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戏曲研究者通常批评臧懋循《元曲选》大量删改元杂剧,这是一种错误认识。《元曲选》所载元杂剧与元刊本比较,在情节、思想内容、人物、曲词等方面,差别确实很大,而将《元曲选》所载元杂剧与早期明刊元杂剧比较,虽有差异,但并不太大,有的甚至完全一样。所以,如果说《元曲选》对元杂剧有所修订,这种修订也应该是在之前明刊本基础上的修订,而非直接取于元刊本。因此,臧懋循“师心自用”改订元杂尉之说实属臆断,《元曲选》同元刊本杂剧不同处应当看作是明人的集体作为。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元杂剧《汉宫秋》的剖析,探讨了历史真实与戏剧虚构的目的意义,以美学理论分析《汉宫秋》的悲剧性质,并从取材、谋篇、布局等方面阐述《汉宫秋》剧写作成功之处,对曲辞的文学情调与辞采,也作了情景如何融合的赏析,全篇不乏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甄静 《现代语文》2010,(4):34-36
王昭君出塞和亲的历史事实,首见于《汉书》记载。后昭君故事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充实,情节不断增加,人物形象逐渐丰满。在历代昭君戏中,以元杂剧《汉宫秋》与明传奇《和戎记》最为著名,《汉宫秋》标志着昭君故事的初步定型,《和戎记》继承了《汉宫秋》的故事情节而又有所发展。二剧各有特色,均是历代昭君戏中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4.
关汉卿的杂剧《望江亭中秋切鲙》现有4个版本传世。其中,《古杂剧》明代顾曲斋刻本与臧懋循编《元曲选》明万历年刻本在曲牌、曲辞、宾白等内容上存在较大差异,语言风格也不甚相同。《古杂剧》本是《望江亭》明刻本中制作较为精良的上乘之作,而《元曲选》本是后世最为流行的元杂剧选集。臧懋循在选编《元曲选》的过程中对元杂剧剧本的改动是造成二者文本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1 填空题1)元代是中国古典发展的黄金时代,代表元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是。2 )见于著录的元杂剧剧本约有种,现存的有左右。3)元代杂剧的发展通常以元成宗大德年间(12 97—130 7)划界为前后两期。前期的活动中心在北方的(今北京市)等地,重要作家有、、白朴、马致远等人。后期杂剧活动中心南移至,重要作家有等。4 )前期元杂剧的重要代表作品有《》、《》、《墙头马上》、《汉宫秋》、《李逵负荆》、《赵氏孤儿》等。5 )元代戏剧除杂剧外还有南方的南曲戏文,简称。元末明初戏剧家的《琵琶记》标志着南戏的成熟。6 )通常所说的元曲是元代和的合称,…  相似文献   

6.
《元曲选》是我们研究元杂剧的一座桥梁,王学奇先生的《元曲选校注》更是方便了我们对各个杂剧的理解。然而此书未对某些典故进行解释,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依据文献典籍中的记载,对二则未释典故进行考证,探讨典故对元杂剧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元曲是元代文学成就中最辉煌的一章,包括元散曲和元杂剧。元杂剧的传播方式有文本传播和舞台传播两种。在元代,舞台表演是元杂剧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元杂剧衰落后渐渐成为案头文学。元散曲中所保存的元杂剧文献资料,是我们研究元杂剧最真实、直接、可靠的文献资料,而《嗓淡行院》、《庄家不识勾栏》这两首曲正是元杂剧演出的重要史证。  相似文献   

8.
一、自元杂剧产生以来,到现在已七百多年,迄未将全部元杂剧汇为一书,“七七事变”前,卢前先生曾拟编《元人杂剧全集》,只出了八册,以抗日战争起来,未能竞其功。建国后,隋树森先生,在明人臧晋叔编选的《元曲选》之外,又依据近几十年陆续发现的元杂剧的刻本和抄本而把《元曲选》没有收入的整本元杂剧六十二种汇为《元曲选外编》。隋先生在“编校说明”中说他“编印这部书的企图,是想使读者得到《元曲选》和本书,就等于拥有现存全部整本的元人杂剧”。这对研究者在资料的使用上,确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功德无量。但合以上两书观之,还并不能说完全反映了现存元杂剧的全貌,加之两书的断句还是旧式的句读,校勘亦多有可议之处,尤其无注,是最大的缺点。为适应全民族文化提高的需要,为适应进一步促进科研和教学的需要,为适应日益频繁的国际学术交流的需要,本人接受国务院古籍整理小组的委托,拟对现存的全部元杂剧重新加以爬梳整理,进行编次、标点、校勘、注释,汇为《全元杂剧》,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汉宫秋》是元代著名剧作家马致远的代表作,是元曲四大悲剧之一。这部元杂剧描述了汉元帝与王昭君之间的种种故事。该部剧通过叙述汉元帝对文武大臣的批评指责和自我反省来表明整个事件。作为一国之主,他连自己的妃子也不能保护,以致演成一幕生离死别的悲剧。元代杂剧综合了文学、说唱、民间歌舞等,成为历史舞台上的一抹亮色。最可贵的是旁敲侧击的烘托出了汉人在民族斗争中败亡的景象,深入与升华来了这部剧的主旨,使人们可以客观的看待与评价金元时期国内的民族斗争。同时也体现出元杂剧写作手法的高超和日渐成熟。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文学历来有“悲秋”的传统,元曲也不例外。马致远和白朴都属于元曲四大家,他们不仅创作了著名的杂剧,如《汉宫秋》、《墙头马上》,也留下了许多散曲佳作。下面这两首咏秋的小令,同中有异,颇有特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写道:  相似文献   

11.
《汉宫秋》位列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是我国古代戏剧中的一部著名悲剧。但由于中西悲剧理论观念的不同,很多中国的悲剧在西方人的眼中并非悲剧。从悲剧题材与人物设置、悲剧的情感结构、悲剧的结局及悲剧的表达方式四方面来具体探讨《汉宫秋》的悲剧性,借以突出中国古典悲剧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2.
1.起源不同。元杂剧起源于金末元初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剧形式,属北方剧种。后来,它又向南方发展,流行于全国,并在元朝中期盛行。名的元杂剧有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等四大悲剧和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  相似文献   

13.
《梧桐雨》与《汉宫秋》两剧在艺术结构和艺术主题方面具有诸多相类之处,这与作家的世界观、艺术观密切相关,同时也反映出前期元杂剧创作在艺术形式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练习一 1 填空 1)元代是中国古典__发展的黄金时代,代表元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是__。 2)见于著录的元杂剧剧本约有__种,现存的有__左右。 3)元代杂剧的发展通常以元成宗大德年间(1297—1307)划界为前后两期。前期的活动中心在北方的__(今北京市)等地,重要作家有__、__、白朴、马致远等人。后期杂剧活动中心南移至__,重要作家有__等。 4)前期元杂剧的重要代表作品有著名的《__》、《__》、《墙头马上》、《汉宫秋》、《李逵负荆》、《赵氏孤儿》等。 5)元代戏剧除了杂剧之外,还有南方的南曲戏文,简称为__。元末明初戏剧家__的《琵琶记》标志着南戏的成熟。 6)通常所说的元曲是元代__和__的合称,它最能显示元代文学的创作成就和独立风貌。  相似文献   

15.
1镇空 1)元代是中国古典_发展的黄金时代,代表元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是 2)见于著录的元杂剧剧本约有_种,现存的有_左右。 3)元代杂剧的发展通常以元成宗大德年间(1297一1307)划界为前后两期。前期的活动中心在北方的_(今北京市)等地,重要作家有、、白朴、马致远等人。后期杂剧活动中心南移至_,重要作家有_等。 4)前期元杂剧的重要代表作品有著名的(_)、(_)、《墙头马上)、(汉宫秋》、《李逛负荆》、(赵氏孤儿》等。 5)元代戏剧除了杂剧之外.还有南方的南曲戏文,简称为_。元末明初戏剧家_的(琵琶记)标志着南戏的成熟。 6)通常所说的元曲是元代_…  相似文献   

16.
公案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传统题材之一,公案戏在元明时期已经被视为元杂剧的一个重要门类。本文着眼于从《元曲选》《元曲选外编》所存剧本中抽取出来的作为叙事单元的公案文本,以文化研究的视角,解读其中的公案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一、专著类《教育管理心理学》陈景普著海天出版社出版《河北抗战题材文学史》刘树胜编著(合作)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书法教程》徐学标主编海天出版社出版二、论文类题目作者发表出处论《呐喊》、《防惶》中的少年儿童曹年生《鲁迅研究月刊》1999年第8期说《九歌》与滩刘树胜收入:亚洲民间戏剧民欲艺术观摩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论元杂剧作品中的梦刘树胜收入:《元曲通融》,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抱犊寨国际元曲研讨会论文论元杂剧里的鸨母形象刘树胜收入:元曲通融》,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抱犊寨国…  相似文献   

18.
马致远散论     
马致远是元代首屈一指的散曲作家,也是卓有成就的杂剧作家,是公认的,“元曲四大家”之一。贾仲明的《凌波仙》吊词说:“万花丛里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四方海内皆谈羡。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汉宫秋》、《青衫泪》、《戚夫人》、《孟浩  相似文献   

19.
昭君故事历来著名,从《汉书》记载到元杂剧《汉宫秋》,昭君题材作品从简单史实演绎成通俗叙事文学,唐代《王昭君变文》是此过程中重要的转折点。从文学史角度分析《王昭君变文》对前代的继承创新和对后代的影响,可明确《王昭君变文》在昭君故事流变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梧桐雨》与《汉宫秋》是两部取材于历史故事的爱情悲剧,两剧虽都化用了历史记载和传闻,只是对材料的处理有所区别,此外两剧在结构布局安排、人物刻画塑造以及语言风格诸方面有颇多相似之处。两剧都堪称为元曲中的精品佳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