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文化内容可分成数学史、数学与生活、数学与科技、数学与人文艺术4类。其中运用数学史的方式分为点缀式、附加式、复制式、顺应式和重构式;其它数学文化的运用水平分为外在型和内在型。运用上述分类法,对中国、新加坡、美国、法国数学教材中的“简单几何体”进行比较。发现各国教材在数学史的内容和运用水平上大体相近,而数学文化的其它方面则存在差异。中国和美国教材更注重数学与生活中的数学文化内容,新加坡和中国教材在数学与科技方面的内容较为薄弱,法国教材对数学与人文艺术方面的关注更加全面和多元。  相似文献   

2.
数学是智慧的化身,人们在生活中离不开数学式的思维。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孩子们的数学智慧也来源于自身的生活。建构式生态课堂的目的是开发孩子们的数学智慧,为学生更好地发展提供了平台,而不是建构式生态课堂的表现形式。通过案例解析,来探索如何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智慧。  相似文献   

3.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有利于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把数学美与生活紧密结合,让生活充满数学美,用数学美装扮生活。让学生去发现、体会、理解生活中的数学美,体会数学美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进而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的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  相似文献   

5.
姚文孝 《云南教育》2001,(24):21-23
一、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界定徐利治先生在《数学方法论选讲》中称“数学方法论主要是研究和讨论数学的发展规律、数学思维方法以及数学中的发现、发明与创新等法则的一门学问”,并将数学置于人类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主体组成中来考察数学发展的规律,称为宏观的数学方法论,而将研究者必须遵循的发明和发现的方法和法则,称为微观的数学方法论。详言之,对以下几点必须有足够的认识。1.数学思想方法论以科学数学为研究对象大体上,可以把人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数学分为三类:大众数学,教育数学和科学数学。大众数学是一种以满足人们的一…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并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发现、感受生活实践中的数学,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理解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实现数学问题生活化。  相似文献   

7.
生活是数学发展的源泉,是数学教学不朽的灵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教师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经历中获取教学资源,以更好的实现课堂教学的效果,这不仅是数学新课程所提出的要求,更是学生自身内在生命发展的需要。因此,数学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将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发现数学,同时又在数学探究的过程中享受生活,理解生活。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课堂教学实际,谈谈如何用好“生活”这股源泉,努力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8.
金正仙 《云南教育》2005,(14):22-23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生活需要数学,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就不应该只是传授一些抽象的知识,而应该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的理念,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资源。  相似文献   

9.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根植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就需要使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通过对生活问题的解决来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从而实现数学学习过程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10.
让数学、生活零距离,意思是要缩短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数学问题,探究数学规律,构建数学模型,体会或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然后再将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最大限度地拓展数学学习的空间,体验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句话,即走进生活学数学,学好数学服务生活。它既是教师教学追求的过程性目标,也是学生学习数学须达到的终结性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一、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和感受数学,是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中关于归纳式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采用归纳式的教学模式,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个体的研究,发现它们之间的共性,从而归纳出这类事物的本质、规律。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开展归纳式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在数学方法、数学内容、数学思想、数学结论4个方面归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沈忠 《黑河教育》2010,(3):24-24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的培养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应将学生的生活和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使数学教学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从中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4.
陈加才 《云南教育》2001,(23):44-45
一般情况下,数学被认为是枯燥、乏味和抽象的。周玉仁教授指出:“数学教学要讲来源、讲用处,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孩子们眼里,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又用得上的学科,再也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学游戏。”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要解决如何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理解数学,也就是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师要充分发掘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数学资源,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以促进学生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作用,从而对…  相似文献   

15.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应让数学知识、数学思维生活化,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数学,通过学习寻找规律,最终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只有学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数学学习的意义,这种体会的深浅程度直接决定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师应善于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收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最熟知、最现实的生活以数学的形式走进学生的视野,进人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更具体、更直观、更生动,引导学生发现、体验、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与意义,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视角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中,提供给学生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生活化可以较好地整合学生生活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的内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实现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充分融合。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9.
数学也有“诗情画意”,它具有数之美、式之美、形之美、自然美、简洁美、和谐美、对称美、奇异美……。数学教学中,要向学生揭示数学美,让学生经常看到、认识到、感受到数学美,诱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兴趣,促使他们去追求数学中的内在规律,去发现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20.
数学的魅力无处不在,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展示数学的魅力,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中展示数学魅力要做到树立正确的教学观,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学习的意义、将教学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引领学生发现和感受数学之美展示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