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东美,现代新儒学代表人物之一。他毕生致力于比较文化哲学的研究,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文化哲学理论,并以此来凸现中国哲学精神的价值。本文拟就方东美关于人的学说作点研究,以就教于大方。 1 方东美关于人的学说是以他的生命存有学为基设的。他认为,如果要想创立一个演绎的思想体系,首先要以原始观念为出发点,然后由此引伸出复杂的思想体系。例如老子的“道”,海德格尔的“存在”,都是其原始观念。“生命”是方东美哲学体系的原始观念,整个体系都由此来  相似文献   

2.
方东美是二十世纪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型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他从“普遍生命”出发探讨生命哲学,建立了以生命为中心的审美价值本体论。在方东美的生命美学思想中,为了宇宙与人生、事实与价值达到统一状态。方东美从心性之学的进路深刻分析并继承与发展了阳明心学的“致良知”学说,从而建立了其生命美学思想中兼容“情”“理”的生命本体。  相似文献   

3.
方东美的生命本体论是在融摄西方生命哲学、会通中国哲学《周易》和《中庸》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早年融摄西方的过程中,他在吸收柏格森、尼采等人思想的基础上确立了生命哲学的取向,但也造成了理性与非理性、情与理的矛盾冲突。转入中国哲学研究之后,在《周易》和《中庸》的“生生之德”与价值理论的启发下,他修正了早期的矛盾观念,确立了“普遍生命”这一最高概念,并为普遍生命规定了生之理、爱之理、化育之理、原始统会之理、中和之理、旁通之理六大构成要义,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具有机体主义特征的生命本体论思想。  相似文献   

4.
方东美先生是当代著名的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他学贯中西,著作颇丰。个人认为方东美先生的哲学是以生命为特征的文化哲学,其最终的落脚点在文化的价值判断上,他通过对中西文化的横向和纵向的比较研究提出理想的文化救世蓝图,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人将以方东美先生的思想历程为主线对此作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方东美认为,中国哲学采取“机体主义”的方法理解“自然”,因而中国哲学的自然观’富于和谐精神。儒家、道家、墨家、佛家都认为“自然”是一个和谐的体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一种“整体圆融、广大和谐”的关系。他还进一步指出:中国哲学自然观的和谐精神根源于中国哲学的“生命本体论”。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方东美的见解仍然能够给我们以启迪。  相似文献   

6.
方东美以“情”和“理”两个哲学的始源意象分析为基础,以人文为哲学思考路向,建立起超越与内在统一的形而上学哲学;他从人存在与超越的维度确立哲学存在的根据,为我们思考“哲学何为”提出了可取的致思方向。  相似文献   

7.
方东美是当代台湾的著名哲学家 。他会通中西哲学创立的“生命本体论”,在台港地区发生过重要影响。本文在客观介绍方 氏的这个哲学体系内容的基础上,简要地评论了他创建其哲学体系会通中西哲学采取的兼综 导向。  相似文献   

8.
现代新儒学代表方东美有丰富的文艺美学思想,其哲学研究的前提是在艺术鸽创造欣赏中,觉察创作之理,彰显美感之情,体悟宇宙与人生的和谐圆融。方东美鼓励人们将情感和创意投射到生香活意的艺术世界,以艺术的方式把握现实,感悟生命意蕴,在文艺对人的生命意义的追问中,实现超越存在的可能。方东美有关文学艺术创造的审美特性的观点,是研究方东美文艺美学思想的一个切入点,也是方东美文艺美学观的精华。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出发点,着重从五个层面论述了十二生肖文化的哲学基础。一、十二生肖的起源与阴阳五行观起源中所反映出的哲学思路和生命哲学意向相一致。二、十二生肖的神秘化及包含的天人感应倾向与阴阳五行学说中的神秘化倾向没有本质区别。三、十二生肖可以认为是古人对干支纪年法的一种具体取“象”,其基础是阴阳五行学说的取象性──即通过“象”来构成命题、传达宗旨。四、十二生肖能分阴阳,来源于阴阳五行中万物分阴阳观念。十二生肖能进行动态循环,也是基于阴阳五行学说的动态特征。五、十二生肖之间能“相生”与“相克”,源于阴阳五行律。总之,十二生肖的形成与流传,是阴阳五行学说的渗透和框定。由此得出的结论:十二生肖文化的哲学基础是阴阳五行学说。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正如有些学者所说是实践理性的,其突出了人生意义的价值理论,中国哲学中的任何一派学说之成立,总是要说明宇宙而最终又落实到人生的层面。宇宙以生命迁化不已,流衍无穷,乃是挟其善性以贯注人类。因此,宇宙是广大悉备的生命领域,浑浩周遍的价值园地,这一点与西方哲人眼中的宇宙机械系统观恰成一反照。中国哲学总是以人的生命道德为纲纪而统摄天地,不管是原始儒家、道家、抑或大乘佛学、新儒家,他们都要藉着哲学思想的积蓄,把人格的精神点化出来。如作为中国文化主干的儒门学脉,无论是早期儒学所追求的“孔颜之乐”,还是宋明新儒家所谓“变化气质”之学,千言万语,无非是教人作个”圣人”。所以,我们不妨说,中国哲学的根本旨趣在于凝炼内在生命的深度,由内圣开出外王,由“德性之知”开出“见闻之知”。道德的“圣人”也就是宇宙的知者,“明於庶物”必须“本於孝悌”,穷神知化,“由通於礼乐”(《近思录集注》,江永注)。德与业,学与修是辅成而不二的。这种基於人生而“一以贯之”的哲学进路,既是中国哲学的长处,同时也是它的弱点。  相似文献   

11.
休厄尔的科学哲学思想主要有三方面:他的哲学基础是“事实一观念”学说;他的哲学核心是作为真理发现理论的归纳学说;他的真理学说将符合说、融贯说结合起来。休厄尔的哲学思想不仅开启了科学哲学的先河,而且在英国哲学史上,他成功地摆脱了苏格兰常识主义哲学的影响,将哲学重新拉回到理论分析的道路上来。  相似文献   

12.
<正> 研究人的问题是世界哲学的两大潮流之一。半个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特别是对马克思的早期著作的研究,在人的哲学研究中占据十分突出的地位。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围绕着“人”是否是马克思主义出发点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争鸣。为了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的出发点,我们必须联系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认真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关著作,同时必须联系当代现实进行认真思虑,以推进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学说。  相似文献   

13.
学界对方东美是否属于现代新儒家曾有争论。根据他思想发展不同阶段,应分为30年代的前期方东美与60年代的后期方东美,其中只有后者才属于港台新儒家。30年代前期,方东美的思想是审美主义与古典主义的综合,审美主义是出于反对伦理中心主义,是对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古典主义是出于反对工具理性,是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抗。30年代的方东美是一个后五四的五四反思者。前期方东美主张向外的文化进步和诸文明的调和互补,后期方东美主张向内的人格超升和中国文化的本位凸显,这是方东美哲学的内在冲突。  相似文献   

14.
萨特是现代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他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集中体现在戏剧创作上。这是由于存在主义者所倡导的“哲学的人学”中有关“人的存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人的“自由选择”等哲学观念客观上与戏剧所要求的冲突、集中等特点相契合。因此,萨特的“境遇剧”理论也主要呈现于他剧作的思想内容上,从他的诸如“人的概念是新戏剧的动力”、“当代哲学本质上是戏剧性的”言论中,我们也足以见出他视戏剧为宣传自己学说的工具的明显意图。境遇剧的特点首先表现为剧情中那种荒诞而又隔膜的人际关系。在萨特的戏剧中人物的性格往往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建构是整体的建构。以往学界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世界观的学问,或看成认识论,或看成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学说,都不能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哲学基本问题为“纲”,以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为“目”的系统化的学说。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关键是要把握其哲学的逻辑体系及其意义延伸。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所崇尚的“湘西文化”是一种本于自然、归于自然的哲学,是一种洋溢着鲜活生命力,宁静和谐的文化。自在自为、自然和谐、原始本真是其特质和内核。本文试图通过文化,以自然性爱、自然人性、生命形式为基础来探讨“湘西民间文化”的原始本真美。  相似文献   

17.
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范畴是“仁”。其“仁学”思想实质上是一种独具特质的以人为主体 ,以“仁”为成“人”目的的人文精神。孔子的成“人”思想 ,既对成“人”之性做了内在规定 ,又构建了成“人”的三种人格境界 ,同时提出了关于如何成“人”的重要见解。他的成“人”思想直至今天仍然具有强烈的生命感召力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方东美哲学的发展过程中,不变的是一直推崇道家哲学,方东美认为,道家哲学接引了传入的外来佛学,并且帮助佛学在中国本土扎根。他虽然认为佛学理论同道家哲学接触之后,产生的是"交互作用",但是明确地反对学术界关于新道家哲学(魏晋玄学)受佛学影响的观点。他否定佛家思想对当时的道家哲学("新道家哲学")的影响意在表明新道家哲学在佛教传入中国时就已经产生,并非受了佛家思想的影响之后才产生。道家哲学与佛学结合的方式是"格义",导致的后果是印度佛学的"华化"。  相似文献   

19.
人是一种独特的生命,完美的生命需要教育。教育归根结底就是生命教育。关于生命、生存、生活的“三生教育”就是广义的生命教育。生命起于身体,以身为本演绎人生是自然主义的身体哲学,其中共包括物、身、心三本体,我、你、他三主体和松、动、静三本能九条人生公理。生命教育遵循自然主义的身体哲学将会变成一种“自然的”过程,即:物身心共建生命,松动静展开生存,我你他享受生活。  相似文献   

20.
三、宇宙论精义与生命精神方东美在其名篇《哲学三慧》中,“依共命慧,所论列者,据实标明哲学三慧:一曰希腊,二曰欧洲,三曰中国。”对“妙性知化”而“成平等慧”的中国民族文化精神的主脉,方氏认为是“老、孔、墨”三者:老显道之妙用,孔演《易》之“元德”,墨申爱之圣情。贯通老墨得中道者厥为孔子。实际上,方氏是把孔子所阐明的“《易》之‘元德’”视为主脉中的主脉。方氏阐发《周易》中“宇宙本体论”的精义,认为主要有四个互相关联的观念融贯汇通。(一)高揭一部万有含生论之新自然观。即“视全自然界为宇宙生命之洪流所弥漫贯注,一脉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