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的宗旨是探讨世界文学格局中的中国文学。笔者的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通过对国际文学世界化的透视 ,解析业已形成的文学世界 ;经由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三岔口 ,揭示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过程 ;进而从中外文学的新向度 ,展望中国文学世界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论女性文学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中国文学初始 ,就有“女性写作”。虽然这种写作被称为是“第二性”的 ,但却是女性文学发展过程中必经的一个胚胎型或幼婴型的阶段。“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其创作 ,成为中国女性文学的真正源头 ,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女性作家群的集体突击 ,整体性地完成了中国女性文学的奠基工程 ,并成为女性文学的第一座高峰。 2 0世纪的 80年代 ,是中国女性文学的第二个高峰 ;而 90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完成了臻于成熟的多元发展 :其表现 ,一是文本的多样化 ,二是理论的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关于少数民族文学经典进入"中国文学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各种冠以"中国文学史"名称的文学史,其实基本上只是汉文学史。一部名副其实的"中国文学史",必须是收入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作品从而反映出各少数民族文学面貌的文学史。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写入"中国文学史"既有充分的事实依据,又有实在的理论根基,还有中外经验可鉴。只要真正更新了观念,正解了标准,放大了编写队伍,它就是现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1989年3月26日诗人海子自杀,标志着中国文学进入后新时期。中国后新时期文学背叛了鲁迅精神:疗救人生和鼓舞战斗的文学,蜕变为麻痹人生和教唆为奴的文学,表现为深切的文学蜕变为浅薄浮躁充斥情色的文学;作家以谋利为第一要义,丢弃了自己的社会责任;"采风"背离了"采风"本义,鲁迅文学奖亵渎了鲁迅。中国文学与中国作家急需整体性的忏悔;鲁迅文学奖每年应只评一人,且由民间组织进行。  相似文献   

5.
李春林 《文化学刊》2012,(5):4-14,F0002,F0003
1989年3月26日诗人海子自杀,标志着中国文学进入后新时期。中国后新时期文学背叛了鲁迅精神:疗救人生和鼓舞战斗的文学,蜕变为麻痹人生和教唆为奴的文学,表现为深切的文学蜕变为浅薄浮躁充斥情色的文学;作家以谋利为第一要义,丢弃了自己的社会责任;“采风”背离了“采风”本义,鲁迅文学奖亵渎了鲁迅。中国文学与中国作家急需整体性的忏悔;鲁迅文学奖每年应只评一人,且由民间组织进行。  相似文献   

6.
从地理位置来看,中越两国比邻而居,不管是在民族主体还是文化风俗上,均有相似之处。学术界虽有不少专家对中国文化对越南文学产生的影响展开了研究,但目前对关于越南文学的民族叙事风格与中国民族文化之间的探究还不够充分。从现有的研究文献来看,大部分专家认为我国古代的苗族、瑶族、骆越等族群的部分人民迁徙到中南半岛后,和当地的原住民融合之后形成了越南民族。所以,研究越南文学的民族叙事风格与中国民族文化时离不开对“中越跨境民族”的研究,因其特殊的组成形式对越南民族文学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郝朝帅 《文化学刊》2011,(3):176-179
《罗坎村》出现于2008年岁末(《人民文学》第12期,作者为现居美国的学者作家袁劲梅),一时间风生水起,很多专业人士把它认作该年度中国文学的重要收获。北京大学的小说年选《2008中国小说》非常及时地将其收入并给予了较高评价——要知道,这些评选者们可谓是一批虔诚的文学信徒,  相似文献   

8.
法兰克福书展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国际书展,被誉为国际图书出版界的"奥林匹克",历来是各国文化和出版界人士关注的焦点。本文作者亲临书展现场,亲身感受法兰克福书展的盛况。作者抓住了这次中国文化与世界面对面交流的难得机遇,开展了调研工作,以一个媒体人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美好前景、欧美图书的出版状况以及法兰克福书展主宾活动给出版人的启示,为读者提供了一份难得的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9.
刘燕 《文化学刊》2023,(2):102-105
中国新时期文学在日本文学系统中的边缘化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在日本的流行形成对比,其原因与日本的时代诉求的变化和意识形态的隔膜等因素息息相关,揭示了目标语文化对于来源文化内发性需求的有无是决定翻译文学地位的一个主要因素,对于中国文学走出去战略是一个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10月15日至19日,法兰克福迎来60周年庆典之时,中国出版人也迎来了作为主宾国参展之前的最后一次亮相。早在两年前,新闻出版总署即与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组委会在北京签署协议,中国将以主宾国身份参加2009年10月14日至18日举行的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这是中国首次在这个全球规模最大的图书博览会上担任主宾国——这意味着,中国出版业将登上国际书业奥运会的中心舞台。  相似文献   

11.
2000年秋天,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来北京访问,在北京逗留期间,大江先生私下里较多谈论的话题,恐怕还是围绕着对他一生影响极大的母亲而展开的。据大江先生说,他最早的文学启蒙者是他那位酷爱中国文学的母亲。他母亲的日记中有一段记载,说是30年代初曾与父亲一同前来中国。他们首先到达上海,在那里买了一本由鲁迅先生创办的《译  相似文献   

12.
中国红色文学担负向世界传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任务,塑造中国人民辛勤劳动的生活形象,为我国促进外交,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创造了有利条件。沙博理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积极促进中西方国家文学层面的交流。胡庚申教授最先提出了“生态翻译学”理论,以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视角研究翻译活动。该文在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沙博理译介的茅盾作品《林家铺子》和《春蚕》,分析其红色文学翻译的生态环境,探讨生态翻译学如何具体解决案例,从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视角探究中国红色文学的翻译策略选择,以期为中国红色文学的英译及中国红色文学“走出去”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法兰克福书展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国际书展,被誉为国际图书出版界的“奥林匹克”,历来是各国文化和出版界人士关注的焦点。 本文作者亲临书展现场,感受了法兰克福书展的盛况。作者抓住了这次中国文化与世界面对面交流的难得机遇,开展了调研工作,以一个媒体人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美好前景、欧美图书的出版状况以及法兰克福书展主宾活动给出版人的启示,为读者提供了一份难得的信息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10月15日至19日,法兰克福迎来60周年庆典之时,中国出版人也迎来了作为主宾国参展之前的最后一次亮相。早在两年前,新闻出版总署即与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组委会在北京签署协议,中国将以主宾国身份参加2009年10月14日至18日举行的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这是中国首次在这个全球规模最大的图书博览会上担任主宾国——这意味着,中国出版业将登上“国际书业奥运会”的中心舞台。  相似文献   

15.
华裔美国文学是美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华裔作家在美国文坛涌现。他们在创作过程中以独特的文化身份和生存体验再现中国形象,以文学作品为工具向西方读者传播中国文化。这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较早方式,也是华裔作家们参与国际文学创作与批评的实践之举。该文从文化传播和文化自信的维度分析华裔美国文学中的中国文化,有利于探究华裔作家自信的文化书写态度和传播中华优良文化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6.
《对外大传播》2014,(11):F0002-F0002
正10月8日,在第66届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期间,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我驻德国大使馆联合主办,中国外文局和我驻法兰克福总领事馆共同承办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图书首发式举行。德国前总理格哈德·施罗德,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名照,中国外文局局长周明伟,我驻德大使史明德,我驻法兰克福总领事梁建全,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德国著名汉学家和民族学家南因果,法国拉加代尔服务集团副主席弗雷德里克·雷诺,以及美国等10余个国家驻法兰克福总  相似文献   

17.
法兰克福书展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国际书展,被誉为国际图书出版界的“奥林匹克”,历来是各国文化和出版界人士关注的焦点。 本文作者亲临书展现场,感受了法兰克福书展的盛况。作者抓住了这次中国文化与世界面对面交流的难得机遇,开展了调研工作,以一个媒体人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美好前景、欧美图书的出版状况以及法兰克福书展主宾活动给出版人的启示,为读者提供了一份难得的信息参考。 文章篇幅比较长,但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次中国文化与世界交流的真实状况,本刊准备分三期刊出,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古代朝鲜女诗人许兰雪轩作品风格及流传影响的考察,论述明代后七子李攀龙等人对许兰雪轩的直接影响,为中华文化在周边国家的传播提供了鲜活的例证;同时,说明女性作家在明朝中叶已经开始自觉溶入文学的主流,这就促使我们更加关注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主流和边缘问题.  相似文献   

19.
卢文芸 《文化学刊》2014,(3):148-153
在辛亥革命前后产生的革命派文学,从文学革新的创新和扩散,解放文学的精神内质,提升中文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等多个方面,推动了文学革新,对新文学运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学经典的重构--梁宗岱的中西比较诗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宗岱是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的中国现代文艺理论家。本文探讨梁宗岱的中西比较诗学。梁宗岱通过对法国象征主义的接受 ,形成了本土化的象征主义诗学观念 ,并以之来对中西文艺传统中的文学经典进行比较研究。这种比较研究 ,同时也是梁宗岱在自己的象征主义诗学框架中对中国文学经典的重新阐释。处于中国文学经典的危机和西方文学经典的兴起这样中国文化发生转型的关头 ,梁宗岱的比较诗学不是为了比较而比较 ,而是一种更为深层的文化认同的需求 ,是借之于比较诗学在历史诗学的探寻中重构中国文学经典、重塑中国诗歌精神的努力。本文希望藉此重估梁宗岱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