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晔 《快乐阅读》2013,(25):102
这个时代是e时代,是网络的时代,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青少年上网的目的一般是什么?他们上网都做什么呢?是为了玩游戏,调查发现位居青少年上网目的的第一位,其次是"为了娱乐消遣、聊天、看电影、听音乐","为了获取学习知识"和"经常去网上寻找需要的信息"位居第三位。那么学生上网的利大于弊呢?还是弊大于利,文中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面对扑面而来的网络时代,广大青少年对网络趋之若鹜,纷纷触网。据调查,在众多网民中,青少年所占比例日益上升。但它却带给人们极大的疑团,网络的魅力何在? 青少年上网的目的是什么?互联网传递的信息又裹挟着多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网络教育与其它教育方式相比,发展前景如何?老师、家长们又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近日,记者在成都市28中采访时了解到:为正确引导同学们健康上网,学校给学生和家长分别写了一封《给聪明学生的提示》、《给明智家长的建议》公开信,此举受到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3.
1 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探知欲望 如在学习"学会分享"时,为了调动学生参入探究的积极性,笔者设计"一位酷爱高尔夫的犹太教长老,在一个安息日去挥杆的故事"作为探究情境,启发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 猜一猜:上帝的惩罚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网络犹如一块神奇的土地,深深吸引着青少年的眼球。网络又是把双刃剑,在带来种种便利和好处的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何让青少年度过网络人生“危险期”?笔者认为,关键是要为青少年上网构建“心灵防火墙”。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最近发布的信息,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总数达3000万,其中,85%是30岁以下的青少年。在网民分布涉及的19个行业中,没有经济收入的学生成为网络消费的中坚,比例达31%,位居第一。在学生上网的大军中,中学生上网的人数己占一个不小的比例。在城市中学有一半多的学生上过网,有条件经常上网的学生占42%,其中一半的学生…  相似文献   

5.
吴正 《西北职教》2007,(7):21-21
计算机网络,作为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掌握网络应用技术,也是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曾说过:“谁掌握了信息,谁控制了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因此,我认为社会、家长、教师应辨证地看待学生上网。为了让孩子学习网络知识而对其上网采取不闻不问的放任态度无疑是饮鸩止渴。为此.我们应兴其利,去其弊,因势利导,充分发挥电脑网络的“知识百科全书”的作用,激发青少年学好科学知识,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采取积极的对策,让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当城市里的幼儿已经学会上网,当青少年开始追逐"苹果三件套"的时候,学校的信息技术课不可能只满足于教学生用Office和上网了。那应该教些什么?"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中,近50%的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是因教师教学方法落后导致的.我们现在的历史教育是什么?就是将事先做好的价值判断准则和极具权威性的历史解释,教给学生去背,这样的教学,其实只是讲"教",而不讲"学".要改变这种现状应如何办呢?香港一位初中中国历史科教师在文章里谈到,他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中国历史课,经  相似文献   

8.
班主任要做的工作是相当多的,然而还有一项特殊的工作也是必须认真作好的,那就是教学生们如何"玩"."玩"什么呢?说出来可能谁都会知道,那就是"玩"互联网.也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还要教学生"玩"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由于互联网对学生的影响实在太大了.近几年,由于学生们上网引发的"后果",给一些家庭带去了烦恼,给社会增加了压力,给有关部门增添了工作负担.甚至使一些青少年走上了犯罪道路.因此,如何教青少年学生"玩"好互联网,使这个高科技"玩具",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已成为当今社会最受关注和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笔者从事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多年,深感青少年学生对互联网的痴迷,但他们上网更多是出于娱乐的目的,提及互联网对他们学习的帮助则少之又少。主要原因是他们未能掌握有效的搜集信息的方法。笔者愿此谈一谈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大部分家庭都有了计算机,连上了网络,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和时间越来越多。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很多学生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唯一感兴趣的就是上网和聊天。一名学生曾经说:我上网就是用QQ聊天,如果不让聊天,还不如不上。很多高中学生都有这样的想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是否清楚学生喜欢做的是什么?应该做什么?学校的校园网已经开通了,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可以连上网络,在课外活动  相似文献   

11.
“网络对孩子的吸引,难道就只能是游戏吗?除了游戏,网络应该给孩子些什么?”这是全国人大代表刘艳琼提起的话题。据本人对我校七、八、九年级上网学生的问卷调查,约有86%的人上网玩游戏,5%的人上网聊天,4%的人上网关注影视偶像动态或其它娱乐,5%的人上网查找学习资料。由于青少年身体和心理不成熟,意志力较差,对各类诱惑缺乏免疫力、生活阅历肤浅、缺乏美丑善恶的判断力等特征,因此,青少年上网的时候,很容易沉溺其中,不少学生留恋于网吧,冲浪于网络,迷恋于游戏,浪迹于聊天,倾情于QQ,有的学生因此而荒废了学业,荒芜了生活,由此引发了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2.
教科书上"探究蚂蚁的通讯"是这样引出要探究的问题:"仔细观察过蚂蚁的同学都知道,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不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奔向食物所在地点.蚂蚁不会发声,它们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呢?侦察蚁在食物和巢穴之间是否留下了什么标记呢?"平时学生就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所以对此非常感兴趣,纷纷提出了自己对蚂蚁感兴趣的问题:蚂蚁的"家"是什么样的?蚂蚁是不是和蜜蜂一样有"头领"?……于是引导学生课下通过上网下载、查阅书刊和询问家长等方式来搜集相关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1 重新定位农村中小学教师角色 1.1 层面式的师长、同志、朋友、父母角色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农村中小学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师长、同志、朋友、父母这一层面式的角色问题,走出办公室,融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努力创造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条件,在和他们进行交流对话的过程中,提供双方交换思想信息的最有效、最充分的机会.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生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达"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袁浩 《教育》2012,(3):5
近段时间以来,从"绿领巾"到"红校服",再到如今的"学生登报道歉",教育"冷暴力"频现,使得公众在愤怒之际,更感到茫然:我们的教育究竟怎么了?教育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难道就是为了伤害年幼的孩子们吗?一位西方教育学家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  相似文献   

15.
1 不教是为了教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目标是要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如何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即"教师不教"?"不教"的目的是什么?这是值得我们研讨的问题. "不教"不等于撒手不管,不等于"放羊","不教"的目的是"为了教".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从事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多年,深感青少年学生对互联网的痴迷,但他们上网更多是出于娱乐的目的,提及互联网对他们学习的帮助则少之又少,主要原因是他们未能掌握有效的搜集信息的方法。笔者就此谈一谈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一、管理机制社会化1.网络管理需要新机制。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问题。赌博成瘾、吸毒成瘾、上网成瘾。为了上网,学生不惜旷课逃学,敲诈低年级学生,甚至于结伙抢劫。父母给的吃饭钱,不吃饭挨饿去上网。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上瘾呢?一位“游瘾”者说,一  相似文献   

18.
<正>"读书是一种生活对另一种生活的向往,每一位作家都在你的世界里推开一扇不同风景的窗。"这是《新周刊》副主编蒋方舟对读书的认识,细细品来,浅显却见哲理。一本好书不仅会影响读者的思想,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培育读者的综合素养。青少年学生正处于对人生充满憧憬的知识渴求期,读书(特别是课外自主阅读)更应该成为他们快乐生活的一部分。但是,现在的青少年学生自主阅读的情况如何呢?我们的教育能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考试原本是检测学生知识积累多与少的"仪器",考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让考试的过程变成收获的过程,让考试变成享受学习成功乐趣的过程.语文考试,应该让学生体验到什么,如何命题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据有关调查显示:全国8700万上网者中,青少年占了4500万,成了网络用户主体。其中,18岁以下未成年人为1650万人,占到了19%。到底是什么"网"住了学生?学生从网络中获取了什么?记者发现,如果以著名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