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纪念鲁迅诞辰 1 2 0周年 ,广东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中国鲁迅学通史》第一卷。作者张梦阳 ,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文学系教授。他曾历经 9年之艰苦努力完成了《1 91 3 -1 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5卷、1分册、1 0 0 0万字 )这项学术基业 ,又继续潜心鲁学 ,精心著述 ,写作了《阿 Q新论——阿 Q与世界文学中的精神典型问题》、《悟性与奴性——鲁迅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国民性”》等专著 ,对鲁迅研究学术史进行了专题性的归理耙梳。在沉潜涵养了 2 0余年之后 ,方毅然操觚 ,撰写三卷本、1 0 0余万字的《中国鲁迅…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反动统治被推翻,鲁迅研究的政治障碍被排除了;毛泽东同志关于鲁迅的光辉论述广泛传播,深入人心;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鲁迅研究工作极为重视:于是鲁迅研究进入了全面丰收时期。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鲁迅研究列入了国家建设日程。国家出版机构有计划地搜集、整理、出版鲁迅著作,如10卷本《鲁迅全集》(组织鲁迅研究专家作了详细注释)、《鲁迅译文集》、《鲁迅手稿选》等等。国家拨款在北京、上海、绍兴等地建立鲁迅纪念馆,为研究工作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鲁迅作品选入大中学校语文课本,都占重要地位,从而在全国青少年中普遍地开展了宣传鲁迅、普及鲁迅著作的工作。1956年鲁迅逝世二十周年,首都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很多国外鲁迅研究专家也应邀前来参加,形成了一个鲁迅研究工作的高潮。  相似文献   

3.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著作和思想,是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因此,研究鲁迅不仅具有民族性的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性的意义。如果从1913年4月《小说月报》第四卷第1号上恽铁樵对鲁迅文言小说《怀旧》的评点性的赞语算起,鲁迅研究迄今已有七十三年了。在历史的嬗变中,鲁迅研究随时代的浪潮颠簸前行。纵观这七十多年鲁迅研究的历史,我们将其分为鲁迅研究的雏型期、发展期、混乱期和繁荣期。我们打算将鲁迅研究的历史作一简洁的回顾后,重点评述繁荣期的鲁迅研究。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论鲁迅》一文,选自一九八一年九月二十二日《人民日报》。这是他在一九三七年延安陕北公学鲁迅逝世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经历了四十五年后为纪念毛泽东同志逝世五周年才正式发表。这篇讲话的纪录稿,曾经编入一九三八年出版的阿英主编的《文献》、卷之二,编入解放区出版的纪念鲁迅专集(如《鲁迅论》、《鲁迅新论》、《鲁迅研究丛刊》第二辑),现在又编入《大学语言》课本,编入从一九八三年开始使用的全日制中学《语文》课本初中第五册。学习毛泽东同志这篇讲话,能使我们  相似文献   

5.
因为一直喜欢鲁迅先生,所以对于所有关于鲁迅的书,我都极为关注,也看了很多。在鲁迅研究者中,我一向比较喜欢孙郁先生的文章,他的一些书,比如,《鲁迅与周作人》、《鲁迅与胡适》、《被亵渎的鲁迅》等,我都仔细阅读过,他新近出版的《鲁迅忧思录》,我也是在第一时间买来阅读,并由此对鲁迅又多了一层了解和深思。当代中国,鲁迅研究已经成为一门显学,据说,关于鲁迅研究方面的专著,已经出版了600多本,所以,如果想在鲁迅研究方面拓出点新意来,是比较难的一件事。但读完《鲁迅忧思录》这本书,我却看到了一些新的观点和见地。从材料来源方面看,都比较新颖,比如《民报之风》,探讨的是《民报》对青年鲁迅  相似文献   

6.
为了纪念鲁迅逝世五十周年,1987年7月书目文献出版社以十六开本巨卷分硬精装和平装分别印行了纪维周等编写的《鲁迅研究书录》,由鲁迅的三弟周建人题写书名。这是一部相当严谨的图书编目专门著述,在《纪念鲁迅专刊》栏目下,第一门类《鲁迅逝世纪念专号》中,除登录由新中国文艺社1939年10月编印、出版的《新中国文艺丛刊》第3辑《鲁迅纪念特辑》之外,再没有鲁迅逝世三周年纪念特辑的登录。  相似文献   

7.
鲁迅杂文研究,虽说作为鲁迅研究的一部分也已六十余年了。但它在整个鲁迅研究中,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较为薄弱;只是到最近几年才有转机,不仅论文激增,而且出现了阎庆生《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质》等专著。彭定安的《鲁迅杂文学概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年11月版)则又别开了一个新生面:一方面,它不是鲁迅杂文某一方面的研究(如阎著),而是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到艺术,从产生到发展,从客观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鲁迅研究,从傅斯年在1919年2月《新潮》发表的评《狂人日记》的文字算起,已有80年的历史。经过几代鲁迅研究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鲁迅研究至本世纪末已成为一门足与“红学”媲美的显学。这一学术领域,高手如林,新秀潮涌,学术论著汗牛充栋,异彩纷呈,鲁迅研究的开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但由于鲁迅本身的博大精深,再加上历史、时代、政治、文化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鲁迅研究还不能说已经令人十分满意了,事实上还有相当多的工作需要认真去做。例如对整个鲁迅研究有着借鉴意义的地方史和阶段史一直无人问津;鲁迅旧体…  相似文献   

9.
<正>鲁迅研究早有"鲁学"之誉。有学者曾将百年的鲁迅研究分为内外两篇:内篇主要涉及鲁迅生平、思想和创作,兼及鲁迅的中外文化因缘,鲁迅与所处时代环境的关系;外篇主要是考察鲁迅与某些现当代文学现象的关系,都是鲁迅生前和死后在被动状态下形成的文学史关联领域(郜元宝《打通鲁迅研究的内外篇》,《文学评论》2016年第2期)。内篇大致为鲁迅本体研究,外篇则属于鲁迅传播研究。相对于前者的拥挤,鲁迅传播研究则有许多仍未被学界真正重视的领域。因而,  相似文献   

10.
新闻传播专业研究生要读的书可以分三类:作品选、教材、专著。是否能够科学,高效地阅读,对于研究生来说,是关系到其研究生涯的大事,作为导师,这也是我给学生要上的第一课。一、作品选读新闻作品选,一定要细选文本,比如斯坎伦编的《美国最佳新闻作品集》(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和加洛克编的《普利策新闻奖(特稿卷)》都是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鲁迅研究,从1913年《小说月报》主编挥铁樵在卷首发表鲁迅的文言小说《怀旧》,并加了多处赞赏不绝的评语算起,至今已有整整80年的历史。80年来,有关鲁迅的文章成千上万,粗略统计,约有30,000多篇,鲁迅研究专著、专刊、论文集约1,700多部。其中包括台湾发表有关鲁迅的文章约370多篇,研究著作10多部。台湾在日本殖民者统治时期,《台湾民报》于1923年6月15日,刊载秀湖生(许乃昌)的文章《中国新文学运动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突出介绍鲁迅是中国最活跃最有影响的作家。  相似文献   

12.
著名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郑克鲁教授编选的《外国文学作品选》(上、下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是一套富有特色的外国文学作品选本。 这套《外国文学作品选》的最大特色是以完整的作品入选,读者欣赏到的是原汁原味的华章妙文。新中国成立后,应大学中文系、外文系的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之需,先后编选出版了10余套《外国文学作品选》。其中,由周煦良、朱雯等专家学者编选的4卷本《外国文学作品选》最具有权威性,使用的时间最长,影响也最大。但由于这套开创性的教材是在1961年编选的,因此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中、后期的外国文学作品入选者便寥寥  相似文献   

13.
曹聚仁是与鲁迅有过多年交往的名不,他与《鲁迅评传》具有得一独厚的条件。反对神化鲁迅,正视鲁迅思想上的矛盾是该书一大特点,他认为鲁迅的最大贡献在于解剖中国社会,是一位冷静暴露中国社会黑暗的思想家;局限性在于接触范围大体限于艺圈,影响了鲁迅对中国社会的了解,但曹《评传》中的鲁迅是“同路人”,是虚无主义,是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化的提法,对鲁迅研究弊多利少,书中还有一些错误的史实,不妥的论断。本并非对注全责备,只想集思广益把鲁迅研究向前推进哪怕一小步。  相似文献   

14.
曹聚仁先生抗战时期曾在上海出版过《鲁迅手册》。一九五六年在香港出版了《鲁迅评传》。一九六六年又出版了《鲁迅年谱》。后两种书多次重版,行销香港、南洋各地,在海外流传的时间长、范围广,在我国的外国留学生中也有较大的影响。曹先生这两本著作都写于“文化大革命”之前。他对于“文革”前的鲁迅研究状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那时候国内与鲁迅同时代的“那些接近鲁迅的人”都已  相似文献   

15.
《太原大学学报》2019,(3):12-13
<正>鲁迅研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由王得后,钱理群,王富仁,汪辉,朱正等一代学人奠定了基础框架。在我看来主要体现为两个方向,一个是对鲁迅史料的搜集和校正,一个是"回到鲁迅"的研究立场。《鲁迅全集》(2005年版)应当是鲁迅研究在史料方面的主要成果之一。目前并无听闻该版本有何重大的遗误,亦无出版新版本的消息,和十分重大的发现。这或许足以说明鲁迅研究在史料方面的工作基本完成。因此在没有新的有价值的史料发现的情况下,鲁迅研究很难有真正意义上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抄袭他人作品是一种不道德的违法的侵权行为。本刊收到读者来信,揭发了这种抄袭行为。如,浙江绍兴市鲁迅中学黄中海先生来信指出,本刊1997年第7期发表的《〈阿 Q 正传〉的龙虎斗》一文,主要内容、段落都是抄自他的《鲁迅与绍兴戏》一文中的有关内容(此文最早发表在《鲁迅研究资料》第12辑,后收入他著的《鲁迅笔下的绍  相似文献   

17.
鲁迅是属于全世界的,所以,鲁迅研究也具有国际性。就世界范围讲,鲁迅研究的大本营在中国大陆,港台、日韩、俄罗斯、欧美等地的鲁迅研究各具特色,均已形成一定的学术氛围。而1981年鲁迅诞辰百周年之际,于9月2 3日到28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阿西洛尔马会议中心举行的“国际鲁迅学术纪念会”,则是世界各地鲁迅研究者的一次盛会,它标志着国际鲁迅学术研究进入了一个广泛交流和深入开展的时期。自那以后,仅韩国一地从84年到93  相似文献   

18.
2004年第9期《历史学习》上刊登了梅丽老师《“中美关系正常化”不等于“中美建交”》一文。该文认为,美国“1972年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中美《上海公报》的签署成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标志”。我认为该文的上述观点是不科学的,“中美关系正常化”实现的标志不是中美《上海公报》的签署而是“中美建交”。一、《上海公报》签署后,中美关系还没有实现正常化无论现在还是当时,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的问题。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在《上海公报》中明确表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但是,《上海公报…  相似文献   

19.
1963年我在唐先生主编的《文学评论》第3期上发表《鲁迅最早的两篇译文——〈哀尘〉、〈造人术〉》,以及考证说明文章后,戈老读后不久就给编辑部寄去了一封信。信中肯定了由于我的发现和考证,纠正了鲁迅研究中的一些错失。比如过去一直以为鲁迅最早论述外国文学的文字是1907年写的《摩罗诗力说》、最早正式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是1909年出版的《域外小说集》。从《哀尘》的发现看来,鲁迅早在1903年就译过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作品,而且通过简短的译者按语,对这位作家的作品作了概括的评述。这无疑丰富了鲁迅研究的宝库。由于鲁迅是据日…  相似文献   

20.
为纪念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王任叔(巴人)(1902—1972)九十诞辰,由中国作家协会、人民文学出版社、文艺报、华东师范大学、上海鲁迅纪念馆、浙江省文联、作协浙江分会、省社科院文学所、浙江大学、宁波市文联、宁波师范学院、宁波电视台、奉化市文联、奉化市档案局等十四个单位发起,由我院与宁波市文联、奉化市文联负责主办的“巴人学术讨论会”,定于十月十一日至十三日在我市召开。为配合这次会议召开,《宁波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及上海鲁迅纪念馆出版的《鲁迅研究》均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