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进行了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对再生水景观水体修复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潜流人工湿地系统能够有效降低水体中污染物浓度,其出水COD、NH4+-N、TN、TP均达到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中娱乐性景观环境用水标准。影响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有植物、水力负荷以及温度。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研究了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氮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显示:水力负荷为0.11m3/m2.d~0.45m3/m2.d时,TN的去除率为28.8%~47.6%,NH3-N去除率为21.6%~45.7%。同时还研究了蒲草吸收在潜流人工湿地系统中脱氮的作用,结果表明:蒲草直接吸收利用去除的氮含量只占脱氮总量的10.8%,在人工湿地系统脱氮途径中不占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人工湿地对氮、磷的去除效率及其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杰  罗安程  方照平  吕庭君  林敏抒 《科技通报》2009,25(6):848-853,859
通过室内小型人工湿地装置,研究了人工湿地系统对氮、磷的去除效率及氮、磷元素在系统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整个运行过程中,植物系统对NH+4-N、TN、TP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55.02%、45.44%、98.52%,无植物系统为38.08%、33.63%、91.37%,植物系统对氮和磷的去除效率均高于无植物系统。在潜流型人工湿地系统中,植物生物量及氮、磷积累量沿水流方向逐渐降低,基质中磷浓度也表现出类似的规律,这种变化规律表明可以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来提高人工湿地对氮、磷的去除效率。分析人工湿地对氮、磷的去除途径表明: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和基质对磷的吸附沉淀是人工湿地系统去除氮、磷的主要方式;植物吸收去除的氮、磷量分别占氮、磷投配总量的9.38%和12.77%,表明植物吸收也是人工湿地去除氮、磷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4.
人工湿地是以人工建设为基础建立起具有净化、生态、环境功能的新型生态系统,如何发挥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功能,更好地恢复生态与环境成为一项核心的科研课题。本研究以三种北方常见的水生植物为平台,展开了水生植物在人工湿地中污水净化能力的研究,特别对水生植物对总磷(TP)和总氮(TN)的除去效果进行了深层次研讨,希望为建设良好的人工湿地生态,提升人工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西安市护城河河流水质的分布情况。对水体的氨氮、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四项指标并使用单因子评价法对其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护城河的污染呈显出COD>总氮>氨氮>总磷的污染态势。  相似文献   

6.
以碱处理玉米秸秆作为外加碳源,研究外加碳源对潜流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利用不同条件下的两组装置(A潜流人工湿地空白对照;B添加碱处理秸秆的潜流人工湿地)进行实验,测定体系中TN、NH4+-N、NO3--N、NO2--N、COD、p H等指标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碱处理玉米秸秆的潜流人工湿地较空白对照装置TN去除率提高了30%左右;NH4+-N去除率提高了11%左右;NO3--N去除率提高了14%左右;NO2--N去除率提高了56%左右;COD去除率提高了31%左右。经过碱处理的玉米秸秆可以为人工湿地系统脱氮提供反硝化所需要的碳源。添加碳源可明显提高潜流人工湿地的脱氮性能,而且不会给系统带来负担。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膜生物反应器(MBR)深度处理生活污水的工艺特性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膜生物反应器对微污染水中化学需氧量(CODG),氨氮(NH3-N),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出水CODG为30~45mg/L,去除率高达85%,NH3-N为0.3~1.8mg/L,去除率高达97%,满足中水回用的要求;TP为0.2~2mg/L,去除率为34%.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去除效果的比较表明:MBR处理微污染水时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8h.  相似文献   

8.
通过改变水力负荷和排水高度,系统考查潜流人工湿地的脱氮除磷以及去除有机物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出水TP、COD浓度受排水高度影响不大,NH4-N去除率略受排水高度影响,且随着水力负荷增加而减小。而反硝化作用受排水高度影响,随排水高度增加,反硝化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随着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在逐步提高,居民用水量也在逐步增加,城市污水也相应的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污水中的TP和TN浓度逐年上升,有机物的浓度反而呈下降趋势,COD_(Cr)的浓度常低于200mg/L。以往的实验表明,低碳源条件下,C/N、C/P质量比比较低,尤其是运行初期COD_(Cr)的浓度低,为污水处理厂带来很大的麻烦,导致排放不达标。所以,目前在低碳条件下,采用A~2O污水处理工艺,研究活性污泥培养工艺对其性能和去除效果的影响变得刻不容缓。本文通过研究发现间歇式的MLSS增长比连续式的增长速度快,连续式反应器的脱氮除磷效果比间歇式更好。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3-2017年内沙湖水生态修复期间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主要水质指标的变化及氮磷营养盐浓度与水体叶绿素a的关系,探讨了TN、TP与Chl.a浓度的关系及其对水体蓝藻水华防控的意义。结果表明,水生态系统重构后,内沙湖水质得到显著提升,部分指标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分析结果还表明,叶绿素a与总氮和总磷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叶绿素a与总氮之间相关性高于叶绿素a与总磷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低浓度养殖废水循环净化功能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人工湿地已被广泛用于处理各种类型的废水.本项研究采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循环净化杭州植物园内低浓度养鱼废水,并对其处理效果进行化学分析,湿地出水的硝态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等绝大多数指标达到了国家地面水一类标准;湿地运行以后,在不进行换水的条件下,养鱼池内水质能保持较好的状态,节约了地下水和电能,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对2002年~2012年洋河水库水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仅2007年洋河水库的水质未达到Ⅱ类水质标准。主要超标项目为: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24.89~28.81,均处于贫营养状态。chla季节变化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在中温条件下厌氧无机陶瓷膜生物反应器(An MBR)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启动特性。讨论了在启动阶段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氨氮、蛋白质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以及系统稳定性指标p H、碱度对启动的影响。系统启动时间为35d。结果表明,中温An MBR系统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强,COD去除率高,可以稳定在92%~96%之间。反应器共运行了80d,且在较大的进水水质波动下保持系统稳定,未发生酸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洪湖水质及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丹 《大众科技》2011,(2):80-81,99
洪湖位于湖北中南部江汉平原东南端,洪湖市和监利县之间,属河间洼地湖,现列为省级保护区,水质管理目标为Ⅱ类水质标准。1990~2009年间仅两年达到国家水质标准,BOD5、氨氮、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多年份超标。水产养殖为主要污染源,COD、氨氮、总磷输入量分别为20710.5t/a、2929.9t/a、428.8t/a,输入负荷分担率分别高达75%、72%、49%。  相似文献   

15.
目前,微藻深度脱氮除磷是污水深度处理方面的热点研究。文章分别使用浓度为5%、10%、25%、50%的猪粪废水对帕米尔绿球藻进行培养,考察帕米尔绿球藻对不同浓度的猪粪废水中氨氮、总氮、总磷、磷酸盐的去除情况,结果表明去除效果最佳的是浓度为25%的猪粪废水。  相似文献   

16.
针对厌氧段一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工艺的生产性试验启动阶段,分析厌氧段和人工湿地启动过程中COD、SS、TN、TP去除率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为期9个月的连续启动运行,集成系统可启动成功,此时沿程各段的HRT2、HRT2、HRT3、HRT4分别处于61h、49h、7h、7h左右,系统对SS、COD、TN、TP去除率分别达到86%、70.42%、82.12%、69.08%。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中试试验,以沸石滤池处理微污染水源水,分析其去除NH3-N、CODMn、浊度和藻类的效果。结果表明:运行两周后,氨氮和CODMn去除率稳定,出现线虫和甲壳动物,生物膜成熟;水力负荷变化对去除氨氮和CODMn影响较大,当水力负荷由4m3/(m2·h)提高到8m3/(m2·h),两者的去除率分别降低29%和20%;不同的水力负荷对浊度的去除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选择水葱、芦苇、金鱼藻、菖蒲、香蒲、莲藕6种植物,设计出4种植物搭配模式,采用无土栽培模式模拟人工湿地环境进行培养实验,实验时间是7月到9月。测定不同植物组合对水体中氨氮(NH4+-N)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这6种水生植物能够明显地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随着时间持续增长,植物对水体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也逐步提升,在8月上旬,4种植物组合对关中涝池水体中的NH4+-N-的去除效率达到最高,分别为90.79%、89.83%、93.26%、89.40%。  相似文献   

19.
利用SBR亚硝化处理化肥厂实际废水,研究其短程生物脱氮过程中pH、溶解氧、进水氨氮负荷和温度等因素影响,并确定亚硝化处理的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pH过低会抑制亚硝酸盐的生成,过高则不利于反硝化菌反硝化过程TN的去除;当pH值控制在8.0左右时,亚硝化率保持较高水平,同时出水TN浓度控制较好。当DO浓度为0.2~0.3 mg/L时,亚硝化反应继续进行,但NH4+-N亚硝化反应速率较慢;当DO浓度为1.5~2.8 mg/l时,无法实现系统中亚硝化的运行,硝化作用成为主要反应。高氨氮负荷进水有利于亚硝酸盐的积累,但对出水氨氮去除效果不佳。较高的温度有利于亚硝化反应进行。当t=35℃,初始pH控制在7.8~8.2,DO控制在0.5~0.6mg/L,进水浓度NH4+-N为100mg/L时,SBR亚硝化操作过程为最佳,此时亚硝化率基本稳定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充分开发和利用新疆赛里木湖的水质资源,本文于2014-2015年,较系统地研究了湖中的盐度、水温、离子组成、溶解氧(DO)、p H、化学需氧量(COD)、总磷、总氮、氨氮、透明度、叶绿素a(Chl-a)等的时空变化。并对赛里木湖的水质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赛里木湖的各项水质参数存在着时空差异。总体水质为IV级,其中总磷的含量在湖的西部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