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飞 《四川档案》2010,(4):36-37
档案是一个民族、也是一个城市不可再生的集体记忆,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档案理事会就把“档案文献遗产”定为“世界记忆工程”之一。成都市档案馆作为保留城市记忆工程的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的档案除要具有权威性、真实性外,还应该是丰富的、生动的、形象的、多方位的。要改变现有馆藏中机关文书档案多、声像档案少;纸质档案多、实物档案少:官方文件多、民生档案少等现状,丰富馆藏档案资源,  相似文献   

2.
葛新月 《湖北档案》2011,(11):16-18
随着“城市记忆工程”的推进,学者对于“城市记忆工程”的研究也日益丰富。然而通过分析可以明显发现.学者对于“城市记忆工程”主要集中于研究地方“城市记忆工程”的开展情况,以及研究“城市记忆工程”与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关系,对于“城市记忆工程”定义的探讨以及与文物部门的关系研究则比较少。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就相关问题提出了一...  相似文献   

3.
“数字城市”是一个新兴的和非常广义的概念,目前有关数字城市的叫法可谓各持一说。如有叫“数码城市”的,有叫“信息港”的,还有叫“数码港”的等等。可以说这些不同的叫法,反应了从不同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对“数字城市”的认识和理解。一、“数字城市”的概念对“数字城市”的理解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的一个组成部分。“数字城市”将城市内和各种信息用可视化的虚拟(模型)方式,再现在计算机(屏幕)系统之中进行动态管理,使“摸不着、看不见”和“看得见、摸得着”的“信息”以“数字”的方式输入到计…  相似文献   

4.
翻开任何一个城市的地图,你都可以看到那些纵横交错的公共汽车线路,人们将之比喻为一个城市的“动脉”,是太恰当了,正是这些动脉的畅通,保证着一个城市的活力。然而,现在,我国的不少城市却患了“动脉硬化症”。有资料表明,我国目前公共交通状况最好的  相似文献   

5.
左洋 《新闻前哨》2010,(8):66-66
上海“世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另有五个副主题,分别是“城市多元化文化的融合”、“城市新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和“城市与乡村的互动”。以这样一个跨地域、跨时间的“城市”概念为主题.在世界博览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6.
2009年5月18日,《城市信报》编辑部从炎热的济南搬到了清爽的海滨城市青岛.作为《半岛都市报》的一个“小兄弟”,报业竞争的一堵防火墙,《城市信报》一开始的定位,就让这张小报纸走进了极端的“夹缝”. 按照要求,《城市信报》与《半岛都市报》合并发行,新闻选题须完全“区别化”.也就是说,在信息源本就了了的二线城市青岛,同样一个新闻事件,《半岛都市报》有的,《城市信报》就不能碰,这绝对让人纠结.但正是这个“夹缝”,让《城市信报》“无心插柳柳成荫”.  相似文献   

7.
1.市政档案是城市管理的重要依据。城市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城市的方方面面,哪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纰漏。而市政档案正是城市变迁,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改善的真实记录,这些档案无论是利用价值还是保存价值都是城建档案的“精品”,是城市管理的第一手资料。有了它,城市一旦生“病”,能得到及时维修、维护,使城市得以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8.
梁牛 《新闻三昧》2006,(7):10-10
为减少机动车尾气对城市空气的污染,最近北京等地正在发起“多骑车、少开车”的环保宣传活动,媒体有关这方面的宣传报道自然也多了起来。然而,日前从北京出版的某报上看到一则题为“多骑车、少开车”图文并茂的新闻报道,眼球虽被抢去了,可心里却不是滋味,因为笔者觉得如此宣传“多骑车”有点怪!这张彩色新闻照片上,图中有3个人并排睡在地上,右边一骑车者蹬着自行车高高翘起了车头正欲从这三人身上飞过去,场面十分的惊险!照片的文字说明为:车手在进行骑车特技表演,号召市民多骑车、少开车。显而易见,如此飞车特技表演与宣传“多骑车、少开车…  相似文献   

9.
今年3月召开的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了“向农业倾斜”的口号。这是人民代表对我国农业连续几年徘徊不前、农业投入减少的严重形势发出的紧急呼吁。由此联想到我们的新闻宣传,似乎也到了该“呼吁”的时候了。一个时期以来,报纸上不仅带“农”字的新闻少了,而且质量也每况愈下,多半是一些套来套去的经验报道或“四季歌”之类的东西,有分量的指导性、问题性稿件很少见到。而充斥报纸新闻版面和视听黄金时间的,却大多是“城市新闻”。在数量有限的农业新闻里面又大多是“郊区新闻”或“乡镇工业新闻”。真正的“农业新闻”少得可  相似文献   

10.
沈浴晖 《视听界》2007,(3):91-92
打开地方台的电视新闻,特别是市、县级的电视新闻,一个久冶不愈、久论无效的通病就是“三多三少”:会议新闻多、领导活动报道多、空洞的无新闻由头的成就性报道多;新闻事件、新闻故事少、基层的典型报道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少。“三多三少”使得不少市、县台的电视新闻成了彻头彻尾的“电视政闻”,新闻节目成了名副其实的宣传节目。  相似文献   

11.
我们单位地处于离城市25华里的山区,平时购书不方便,而且新闻报刊、书籍也不会见到很多。因此提高自己写作水平,大多是靠读《新闻三昧》这本杂志。从1988年来,我坚持阅读《新闻三昧》,仔细琢磨,写作年年有长劲。1993年前,我写稿因缺乏题材,经常做“缺米之炊”。造成稿源少的原因是新闻来源少、品种少,写作手法单一,除了消息外,其它题材便无能为力了。于是在《新闻三昧》栏目里,我选中了“通讯员园地”、“新闻语丝”为主攻方向,结合我石油企  相似文献   

12.
在都市类报纸崛起的当今,党报的周刊如何办?我们办周日刊《城市杂志》做法是:避免同质化,坚持走特色之路,锻造品牌影响力。大连日报社委会针对报业市场竞争形势,于2004年9月1日开始了旨在“办读者喜爱的党报”的新一轮报纸改革。其中,就双休日党报版面少,可读性差问题,决定创办周六的《家庭杂志》和周日的《城市杂志》(均为对开四版)明确两个周刊一是抓话题:“一家一世界”,引导读者正确认识家庭中的新观念,新问题,主打“服务”品牌;一是抓主题:“诠释城市精彩”,主打“领你认知城市”品牌。品牌的基础是特色,而特色的基础是差异伴随着报业…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如果把一座城市比喻为一个人,那么大大小小的河流就是这座城市的“肺”。于是就又有人说,许多现代城市,都患上了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因为它们的“肺”都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14.
快乐的思想     
一个人要得到快乐的生命,就先要有快乐的思想。 有个流浪者来到一座城市,遇到了守城的人,流浪者告诉守城的人,他离开了家乡,想搬到这座城市来。 “这是个怎样的城市呢?”流浪者问。 “你的家乡是一个怎样的城市呢?”守城的人反问他。 “那是个糟透了的烂地方,政府腐败,人民互相仇视,很多人失业。”流浪者愤愤地说。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如何从宏观上把握一个城市,充分认识城市的多种功能,开拓报道视野,多侧面,多层次地深化城市改革的宣传,这是城市记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近年来的新闻工作实践中,我们曾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重新认识城市打开报道思路过去较长一段时间,我们在认识上把城市报道的路子看得很窄,要么就是眼睛只盯着一些有影响的厂矿企业,年初“开门红”,年中“双过半”,年末“创水平”,围着产值、利润和生产进度作文章;要么就是根据某一时期上面一个什么精神或某一项工作部  相似文献   

16.
一、目中无“人” 关于古代中国城镇的风景,目前留下来的资料中,文字多而图像少,常常要依赖《清明上河图》之类的画卷去遥想古代市民生活,不免让人喟叹“文献不足征”,所以凡是遇到有关古代城市的图像,我总是很有兴趣。 据历史学家说,在古代中国,城市大多是州  相似文献   

17.
王颖怡 《青年记者》2016,(11):89-90
城市作为人们生活的聚居地,不仅具有行政区划的功能,同时还具有衍生文化的功能.文化成为城市的重要特征和特殊标识,“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不是一个完整的城市,也可以说,根本就不是一个城市”,①“城市就是文化,文化就是城市”,②由此可见,城市文化是城市的核心和灵魂,是城市赖以存在的基石.随着现代社会的急速发展,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物质文明建设首先成为衡量城市发展的一个必要指标,城市文化也理所当然成为评判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各个城市都极其注重本地特色文化资源的发掘、城市形象的打造以及城市文化的对外传播,其传播方式层出不穷、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新媒体的产生以及“微时代”的到来,给城市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多种可能,其中微电影作为一种制作成本低、传播速度快、参与者广泛的新兴短小视频,对城市文化的构建与传播发挥了巨大作用.基于此,本文从微电影对城市文化的构建入手,深入探讨微电影对城市文化构建的方式及其传播.  相似文献   

18.
哪怕是极为粗略地检索一下深圳媒体的发生史,亦不难发现《深圳青年》占据着一个突出的位置。从80年代末,延至90年代中后期,她不仅作为“量刊”行销海内外,而且作为“质刊”,成功地向成千上万读者输出了“青春深圳的雄性意象”。一如“天地有大美不能言”,城市常常有自己的情结或块垒,欲言说抒发而没有一张恰当的嘴巴。媒体是否能够感知到城市的这一隐痛,是否能够获选而成为城市的发声器官,不无神秘之处。一旦媒体开始表达,她同时也开始了塑造。城市经由媒体的言说获得了自己的形貌。“表达”与“赋形”乃是一个相互成  相似文献   

19.
葛新 《新闻通讯》2009,(6):63-63
什么是“局”?说白了就是一个圈套。就版面来说,这个“局”就是为提高新闻的阅读率、利用率而造就的新闻框架和阅读氛围。通常,江湖上为成功设“局”而动用了不少“媒子”或者“托儿”,为完成一个完整的“局”铺平道路。由此说来,版面要把“局”设置成功,“托儿”也不可少,要是“托儿”选好了,整个版面的“局”也就成功了一半。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宣传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上头”多,“下头”少:在地方党报的宣传工作中,存在报道地方党委加强“三农”工作的要求多,各种会议、文件精神和有关部门落实“三农”工作的各项措施的报道多,而反映农业、农民、农村关心的问题和呼声的报道少,城市读者看不到“三农”问题的真实情况,农民读者又感到地方党报“三农”问题的宣传离自己远。要让“三农”问题贴近农民,编辑记者必须有“农民思维”。也就是站在农民的角度,用农民的思维方式来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