3.
张阿芳 《甘肃教育》2020,(6):109-109
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这是叶老第一次明确提出要读整本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部分有着这样的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读整本的书,已经成为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正>1941年,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于"读整本的书",提到:"把整本书作为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因此,让孩子读整本书也是对目前小学语文教育缺失的弥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部分,做了这样的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读整本书的意义重大。因此,我将指导性阅读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正>什么是整本书阅读教学?早在1941年,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提出了要读整本书。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阅读常常是为了获取某个具体信息,泛读成为广泛的阅读方式,整本书阅读正在慢慢地成为一种奢侈品。事实上,阅读整本书不仅仅是中学生必须做的事情,小学生也需借助整本书的阅读促进阅读习惯的培养。在目前现有的文献来看,关于"什么是整本书阅读教学"并没有一个定论,但大家都比较认同阅读整本书的  相似文献   

6.
【教学设想】《林黛玉进贾府》是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篇目,算得上是"旧故事"了,然而它更是"永远新的旧故事",因为它在不同维度的解读下总能呈现出新的意蕴与光芒。《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专设"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并将《红楼梦》列为高中阶段"整本书阅读"的文学类著作。在此背景下,《林黛玉进贾府》作为节选自《红楼梦》的重要篇章,对它的教学是否可能提供"整本书"与"篇章阅读"彼此互动的启示,这是非常有意思且有意义的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7.
1941年,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到“把整本书作为主体,把单篇文章作辅佐”,这是叶老先生第一次明确提出要读整本书。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十八个学习任务群中,整本书阅读更是置于首位。可见,整本书阅读教学已逐渐成为如今的教学趋势,本文将着眼于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正>整本书阅读在语文学习和课外阅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整本书阅读指导课在语文教学中也不能忽视。早在20世纪40年代,叶圣陶老先生就指出:"现在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而不该用单篇短章,……退一步说,也该把整本的书作为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①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关于整本书的阅读指导课实践案例甚少。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写的《小王子》是20世纪流传最广的童话,阅读率仅次于《圣经》,故以《小王子》为例,谈谈整本  相似文献   

9.
<正>跟整本书有关的概念大致有两种说法比较令人关注。其一是叶圣陶先生在1941年提出的。他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出"把整本书作为主体,把单篇短章作为辅佐"。其二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2011年7月出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部分有这样的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无论是叶圣陶先生还是课程标准制订者,都将整本书阅读提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但是关  相似文献   

10.
"整本书阅读"作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首要的学习任务群,占据普通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学分的八分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叶圣陶先生曾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改订》中明确提出了"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的教学主张。[1]"建构"的观念最早由皮亚杰和布鲁纳提出,经维果茨基的传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他们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间双向的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经验体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学习目标与内容中规定: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在教学建议中提到: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1941年在其重要论文《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提出"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文作辅佐"这一重要思想。由此可见,教会学生阅读整本书,已是阅读碎片化社会迫在眉睫的大事。  相似文献   

12.
罗耿镇 《湖北教育》2023,(11):57-58
<正>从叶圣陶先生的《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到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快乐读书吧”的设置,再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整本书阅读纳入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整本书阅读一直备受语文教师的重视。相较于单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无疑为学生终身阅读习惯的培养奠定了基础,成为全面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整本书阅读教学在阅读兴趣激发、阅读质量提升、阅读持久力强化等方面仍有进步空间,需要教师根据阅读实际保障整本书阅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整本书阅读与我国传统语文教学密不可分,首先,在我国古代所采用的启蒙读物就是一整本书,例如《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对我国的社会和文化传承都有深远的影响,老师都是通过这些教材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思想文化教育。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明确提出整本书阅读的概念,将整本书阅读与单篇阅读进行对比,分析了整本书阅读的优势,比如扩充学生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普遍认为:中学国文教育不应该局限在选文上,教师假如只针对选文教学,对学生的益处很小。  相似文献   

14.
1941年,叶圣陶在其重要论文《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作了专门论述,明确提出"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的主张。2001年7月出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部分这样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  相似文献   

15.
正整本书阅读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早在1922年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有整本书阅读的理念。1941年叶老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明确了这一概念: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这也是相对清晰科学的概念。时至今天,统编教材的全面推行,再次把整本书阅读这一理念放到了另一个崭新的高度。笔者所在县区,近几年来也在不断投入人力物力大力推行整本书阅读,笔者深入其中不断摸索,产生了一些收获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正>从叶圣陶《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提出"把整本书作为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到今天新修订语文课标围绕四项核心素养而建构的"18项任务群",都在力求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其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始终贯穿必修、选修Ⅰ和选修Ⅱ三类课程,相比使用文选式教材时单篇独章、逐段逐句的讲授,整本书阅读在理论上更有利于学生阅读经验的建构、阅读能力的提升和阅读成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9,(43):5-6
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作了专门论述,明确提出"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的主张。今《语文课程标准》中描述道:"阅读的能力,即学会运用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如何有效地进行整本书的课外阅读,如何高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现如今阅读教学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从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明确提出"把整本书作为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到今天《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整本书阅读已然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相关的重头戏。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聪明起来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完善中华  相似文献   

19.
作为18个"学习任务群"中的第一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必须贯串高中语文教学的"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个阶段。这表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尤其是名著教学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悲惨世界》为例,设计整本书阅读教学,以使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形成整本书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20.
关于整本书的阅读,上个世纪40年代初期,叶圣陶先生就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指出“:现在的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而不该用单篇短章……退一步说,也该把整本的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叶圣陶先生之所以有这个主张,是因为他对语文学科的性质、任务、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