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が+自動詞ている」句型和「……が+他動詞てある」「……を+他動詞てある」「……ておく」以及」……「……が+自動詞られている」「……が+他動詞られてある」,日语学习者常感困惑.通过对它们的辨析,能够使日语学习者明了并掌握这些句型的用法.  相似文献   

2.
日语中「と」「ば」「たら」「なら」都表示假定条件,翻译成汉语是"如果~就""一~就"。这四种形式因存在类似的用法,有时可以互换,但它们各自具有典型性的特征,有时不可以互换。即使互换,强调的意思也不同。本文从条件句的主从句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句末语气,从句谓语性质三点出发,试分析四种形式在表示假定条件时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日语的「対照」「比較」「対比」「比べる」都有"比较"的意思,但在语言类论文写作中却有其各自的特点和用法。「対照」多用于语言之间的比较研究;「比較」使用比较广泛,是一个具体的研究手段;「対比」出现的频率较低,可作为一个语法术语来使用;「比べる」用于提供一个比较的对象,日语论文写作应根据不同需求对四者加以区分和使用。  相似文献   

4.
黄丽琼 《考试周刊》2011,(35):96-97
「と」「ば」「たら」「なら」都能表示假定条件的意思。不过除了假定条件的意思以外,其还有各自的特点和独特的用法,这四者的用有相似点也有不同点。本文通过对四者用法的详细说明和对比,来总结它们用法的异同。由于它们之间的关系较为错综复杂,在此先对用法较多的「と」和「ば」进行讲解和比较,「たら」「なら」的用法及四者之间的综合比较在后续的文章中进行。  相似文献   

5.
傅秀娟 《考试周刊》2011,(47):99-100
日语中有许多意义相近的近义词,如汉语的「准备」,日语可以用「準備」、「用意」和「支度」等词语来表达,其用法、含义有相同之处,都可以表示为做某事而事先做准备,但其侧重略有不同,用法也有较大差异,本文作者从实际的语用角度对这三者进行分析,希望对日语学习者有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表示事件义的「こと」「もの」与判断助动词「だ」组合后发生语法化。表示场面义的「ところ」与对象格「を」组合后出现语法化。日语的复合辞是以「こと」「もの」「ところ」为中心处在语法化的演变过程中的,并存在着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7.
「まみれ」「だらけ」「ばかり」「ずくめ」这些词都可接续在名词后面,意义上也很相似,而且在有些场合可以互换,所以,对初学者来说,很容易混淆,在使用上出现错误。通过具体的使用环境来阐明各个词的特征,以期能正确使用,达到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王敏熙 《考试周刊》2010,(38):84-85
在日语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学生对「と」「ば」「たら」「なら」这四个形式的假定形接续助词混淆不清。实际上在使用的时候,在用法上有着很多区别。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能仅仅孤立地讲解各自的用法,应当结合具体的实例从整体上讲解,从而让学生对此知识点熟练掌握。  相似文献   

9.
复合助词「に対して」在中上级日语教育中是必然会出现的语法点。对于非日语母语话者来说,因为母语和日语在用法、意义层面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这一语法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中国日语学习者中间显著存在的误用类型有用复合助词「に対して」来替代格助词「を」「に」和复合助词「にとって」「について」「に向かって」的误用。本文通过进行问卷调查来了解中国日语学习者在复合助词「に対して」上的误用特点,找出中上级学习者在这些误用特点上的异同点,并分析出现这些误用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胡萍 《考试周刊》2011,(39):110-111
本文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从四个方面概括了日语中「Xさえ/まで/もP」构式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さえ」「まで」「も」的词性;「Xさえ/まで/もP」构式的语义分析;「Xさえ/まで/もP」构式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1.
中文的“难于…”的意思,翻译成日语的时候,根据语言环境,有「~にくい」「~づぢい」「~がたい」和「~かゎゐ」等多种表达形式,那么这几种表达形式又有什么区别呢。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关于「抱」     
在日语中当用汉字使用"抱"构成的动词里,「抱(だ)く」「抱(いだ)く」「抱(かか)える」可以说是最为日语学习者所熟悉的词汇。但正是由于中国日语学习者熟悉汉字的这一先天优势,导致了很多时候,仅凭借对中文的"抱"一词的固有印象去理解、使用这三个日语动词。本文通过具体例句「抱(だ)く」「抱(かか)える」进行词义分析,希望加深日语学习者对其用法的理解,进而对学习者今后的日语学习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日语教学中,有关「こと」的用法和意义多而复杂,由于容易混淆,大部分学生都感到难掌握而经常出错。但是由「こと」所组成的语法项在国际日语能力测试2级、1级中,几乎每年必考,非常重要。所以由这个语法项组成的,如:「~ことだ」「~ことか」「~こととて」等等,以及和它们近义的语法项,是区别的重中之重。本文就「こと」的用法和意义分别进行详细归纳、分析、解说,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汉语中,“做”“干”“搞”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三个动词,它们都具有表达动作和行为的意义,在汉译日的过程中,常常译为日语中的动词「する 」或「やる」.以中国作家莫言小说《蛙》中的例句为例,从中日语言对比的角度,考察现代汉语“做”“干”“搞”对应的日语表达方式,并讨论译为日语动词「する」和「やる」的两种情况,以期通过考察现代汉语“做”“干”“搞”的日语译法,更加准确地掌握日语动词「す为」「やる」的区别与用法.  相似文献   

15.
汉日关闭义动词都有“关门”的用法,该用法可以看作共时层面上的基本义。“关门”的动作过程可以分解出[+使受事发生状态变化]、[+使受事与其它部分重合]、[+施加约束]和[+行为的结果产生阻断功能]4个语义特征。汉语动词“关”、“掩”和日语动词「しめゐ」「とじゐ」「ときす」都具有表示“关门”的用法,另一方面又各自侧重不同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自建语料库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探究日语中表示因果关系的「Pカラ、Q」「Pノデ、Q」与汉语中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式"因为P,所以Q""P,所以Q""因为P,Q""P,Q"的对应关系和对译模式。结论为两个日语句式都是译成无标形式的倾向最强;两个日语句式在翻译倾向最弱的句式上倾向不同,「Pカラ、Q」句式为后空标形式,「Pノデ、Q」句式为全标形式。  相似文献   

17.
从认知语义学角度探讨日语“心”的多义性出发,详细分析日语“心”的三个主要义项,以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制作的语料库调查为基础,归纳总结出日语“心”的转喻义和隐喻义义项各占一半,实际用例中以表示人的思维、情感的转喻义为主。从表达形式上看,「心の中(うち)で」「心の奥(底)から」「心に」「心を」「心が(は)」的表现形式占绝大多数。汉日语“心”有许多共通语义,但汉语“心”多以复合词形式出现。因此,在翻译日语“心”时,大多译成汉语带“心”的复合名词、形容词或动词等。  相似文献   

18.
具格是指表示工具、方式、材料等的格表现。现代日语中,通常用「Nで」的形式来表示具格(在表示材料时,也可以采用「Nから」的表现形式),而上代日语中则存在"零格"、格助词「にて」「より」「ゆ」「よ」「して」「に」、"以"以及复合格助词「によりて」等多种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9.
在现行研究的基础之上,分析日语副词「かなリ」、「相当」、「ずいぶん」、「だいぶ」在运用上的异同,旨在帮助日语学习者地道地使用这些类义副词进行更好的交际活动.  相似文献   

20.
姜扬 《考试周刊》2010,(32):143-143
在日语中,"ずに"、"ないで"与"なくて"都表示否定的意思,三个词语意义相同,用法相近,很多日语学习者对它们的用法容易混淆,本文就三者的用法与异同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