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南桑植白族人用茶的礼俗各种各样,但都能体现其文明风范和礼仪教化. 白族人无论男女老少,都习惯喝煨茶,家家大塘爨架上或灶门顶,总有铜爨壶或陶质罐煨着浓茶."客来筛茶"是白族人待客礼仪中最基本的一环.筛茶,无分生熟亲疏,过路人、陌生人来家,当然一律称"客",必以茶待之;就是口渴人来家"讨口茶喝",女主人也会忙将所煨浓茶筛给他一碗、两碗的.  相似文献   

2.
茶事     
我对茶的最初的记忆,来自于奶奶的小罐烤茶。奶奶的土茶罐,和一个大人的手捏起拳头那么大,圆圆的肚子,细腰,口敞开,身上有一个弯弯的如我的手指一般粗的把,口上有一个小嘴。奶奶每天只喝一次茶,那便是在早饭后。在我的家乡,是没  相似文献   

3.
雷响茶     
"雷响茶"是一种烤茶.白族老人每天早上、中午、下午三次都习惯在火塘边饮用"雷响茶".烤茶所用的砂陶罐,黄皮梨般大小,有把,有嘴,放几片茶叶进去,慢悠悠地反复在炭火上转来转去烤,翻来复去地抖动,所以又叫"百抖茶".待茶罐中的茶叶香气扑鼻,才把滚烫的开水冲进去.这时,小茶罐里就"咕碌碌"地响起来,其声颇似远处隐隐作响的春雷,故名"雷响茶".  相似文献   

4.
他是一个坚决不结婚的单身汉,生活非常简单和俭朴。到后来他经济富裕时也没改变他的生活习惯,仍和当年一样,住在带家具出租的房屋里。画面上是他在维也纳卡尔盖斯公寓的卧室里,正调制他的按惯例在凌晨五点喝的咖啡。他通常亲自煮咖啡,因为其他人都煮得不够浓。咖啡壶和杯子都是他当年用过的原物。他在喝咖啡时,喜欢再抽上一支同样强烈的雪茄烟,他一天还要抽好  相似文献   

5.
赵珩 《世界文化》2013,(7):32-34
上海、扬州等地也有早起喝茶的习惯,但不说去喝茶,而是说去吃点心。扬州的富春茶社也是主要不在喝茶而在吃点心。北方人,甚至包括上海人却不大习惯广式早茶中就着茶吃什么凤爪、牛腩、排骨之类的荤食,认为那是下酒的小菜,不是佐茶的食品。但在扬州式早点中却可以吃一盘肴肉或一碗煮火腿开洋干丝,其实性质没有什么不同。我每次去上海,总住在静安寺附近,离老半斋有十来站的路途,即使如此,也要早起赶到老半斋去吃早点。老半斋的早点一般只卖到早晨九点钟之前,不像广式  相似文献   

6.
两角五分奖金喻涓在我一生获得的所有奖金中,这一次最为珍贵。我家附近有一个熟肉铺。有时我很晚才下班回家,于是就去那里买些烤猪肉之类的食品做晚餐。我从不用肉铺给的纸盒和塑料袋,相反我总是自带一个方形塑料盒。这样倒也省去许多麻烦,回到家就不必再将肉放到盘子...  相似文献   

7.
北京人好喝茶,整日里茶不离手的大有人在,“茶君子”讲究喝口高的且要喝透,尤以用盖碗品香片为雅。我是老北京人,从祖辈儿上就喝茶,单好吴裕泰的茉莉花茶。原本不知天外有天,总认为茶就该是香的,今也步入老年了,有幸能在绿、红、青、白、黄、黑六大茶类里转悠,方知茶外有茶。但不知怎的,我还是好这京韵京香的“茉莉花茶”,特别是在秋天品香高时,茉莉花茶更不离口。  相似文献   

8.
漾江烟柳     
第一章 老多清晰地感到自己已经衰老,是在他煨茶时依依提着鱼笼进来并冲着他红红地笑笑的时候.他有些纳闷,可又感到有些释然.他想起昨天晚饭时,依依郑重地宣布:我已经长大了--16岁--所以,明天就去收鱼.  相似文献   

9.
日本人对茶情有独钟。据说,今日之日本人对我国陆羽《茶经》的研究,比国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工夫茶和中国茶艺已在日本生根发芽,并获得了发展。日本茶艺、茶道秉承中国茶化之精髓,于不断领悟中融入创意。今天日本人喝的主要是绿茶,其中有一种玉绿茶,茶末绿得微蓝,有幽幽的感觉。用古茶碗、立式椭圆形茶盅等茶具来冲泡,茶味涩中有甘,  相似文献   

10.
一 近年,据传媒的报道,有些佛家寺院腊月八日,煮腊八粥施众,不仅佛教信徒,即一般民众也乐往喝一碗腊八粥.谈腊八粥的民俗与其起源,不能不谈它与佛家的因缘.南朝梁时僧佑<释迦谱>说释迦牟尼因长时间苦修,身形消瘦,有若枯木.有一牧羊女献上乳粥,释迦牟尼喝后,体力恢复,因而成道.其成道日,正是腊月八日,后世佛教徒遂于此日煮粥、喝粥,以表示对释迦牟尼的纪念.  相似文献   

11.
罐头史话     
罐藏食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先民已利用陶瓦器腌藏食品。到了公元6世纪,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说:先将家畜肉切成块,加入盐、曲拌匀,“和讫,内瓮中密泥封头”。现代罐头食品则始于1804年,当时法国有位名叫尼古拉斯·阿帕特的糕点工人,向法国政府提供了密封容器贮藏食品技术,其方法是先将食品加热,装入大口瓶内,然后再蒸热到一定程度,趁热用软木塞将瓶口塞严,涂腊密封。这位糕点工人为此得到了法国发给的一笔奖金,并于1812年开办了名为“阿帕特之家”的世界上第一个罐头食品厂。到1823年,罐头的…  相似文献   

12.
阿拉伯人,对茶情有独钟,酷爱喝茶这已为世人皆知。走进阿拉伯世界,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也无论在家中还是上班、旅游,几乎没有不喝茶的,饮茶对于阿拉伯人的生活来说其重要性仅次于吃饭,位居第二位。阿拉伯国家东起西亚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饮茶是一种文化,我国各族人民都喜欢饮茶,在悠久的饮茶历史中也渐渐形成了一种茶文化以及形形色色的饮茶风俗。茶与婚俗也有不解之缘,古时男女订婚男方大多要向女方馈赠茶叶及其他礼品,至今我国许多地方仍保持类似的礼仪。1.送茶长江三峡之东的鄂西土家族、苗族,按照古朴风习,男家向女家订亲求婚,即“求喜”行聘,要用猪肉、羊肉、牛肉、茶叶等贵重礼物。求婚要选定良辰吉日,到了日子,男方家要将聘礼准备齐全,亲朋好友则前呼后拥,跟随准新郎一起赶往女家。因一路山道崎岖,准新郎身背盛满“茶礼”的大背笼走在最前面,身后的贺喜“送茶”的人则…  相似文献   

14.
<正>只因明代小说家吴承恩一部《西游记》,猪八戒便作为西天取经团队中的二师兄为世人所周知。如今在许多城市中,人们甚至用猪八戒和二师兄的名头开起了酒店或小吃店,比如"八戒杀猪菜""烤二师兄的蹄儿"等等。其实,在中国历史上,还真有一个叫八戒的人,他姓朱(与"猪"谐音),虽然也曾去西天取经,不过因和  相似文献   

15.
18世纪以前,英国人在斗鸡赌博中将混合在一起的烈酒灌饮公鸡,使之战胜对手;为庆贺赌博胜利,人们也开始喝这种酒,并逐渐养成了在庆贺活动中饮用混合酒的习惯.由于当初人们在饮酒之前要用鸡翎搅拌酒液,因而,这种酒也被称为鸡尾酒.有关鸡尾酒的来源存在着许多种说法,上述便是其一.鸡尾酒,按其杯载量来分可有长、短饮之别;其制作方法多样;可用摇酒壶混合,也可用搅拌器搅匀,还可用调酒杯将酒调制好后再过滤到杯中,而将酒直接在杯中搅拌也是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看了达·芬奇的电影等,我们就可以知道那个时代的房子不隔成一个个单独的房间,而全都是穿堂屋。那么,怎样吃饭呢?吃饭的地方不消说是在有火的地方,但是和现在看到的样子则是完全不同的。两头有支架,上面横着一根大棍子,在正当中的地上燃起一堆熊熊的火焰。好象烤串肉似地把大块肉串起来烤。父亲手里拿着大餐刀和菜刀,菜刀是从过去一直沿用下来的东西。用刀子刷地切下一块肉来,再用手抓着放到孩子的盆子里去,这样分给孩于们。孩子们得到肉后,便连忙端着它跑到房间的角落去吃起来,一般是用手抓着吃。现在,有许多日本妇女去巴黎旅行,当有  相似文献   

17.
李智红的诗     
李智红 《大理文化》2012,(10):56-58
李智红,彝族,世界华文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大理州作家协会副主席、《大理文化》杂志诗歌编辑、《读者》杂志、《格言》杂志、《印象》杂志、《散文选刊·原创版》签约作家。已出版诗集《永远的温柔》散文集《布衣滇西》随笔集《静夜煨茶》散文诗集《云南高原的嗓门和手势》杂文集《杂感微言》随笔集《舍与得的人生课》散文集《西双版纳的美》等,现供职于大理州文联。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里珍藏着许许多多的中国陶瓷。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内设有“东洋馆”,整个二楼5个展室都陈列中国古代美术作品,其中不少是陶瓷,从原始彩陶到唐宋以后的陶瓷等,应有尽有。其中有一件中国浙江烧制的“天鸡壶”,是中国古代流行的一种泡茶用壶,其嘴呈鸡头状。中国陶瓷在日本的出土文物十分丰富。据1985年统计,日本全国在近SOO处遗址中发现了中国陶瓷,其中主要有越窑、龙泉窑的青瓷,景德镇的青白瓷、白瓷,建窑天目(黑釉)瓷等。东京、京都、奈良等日本国立博物馆都陈列着大量的龙泉青瓷。龙泉青瓷始于五代,盛于宋…  相似文献   

19.
初春,一群人在洱海边遥望苍山喝茶,有朋友邀约说哪天一起去爬一次苍山吧,苍山的杜鹃应该就要开花了.坐我身边的朋友说:"爬苍山应该到你们那儿去,倘若把苍山比作美女,西坡才是她的脸,而东坡只是她美丽的背影."  相似文献   

20.
赵珩 《世界文化》2013,(6):34-35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港粤之风北渐,全国许多城市都出现了广式早茶。广式早茶与其说是喝茶,不如说是吃广式点心。尤其在北方,饮茶就更在其次了。广东人吃早茶,倒是着实要喝一阵子茶的,红茶也好,乌龙也好,绿茶也好,总要喝得尽兴。一壶茶喝完,把壶盖子放在壶口和壶把儿之间,服务员就会为你续上水,这样一壶茶继续喝下去。难怪有人挖苦广东人是"早起皮包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