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这是1998年朱镕基同志视察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时对舆论监督所做的定位,其中足见舆论监督责任的重大。要正确发挥新闻对法制建设的舆论监督作用,主要是通过揭露违法行为,痛击社会不良现象,引起全社会警觉。如果记者不懂法,写出的新闻稿本身与法律不符,  相似文献   

2.
《新闻前哨》2006,(11):F0002-F0002,F0003
湖北日报“焦点”摄影专版100期了。这是一个在波澜壮阔的中国报业改革大背景下诞生的新栏目,两年来,记者将镜头对准国计民生的焦点,想读者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将镜头赋予更多思想内涵,力争做“思考的相机”。  相似文献   

3.
最近多起“记者被抓”事件引起人们对舆论监督的关注,当人们发出舆论监督是否遭受新危险的疑问时,似乎将记者在舆论监督过程中收受财物等一些失范行为有所忽略,正是这些失当行为,为记者被抓提供了口实。其实,记者的自律对于拓展舆论监督空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自律应该成为记者自我保护的方式和拓展舆论监督空间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4.
程少华 《记者摇篮》2005,(10):42-43
舆论监督重要的是把握好一个“度”字,既要弘扬社会正气,又要恪守宣传方针,前者关系到党报的声誉,后者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两年多来,特别是今年以来,人民日报群工部严格按照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和中宣部关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实施办法》的要求,在为“监督与思考”这个栏目供稿的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舆论监督的新路。笔者认为,该栏目及其所刊登的文章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5.
杨郁 《新闻爱好者》2006,(1S):56-56
“三贴近”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贴近实际.就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把回答和解决实践中提出的重大课题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任务,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扎实、深入。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深入到社会政治经济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更好地融入生活、引导生活。贴近群众,就是常常扎根于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为群众提供想看爱看、健康向上的精神化产品,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关于新闻工作“三贴近”指导方针的提出,为党的新闻事业和广大新闻工作者指出了明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也为群工记者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打碎了桎梏、拓宽了思路,同时创造了新的机遇——乘“三贴近”的东风,让群众工作特别是舆论监督焕发出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7.
2004年5月11日,北京日报开设了“记者走一线”专栏。这是一个现场新闻栏目。所谓的记者走一线.就是要求记者转变采访作风,下到最基层去,下到首都建设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第一线去,去深入生活.贴近群众,感受变化,捕捉生动鲜活的新闻,奉献给广大读者。这是日新月异的时代对新闻报道提出的要求.也是新闻报道“三贴近”原则对记者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费兴海  路平 《新闻战线》2023,(21):89-91
“看见”栏目运用技术赋能重构主流媒体话语权和舆论引导力,找准舆论监督的“支点”和“落点”,在选题策划、报道方法、呈现方式、传播效果等方面寻求突破和创新,凝聚社会共识、整合社会力量,发挥舆论监督的建设性作用,推动主流媒体引导力、影响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丁柏铨 《视听界》2013,(5):82-85
住“王府”大宅,借行医之名骗财的“神功大师”王林,能引得高官富商趋之若鸳,这一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在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中得到揭露。这期名为《“神功大师”的真面目》的节目赢得了有担当、敢发声、负重艰行的赞誉,但也存在缺少重要的直接采访对象、当亨双方发声平衡有所不足等欠缺之处。作为舆论监督类节目,《焦点访谈》近年来鲜有佳作,但这期揭露“神功大师”的节目让人们重温了该栏目的犀利风格。  相似文献   

10.
“特别报道”是《河北日报》近年来推出的一个重点栏目。这块以“评说世象、针砭时弊”为主线的舆论监督阵地,仅1999年刊发的触及社会热点、难点的81篇稿件中,就有三分之二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特别报道”这个栏目在选材、采访、写法、视角上已经显现出其特有的风格。  相似文献   

11.
新闻舆论监督已成为时下新闻媒体竞相追逐的热点,也是难点。如何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使党报更好地实现“三贴近”,是近几年来各新闻媒体为之奋斗的目标。在笔者看来,新闻舆论监督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因此,各新闻媒体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监督应立足本地实际,深入细致地分析本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制定方法和措施,以求在新闻舆论监督方面有所为。同时,还要根植于社会之中、人民群众之中,这样新闻舆论监督才会根深叶茂,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12.
新论点击     
“三贴近”与舆论监督戴松指出,做好舆论监督工作必须坚持“三贴近”。从内容上看,要把“三贴近”作为选题的原则和依据,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深入到火热的社会生活中去,把握社会主流,解决具体矛盾,同时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把握群众脉搏。具体来讲就是选择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具有一定普遍性,是政府应当解决,急于解决和能够解决的。对于那些生活中不具有普遍意义的个别现象,以及超越现实,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则不应成为舆论监督的选题。从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3.
深入自己所跑的战线,是对所有跑线记者的起码要求。试想,一个跑线记者,对自己从事报道的战线所知甚少、朋友不多、线索来源枯竭,这个“线”还如何跑?  相似文献   

14.
2004年春,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1号件”,并相继出台了粮食直补、良种直补、农机补贴和降低农业税税率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三农”问题一时成为国家工作的重点,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农民日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版面安排、栏目设置和内容选择上更加趋于实用、合理,切实为农民减负增收服务,成绩卓。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南阳日报》采取“四个一”模式,创新报纸的舆论监督报道,强力推进舆论监督工作,开设了定期刊出的《舆沦监督》专版,并使新闻网络平台、热线电话实现互动,设置了针对性强的栏目,从不同渠道听取读者的呼声,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诉求,有效地密切了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联系,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6.
福建《湄洲日报》记者部编发的“新闻热线”是《湄洲日报》新闻创新改革主打版面B1版的主要专栏。她既是报纸进行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阵地,同时,又是报社与广大读者联系最多的一个桥梁。在办理读者来信来访中,如何在确保舆论导向正确的前提下,反映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在舆论监督中更好地体现为读者服务,尽心尽力地为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不断增强服务功能,立足于促进问题的解决,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据统计,“新闻热线”创办三年多来,  相似文献   

17.
任兵 《新闻采编》2005,(4):18-19
“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这是朱镕基视察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时对舆论监督所做的定位,其中足见新闻媒体舆论监督责任的重大。  相似文献   

18.
周甲禄 《新闻传播》2005,(12):34-36
在媒体的舆论监督中有一种采访方式现在经常用到,这就是记者为了获取公开身份无法采访到的信息,不征得采访对象同意、并隐瞒职业身份或假扮其他身份进行的采访。这种采访方法被称为秘密采访(有的人又称为隐性采访,隐身采访,暗访)。广播电视媒体的一些重要调查采访大量运用的就是秘密采访,如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的报道许多都是在秘密状态下拍摄的。一些报纸还开辟了暗访专栏。  相似文献   

19.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在社会上有着很高声誉,多年来由于它深入实际,深入调查研究,抓住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报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从而获得了广大观众和垂减.面的认可。三任国家总理都给“焦点‘兢炎”题词,这就更使“焦点访谈”的新闻工作者感到自己身上责任的重大。“焦点访谈”的报道首先婴确保真实性、客观公正性,作为多年在这一栏目工作的记者,我深有感触。只有用事实说话,确保报道内容的客观真实性,才能在别人的质疑、批评甚至是无中生有的诋毁时立于不败之地。我本人就经历过几次这样的事情。2003年,记者关于福建某市“阳光工程”的报道,引出的一场风波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  相似文献   

20.
熊星南 《新闻知识》2000,(10):27-28
当今的各类报纸,大凡都设有“读者热线”电话,通过热线电话,了解读者的愿望,反映群众的呼声。深圳晚报自1994年创刊以来,就一直在报社群工部设立一部“读者热线”电话,并且从未间断地在报纸的主要版位开设“热线电话”专栏。通过热线电话,受理读者的投诉,反映群众呼声与愿望,有效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促进一些问题的解决。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然而,长期以来的习惯性操作只是:编辑记者接听读者打来的热线电话,或在报纸上直接接到刊发呼声,或经过再调查采访写成文章,或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促使一些问题解决。如此长期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