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运城市市区内中型社区体育活动特点为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访问法对运城市市区社区体育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内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积极性高;居民活动时间、空间相对稳定,活动项目多样化,活动群体年龄结构老年化;场地服务设施不完善;经费不足;社区发展不均衡.本文对些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体育报刊赛事传播竞争力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赛事是体育报刊传播的重要内容,随着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崛起,体育报刊逐渐失去了赛事传播市场的主导地位。为了应对严峻的形势,体育报刊应当着力开发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培育一支优秀的传媒人才队伍,控制若干报道资源,做好各类媒体间的竞合工作,注重赛事信息受众群体和传播内容定位的准确性,以及强化报刊的新闻报道策划能力。这些方法将有效地帮助体育报刊在体育赛事传播的激烈竞争中奠定自己的一席之地,掌握应有的话语权,传播出自己独特的声音,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立足于受众,分析电视节目中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间的关系,从而更好的理解二者对核心受众定位的影响,以及如何以电视为媒介,以受众为立足点,更好的实现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双赢,同时展望未来电视节目的分众化前景。  相似文献   

4.
体育文学不是体育与文学的简单相加。作为人类活动的构成部分,它们都是人类的生存活动与生存表达;作为文化的表现形态,它们都生成于文化,又是历史与现实文化的承载者与表达者;体育文学将体育与文学聚合在一起,在文学的平台上展示广阔的体育人生,并将这体育人生升华为审美形态。如是,人类的生存活动、文化活动与审美活动,构成体育文学研究的理论题域,这是体育文学批评理论建构的应有题域。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俗体育的生存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体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独特鲜明的民族特色,千百年来滋养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激励了中华儿女的英勇斗智,展示了无穷的魅力。目前随着各种民俗体育活动日益增加。民俗体育似乎走向了一条越发宽广的道路;但民俗体育的传承式微、功利化倾向使得真正的民俗体育的生存变得如此的艰难。挖掘整理正统规范的民俗体育文化、提高国人的拯救意识、鼓励并引导良性变异,是民俗体育在现代社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正确轨道。  相似文献   

6.
摘要:近代前期武术从业者群体的兴衰是该时期武术发展轨迹与特征的历史观照。运用职业社会学的视角,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以武术从业者群体及其生存活动为研究对象,梳理武术从业者群体的变迁脉络,提炼其内在逻辑,为当代武术发展提供历史镜鉴。主要结论:1)近代前期武术从业者群体的职业活动呈现“生存挤压与社会低位”的总体特征,该时期的武术发展呈现冷热交替与高低起伏的历史特征;2)其群体的职业流动呈现“官方→民间”的特点,其群体的武术技能呈现“地位重要→地位冲击→地位挤压”的特点;3)其群体主要集中在社会底层,并带有一定的江湖文化色彩,社会地位低下;4)官方和民间是其群体生存活动的双重渠道,也是武术传播的双重渠道,应充分发挥民间渠道的力量推动当代武术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成都体育新闻受众形态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对不同体育媒介受众的结构特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体育新闻受众的心理及行为特征.研究认为,体育新闻受众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以收入水平居于中等、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男性为主;体育新闻受众的形态特征决定了不同体育媒体的定位策略;体育新闻受众接触体育媒介的主要动机要求充分挖掘体育新闻的情感特质;体育新闻受众的乐群性有利于体育新闻的进一步普及并影响体育媒介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运城市市区内中型社区体育活动特点为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访问法对运城市市区社区体育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内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积极性高;居民活动时间、空间相对稳定,活动项目多样化,活动群体年龄结构老年化;场地服务设施不完善;经费不足;社区发展不均衡。本文对些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校野外生存课程对大学生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野外生存训练后体能及有关心理健康的评价指标等的分析,旨在探索野外生存训练对大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表明参与野外生存训练活动能够促进身心的发展,但野外生存选修课开设的更大意义还在于其具有时代气息,能有效的激发同学们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改变其对体育的态度,从而间接影响到参与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体育课程中增设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内容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高校体育课程中增设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内容的意义,分析了开展这一活动的有利因素及制约因素,并指出促进这一活动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信息传播业高度发达的今天,随着信息传播渠道增多和受众信息需求层次的多元化,受众消费群体逐渐分化,城市电视台在栏目设置上必须满足这种变化,专刊性栏目正是适应了电视传播分众化的这种趋势,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应大力倡导创办。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校开设野外生存训练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至2006年吉林省部分高校在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秋季、冬季、春季野外生存教学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结果表明,野外生存的教学实践活动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需求,适合在高校体育选修课中开设。  相似文献   

13.
我国电视体育新闻运作模式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电视媒介进一步深入到体育新闻中,在受众中的影响日益增大,我国的电视体育新闻也逐步繁荣起来,基于电视媒介的传播规律和体育新闻的特性,电视体育新闻的运作模式呈现出市场化、娱乐化、竞技化、专题化的趋势.然而,在四种运作模式的发展过程中,他们发展水平是不平均的,有的已经逐渐走向成熟阶段,有的则是初露端倪,他们有着积极正确的一面,同时也有很多不足之处,这就要求我们运用新闻传播理论和体育理论作为指导,来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生存教育是高校体育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正逐渐被许多学者关注。本文在近十年体育生存教育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高校体育生存教育的内容,生存教育目标及生存教育模式。通过体育生存模式教育,达到提高大学生的生存意识,使大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生存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运动技能与生存技能,主动参与竞争,胜不骄,败不馁,融入集体,沟通协作,培养组织能力,为大学生走向社会、融入社会,从身心两方面做好准备,打好基础,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体育教育与人类生存关系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认为体育教育与人类生存需要具有广泛联系;体育教育在人类生存能力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未来体育教育对人们生存方式具有深刻影响.文中部分观点对我国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电视传播受众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1)电视是受众获取奥运相关信息的首选媒体;2)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各观众群体都表现出积极踊跃的收视兴趣,呈现出全面的收视盛况;3)观众观看奥运会的最大需求是赛事信息和比赛过程;4)受众在收视过程中表现出对我国的优势项目和三大球项目关注程度高、受体育明星的影响较大、男性、年轻、中高学历观众收视增长突出、心态更加开放、对奥运明星的评判标准发生变化、在收视中获得温暖的情感体验等特点;5)北京奥运会电视传播受众的需求基本上得到了满足.  相似文献   

17.
媒体与体育公众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育公共关系中,媒体与受众存在着一种互动关系。媒体为了自身的利益,需要借助当代体育日益强大的影响力,以争取更多的受众;受众也需要通过媒体来更好地欣赏体育比赛、参与体育活动。研究媒体与体育公众的互动关系及其规律,对体育事业的繁荣和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前新毕业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普遍存在于社会基层,新毕业大学生群体能否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并立足生存下去是全社会所共同关注的,因此能否解决好这个问题也成为了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本文以大连海洋大学理学院为例,通过对近五届新毕业大学生的生存状况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提供建议,帮助改善新毕业大学生的生存状况,为创建社会的和谐和文明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跳绳是具有健身功效、拥有庞大受众群体的体育活动,是当前最具代表性的全民健身项目之一.伴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目标的确立,要求高校体育教学要在内容上实现对大众体育运动项目的引入与接纳,以确保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实用价值的全面提高.基于此,本文对在普通高校开设跳绳课程的可行性进行全面论证,其目的在于促进跳绳运动的开展,实现该运动在高校校园的推广与普及.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体育生存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对人的要求,为明天的生存与发展打下基础。高校体育生存教育对培养学生生存意识、生存能力及良好个性品质具有独特的作用。高校体育是多方位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重要教育场所,把生存教育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时代的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