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6 毫秒
1.
由于夜间近地面气温下降,使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在地面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叫露。如果温度持续降至0℃以下,露滴冻结成冰珠,称为冻露。霜指的是气温降至0℃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或地表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冰晶,也称为"白霜"。霜冻是指农作物在气温迅速下降到使其遭受危害时的温度。发生霜冻时不一定见到"白霜"。  相似文献   

2.
露珠是怎样形成的呢?露与霜一样,大都出现在天气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同时,容易有露附着的物体,也往往是表面积相对大的、表面粗糙的、导热性不良的物体。但是,露与霜不一样的是,它形成时的温度在0°C以上。在0°C以上,空气因冷却而达到水汽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温度”。在温暖季节里的夜间,地面物体逐渐冷却,与物体表面相接触的空气温度也慢慢下降,当温度降到“露点”以下,空气中就有多余的水汽析出。因为这时温度在0°C以上,这些多余的水汽就凝结成水滴附着在地面物体上,这就是露。露一般在夜间形成,日出以后,气温升高,它就蒸发消…  相似文献   

3.
演示露和霜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气中水蒸气的凝结如发生在地表面或地表面的物体上,就能形成露和霜.当空气的温度降到露点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就凝结在地表面或地表面的物体上.如果此时的露点温度在0℃以上,水蒸气在地表面或地表面的物体上就会液化成微小的水滴,这就是露.如果此时的露点温度在0℃以下,水蒸气就直接凝华为白色的冰晶,这就是霜.  相似文献   

4.
寒冷的早晨,当天晴时,我们有时可以看到地上、房顶上到处覆盖着一层薄薄的似雪的东西,这就是霜。那么,霜是怎样形成的呢?霜跟露水一样,也是在低层空气里形成的。只不过,霜在寒冷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民间流传着很多谚语,其中不少谚语不仅精炼明了、形象生动,还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这里略举几例。1、霜前冷雪后寒春天和秋冬季节的夜晚,地面上的物体如草木、石块等的温度降得较快,如果温度降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凝结在这些物体上形成霜,因此,下霜前人们感到冷。雪是高空水蒸气遇强冷空气凝华后下降到地面的。下雪后,在阳光照射下,雪化成水,需吸收大量的热,使地面上方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雪后寒的感觉。  相似文献   

6.
在诗词、俗语中涉及许多物理知识,你能说出下面诗词、俗语中包含哪些物理知识吗?1.我国民间有句谚语叫“霜前冷,雪后寒”。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现象而形成的;雪在融化时需要热。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里的三“人”其中的一“人”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3.在《千字文》中有“露结为霜”这样的说法,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并不是来源于露,而露是水蒸气形成的小水珠。4“.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谚语反映了我国新疆的某些地区夏季昼夜气温变化显著。其主要原因是砂…  相似文献   

7.
我们周围空间的环境条件是不断变化的,这就决定了物质的存在状态要不断发生变化,从而使物态变化成为一种最普遍的现象。一、自然界的物态变化露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草、瓦、石块、树叶等)液化,使水珠附着在冷的物体上形成的。雾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空气中的尘埃液化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附着在尘埃上漂浮在空气中形成了雾。雨雨是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小水珠不断聚集形成降水。露、雾、雨都是水蒸气遇冷放热凝结成的小水珠。这实际上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水蒸气液化。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0℃以下时,放出大…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是低温冷害 作物由于遭受低于其生育适温的连续或短期低温的影响,生育期推迟,甚至发生生理障碍造成减产,称为低温冷害。低温冷害一般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直至秋收减产才表现出来,以致有“哑巴灾”之称。 低温冷害与霜、冻害不同,冷害是指作物在生育期间遭受零度以上的异常低温而直接或间接受害,而霜、冻害的受害温度则为零度和零度以下。 依作物受害情况,可将低温冷害分为三种类型。 延迟型冷害。主要发生在作物营养生长期,有时也包括生殖生长  相似文献   

9.
“焚风”顾名思义,就是火一样的风,是山区特有的天气现象。在山岭的一侧是高气压,另一侧是低气压,空气会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动。空气在移动途中遇山受阻,被迫上升,气压降低,空气膨胀,温度也就随之降低。空气每上升100米,气温就下降0.6℃,当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雨雪落下。空气到达山  相似文献   

10.
彭坤 《考试》2003,(11)
1.柳州的冬天常出现霜冻现象,去年冬天,柳江、柳城两个主要产蔗基地因受“霜害”,大片甘蔗被冻坏,造成蔗糖减产。霜是空气中的蒸气_____而成的。[点评]判断、解释物态变化现象的关键是:正确分析理解物质变化前后处的状态以及形成过程。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物体表面上,所以本题答案应填:凝华。  相似文献   

11.
杨发文 《物理教师》2002,23(7):47-47
新编高中物理课本 (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二册第1 2页有一则阅读材料 ,谈到高空的气温为什么很低 ,这个问题与许多气象知识有联系 ,为帮助学生将物理知识运用于实际 ,有必要从与之相关的天气现象说开去 .暖空气上升是因为空气受热膨胀 ,比重比周围空气变轻的缘故 .越往上 ,气压越低 ,所以暖空气就越膨胀 ,同时 ,空气膨胀时 ,对外做功 ,自身内能变小 ,所以温度便会下降 .这样 ,由于空气不断变冷 ,山上就变成了“寒宫” .干燥的空气每上升 1 0 0m ,温度会下降 1℃ .而如果空气潮湿 ,含有水蒸气 ,由于温度下降变成水时就会散发热量 ,使空气变…  相似文献   

12.
在种植花卉、蔬菜或其他经济作物时,人们用玻璃或透明薄膜做成育花房或者塑料大棚,使阳光照射人室,加热内部空气,又不让里面热空气向外散发,使内部温度高于外界,形成有利于植物快速生长的条件.但是,依赖了人工的温室,种植在里面的作物适应大自然的能力下降,抗病虫害能力降低,在化学教学中,有的教师过多地讲述,过多地让学生练习,也会产生类似于上述情形的隐性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下雪不冷熔雪冷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或小水滴凝固而形成的,这两个过程都要放出热量.熔雪时,雪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使空气温度降低.因此,下雪不冷熔雪冷.水缸“穿裙子”,不久雨将至在装着水的水缸下部周围,有时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人们叫水缸“穿裙子.”出现这一现象,有可能夫要下雨.水缸里的水由于蒸发而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水缸表面液化成一层小水珠.在空气干燥时,液化成的少量水很快就蒸发掉,缸面上看不到水珠.在空气潮湿时,液化成的水蒸发很慢,在缸面上就会出现小水珠.空气潮…  相似文献   

14.
我的个性活泼、豪放、不羁,遇风雨而不改,遭雪霜而不变!——题记当我第一次与空气亲密接触时,上帝便赐给了我活泼、豪放、不羁的个性。  相似文献   

15.
1.水缸出汗,不用抗拒水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虽然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  相似文献   

16.
高中物理教材(甲、乙种本)p.315、p.209都有这些数据:声波在0℃的空气里传播速度是332米/秒,20℃时是344米/秒。30℃时是349米/秒。根据以上数据,假如空气中的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均匀增加,通过简单的计算,不难得到温度升高1℃声速增加0.6米/秒左右。声源的振动,使周围的空气产生疏密变化,形成疏(膨胀区)密(压缩区)相间的纵波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任何时刻,被压缩区域应比膨胀区域稍微热些,理应有热  相似文献   

17.
到了夏天,同学们都喜欢吃冰棒.你们注意到了吗?刚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好像在冒白气.这些白气是哪里来的呢?1.白气的形成冰棒从冰箱中取出时,温度很低,而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的温度相对冰棒来比,温度较高.水蒸气与冰棒间有温度差,  相似文献   

18.
谢欢 《中学理科》2006,(9):13-16,47
解析:这是考查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解释。冬天气温低,人们嘴里呼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呼出后遇冷而液化为小水珠浮在空气中,看上去像是呼出一股“白气”;夏天,气温较高,冰棒剥开包装纸后向空气吸热,使它周围的空气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浮在空气中,类似的比如眼镜起“雾”,打开冰箱门冒“白气”,水烧开后向外喷“白气”,也属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主要作物产量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黑龙江省1980-2011年的气候和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等资料,利用SPSS相关性分析法研究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与温度、降水两个主要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产量总体变化趋势为小麦产量下降,水稻、玉米和大豆增加,形成了以玉米、大豆和水稻为主的产量结构;温度与玉米、大豆、水稻、小麦几种作物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380、0.574、0.603和-0.666,都在0.01或0.05水平上显著相关;降水和水稻、小麦两种作物产量在0.05水平上显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395和-0.430。降水和玉米、大豆两种作物产量的相关性较差,相关系数分别是-0.197和-0.294。由此可见,温度对黑龙江省主要作物产量的影响大于降水的影响,且几种作物产量受温度和降水影响为:小麦>水稻>大豆>玉米。  相似文献   

20.
<正>一、雾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两部分组成,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而霾则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而人们常说的PM2.5则是一些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μm的颗粒,这些颗粒对雾霾天气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同时雾霾天气又进一步加剧PM2.5的集聚。雾霾带来的具体危害可分为两类。(一)雾霾对人类个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