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元代众多的杂剧作家中,女真族作家石君宝在以《秋胡戏妻》为代表的三部婚恋杂剧中塑造了三个追求爱情幸福的女性形象,她们不但有元代婚恋杂剧中一般女性身上所具有的美丽善良的特征,更可贵的是,在她们身上表现出了强烈的斗争精神和民主自由意识。这是时代赋予她们的特征,同时也与作者的思想、民族出身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男性作家,李锐对女性有着其独特的偏爱,因为偏爱,李锐笔下的女性显得美丽而动人,她们在人生的困境中放出了异样的光彩;在饱经岁月磨难、饱尝人生苦难的女性身上,他有意无意地避开写女性的丑陋,而是把人性的光辉撒在了她们身上,使其作品中的女性有了一种救赎精神。  相似文献   

3.
哈尼族妇女作为哈尼社会中占一半的人口,她们也是文化的载体,她们身上保留了哈尼族传统习俗中的很多文化内涵。又由于妇女们长期以来与外界的联系较男性要少得多,因而她们身上保留的传统文化要多于男性。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她们身上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更深层面文化的影响。分析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中,哈尼族妇女的变化及这种转型对整个哈尼族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玫瑰门》的解析,可以透视中国女性的生存境遇。文本描写了一群迥异于传统文化氛围中的女性,但在她们身上依然存在受男权文化影响留下的精神痼疾。面对男权秩序她们进行了消极或积极的反抗,表明了女性主体意识正在觉醒。  相似文献   

5.
周大新小说中抗争女性形象的审美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大新在他的盆地小说中塑造了一批生动、鲜活、性格复杂、充满抗争精神的女性形象,她们抗争的对象不一、方式不同,但作家对她们身上所表现出的生命力和人性的追求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赞颂,表现了鲜明的女性立场和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宗法体制强调男权的权威性,对中国的女性和儿童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五四运动后,随着社会革命和思想革命的爆发,很多女作家响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将目光投向与她们有着相似命运的儿童身上,尊重儿童,否定传统宗法制度。另一方面面对复杂的社会,儿童天真、善良、纯洁的本性更显得弥足珍贵,作家们也试图在儿童身上寻找自己精神的寄托。  相似文献   

7.
刘楷锋 《文教资料》2006,(33):71-73
在关汉卿塑造的一系列光辉动人的形象中,共有的一个特征就是她们都有自己的生存理想,敢于为自己的做人的权利与尊严而进行勇敢的斗争,不仅体现出男性作家对卑微女性不幸命运的一种人文关怀,更可贵的是可以从中看出关汉卿对人性的一种大胆的肯定与勇敢的呼唤。戏剧人物身上可贵的人性意识常常在具体的戏剧冲突中不断彰显出来,这种人性的觉醒在窦娥身上体现得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茅盾笔下的时代女性形象群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身上有着强烈的悲剧色彩,具体表现为自身无法摆脱的矛盾冲突:梦想与现实的冲突;灵与肉的冲突;情与理的冲突;生与死的冲突。这种精神悲剧的形成有其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9.
中华魂     
方娜 《小学生时空》2009,(12):44-45
面对高山,你是否会感慨她的气势磅礴;放眼大海,你是否会惊叹她的汹涌澎湃;仰望青松,你是否会赞美她的高大苍器;俯看小草,你是否会称颂她的坚韧不拔……你可知道.在她们身上,孕育着中华民族几千年不屈的精神!在她们身上,隐含了中华民族数千年顽强的意志!这就是民族魂——中华民族的魂!  相似文献   

10.
革命文学中不乏革命女性的身影,她们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内忧外患的环境中不断成长,成为坚定的红色力量。她们是人女、人母、人妻,更是钢铁般的战士。她们身上兼具柔情与顽强意志这一对矛盾体,这让我们感受到了革命女性人性的闪光,看到了信仰的力量,她们的伟大也正是在这种矛盾中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11.
学会坚强     
什么是坚强?坚强是担架上高举着的敬礼小手;坚强是废墟中传来的稚嫩歌声;坚强是残垣断壁下的美丽微笑;坚强是痛失亲人后的顽强坚守;坚强是帐篷掌拉里曲琅琅书声……让我们记住这些坚强的母亲和孩子,并给予她们坚强的支撑;让我们从她们身上学会坚强,并把这种精神传授给我们的孩子;灾难过后,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悲伤和感动,还有一种需要我们发现、值得我们学习、并可受用终生的高贵品质--坚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众多的富有反抗精神的妇女形象。在汉代文学作品中,刘兰芝、秦罗敷、胡姬便是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在诗人的笔下,她们都是美的化身,她们的身上,都闪烁着对不公平待遇极力反抗的斗争光芒。  相似文献   

13.
很多宝宝在母乳喂养时吃得饱饱的,长得壮壮的,但是在改用配方奶粉后,身上却开始出现一片片的皮疹,面对这种情况,妈妈们烦恼而不知所措。当她们知道皮疹是由牛奶蛋白引起时,她们忙着去寻找新的奶粉来代替,有些宝宝就藉着羊奶粉摆脱了过敏反应。为什么羊奶有这种神奇的功效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羊奶的神秘面纱吧!  相似文献   

14.
程迪  余刚 《小读者》2012,(4):4-5
两个平凡的女孩.一个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照顾哥哥的重担.一个用勇敢的行动保护了同学。从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美德——简单、纯朴、真实,却又毋庸置疑地闪烁着光芒。为何她们带给我们那么多感动?因为自:食其力,重德重情,同样是一种伟大。而这种伟大、真实、纯朴与j地位无关.与贫富无关。  相似文献   

15.
梁海晶 《考试周刊》2010,(25):22-23
赛珍珠笔下的“母亲”比较富有抗争精神,也较多的表现出中国妇女的力量。“母亲”在小说中是个没名没姓的妇女.但她是赛珍珠所塑造的最完美的女性形象。正如《愤怒的葡萄》中的乔德大妈一样,她们坚韧不拔,勇敢地与命运抗争,在她们身上透出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的创作历程可以说是一个寻求美好人性寄居地的历程,但是人类历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悖论决定了他寻找的无望。尽管如此.他依然固执地坚守在自己的精神守望中。但客观现实又让他不能完全超脱。这种强烈的精神冲突煎熬着他的整个创作过程。正是因为此,在他寄予了美好理想的湘西女性身上读者看到了世代妇女的身影,她们依然生活在传统的樊篱中。  相似文献   

17.
部美美 《考试周刊》2014,(56):31-32
在世界文学的人物长廊中有两位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和曹禺笔下的繁漪。她们追求个性解放,争取爱情自由,并具有强烈时代反抗精神。她们像闪电一样闪亮在黑暗的夜空,像惊雷一样震撼腐朽的时代。她们虽处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但在她们身上所闪耀的那种人的原始张力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两个年仅7岁和5岁多的小女孩,在同龄人还在父母膝下承欢的年龄,就用稚嫩的肩膀和双手,挑起了养家和照顾残疾母亲的重任,到如今已经过了整整13年。这期间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笔者采访时,在被她们感动的同时,也在思索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能支持两个小女孩做到许多成人都难以做到的事。回顾她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以及生活中的诸多细节时,不难发现,支撑她们的正是孝心的力量,她们的行为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孝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自古就流传着百里负米、涌泉跃鲤等孝道故事,在魏桂芳、魏彩连姐妹身上,同样体现了这种精神。她们在  相似文献   

19.
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壮大,王学左派兴起,千百年来形成的“男尊女卓”、“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等根深蒂固的传统偏见遇到了挑战。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冯梦龙在其作品“三言”中塑造了一批光彩照人、超凡脱俗的女性形象。她们的大胆,自信,不媚俗,不依附,让人惊叹不已。她们身上洋溢着一种对生活、对生命的热情,她们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冲击,拉开了初期妇女解放运动的帷幕。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位女权主义运动的先行者,美国作家赛珍珠终生都在不懈地引导人们关注妇女的生存状态,聆听她们的诉求。在华生活近40年的经历更使赛珍珠对男权文化下的中国妇女命运始终保持敏感。赛珍珠笔下的妇女群像不仅折射出一位异邦客眼中的中国式母亲,也承载了丰富内涵的母性文化特征。通过塑造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母亲形象,赛珍珠以独特的跨文化视野写实地反映出中国女性在旧制度下的生存特性,颂扬了中国普通女性身上所具有的超凡品质,客观地呈现了她们所处的历史和文化语境。这一创作宗旨也同时体现了赛珍珠超前的女性主义立场和毕生倡导的差异共存和互相尊重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