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跃进 《世界文化》2009,(9):26-26,27
说到“史诗”,人们最为熟悉的是古代希腊的荷马史诗。其实,世界最早的史诗是古代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而古代最宏大的史诗,则是印度的僻诃婆罗多》。它计有10万颂,每颂分双行排列,其诗行总量相当于荷马两部史诗总和的8倍,不少印度和西方学者称之为“史诗中的史诗”。  相似文献   

2.
杨义 《东方文化》2002,(3):111-114
史诗产生在人类的童年时代,比如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都是民族化发生初期整合神话传说以进行的一种大规模的民族回忆和精神建构。占中国土地面积60%的少数民族地区还流传着二百多种这样的原始史诗,篇幅最长的藏族《格萨尔王传》有近一百万行,超过了上述荷马史诗、印度史诗和最古老的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这“世界五大史诗”的篇幅总和。  相似文献   

3.
“传说荷马是一位盲人。……但他却让我们看到了他自己无法看见的东西”,西塞罗说的是《荷马史诗》的思想价值。的确,《谪马史诗》充分体现了“诗比历史更真实”的道理,至少,从《荷马史诗》的三大男主角身上,我们可以读出古希腊文化的三种特质:力量、荣誉和智慧。  相似文献   

4.
方汉文 《寻根》2004,(6):16-23
公元4世纪中叶,欧洲的伏尔加河流域突然出现了一支来自亚洲的游牧民族,他们以后向莱茵河等地区的欧洲古代民族日耳曼人发起攻击,迫使日耳曼人西移并侵犯罗马帝国,最终导致罗马帝国的灭亡.  相似文献   

5.
郎樱 《寻根》2006,(5):4-10
《玛纳斯》是我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这部史诗在柯尔克孜民众中妇孺皆知,家喻户晓。一代代柯尔克孜人听着《玛纳斯》从孩童长大成人,又听着《玛纳斯》离开人世。正如史诗所唱:“大地经历了多少变迁:戈壁上留下了石头,石滩又变成了林海,绿的原野变成河滩,山涧的岩石已经移迁。一切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啊,惟有祖先留下的史诗仍在一代代流传。”  相似文献   

6.
珍闻集锦     
珍闻集锦《奥德赛》最早是由奴隶翻译的著名的古希腊史诗《奥德赛》,最早是由一名古代的奴隶翻译的。这位奴隶名叫利比·安德罗尼克,是从罗马释放的希腊人。还在公元前240年,他就把《奥德赛》译成了拉丁文。他的译文部分片断流传至今。日本人的数字观念如果有机会去...  相似文献   

7.
沼泽之狐     
文锋 《世界文化》2009,(8):32-34
2000年7月,正值美国独立日前夕,好莱坞哥伦比亚影片公司制作的史诗大片《爱国者》隆重上映。影片叙述了一个美国式的“逼上梁山”的故事:主人公本杰明·马丁是一个热爱家庭、早巳告别戎马生涯的老战士,虽然他先前曾经同英国人并肩与法国人和印第安人浴血奋战过,但终于有一天,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传世之作,对这部民族瑰宝的版本的研究和整理,在当代我国学术界取得重大成果并引人瞩目的,首推全国著名《三国演义》研究专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伯俊先生。他从八十年代初就独撑大旗,大声疾呼:重新校理《三国演义》。并为之焚膏...  相似文献   

9.
李建 《华夏文化》2003,(3):36-37
《江格尔》是蒙古民族的一部大型英雄史诗 ,长期以来一直是蒙古族牧民家喻户晓的生活经典 ,它和藏族的《格萨尔王》、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一起被国内外学术界誉为中国的三大英雄史诗。这部作品主要讲述的是蒙古族英雄江格尔为实现各部落统一 ,保卫家乡的安全与民族利益 ,率领众勇士同形形色色的掠夺者和奴役者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 ,最终创建了像天堂一样的幸福吉祥的宝木巴联盟 ,实现蒙古族和平统一的故事。史诗规模宏大 ,风格崇高 ,全面反映了蒙古民族的征战、生产、婚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生活情景 ,成为形象地表现蒙古族人民过去历…  相似文献   

10.
一个从阿妈摇篮曲中流淌的遥远传说,一个悲喜交加的动人爱情故事……继音乐舞蹈史诗《秘境青海》之后,《雪白的鸽子》这一颇具西北民族特色的“花儿”,今天又以音乐剧的形式,走上北京保利剧场的舞台:“黄河长江长辫子,青海湖是照人的镜子;雪白雪白俏鸽子,红眼窝是玛瑙的珠子……”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退休制度□钟兴永“退休”一词,始见于唐宋文籍。韩愈《复志赋序》:“退休于居,作《复志赋》。”《宋史·韩贽传》:“退休十五年,谢绝人事,读书赋诗以自娱。”何谓退休?依古代而言,即是辞官于朝,退闲于家,颐养晚年之意。中国古代的退休仅限于官吏,常见...  相似文献   

12.
畲族源论纲     
畲族源论纲陈香白一、《高皇歌》、风凰山、《祖图》的族源意义《高皇歌》力畲族人世代口头流传下来的本民族史诗。《高皇歌》长达300余句,记叙了畲族发源与迁移走向:盘瓠余死番王,与高辛帝女成亲后,自愿要求山居种田,皇帝准奏;于是“呈帝圣旨活准改,敕令圣旨送...  相似文献   

13.
曾思艺 《世界文化》2009,(11):13-15
普希金(1799~1837)的一位女友曾这样评价他:“在他的一生中只有两件事是他最喜欢的:诗与满足自己的强烈的爱欹。在这两方面,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是对普希金的最中肯评价。在诗歌方面,普希金创作了八百多首抒情诗、数十首叙事诗,还有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奠定了俄国诗歌乃至民族文学的基础,成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相似文献   

14.
<正>19世纪晚期,欧洲有一些艺术家厌倦了传统的现实主义,又受到印象主义的影响,便转向古代,特别是从观念出发,从古希腊罗马存在过的生活中寻求他们创作的主题。于是,盲诗人荷马(Homer,约前800—约前701),一个被认为是伟大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便成为他们选中的一个对象:史诗的流传,诗中英雄主义的描述,及其对西方文学的深远影响,显示了作者的伟大;  相似文献   

15.
两千多年来,人们都以为《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荷马是盲诗人。俄罗斯杂志《科学与生活》1999年第6期发表了阿·波尔特诺夫教授的文章《荷马的视觉胜过我们》,一反传统的说法,论证了荷马并非盲人。波尔特诺夫认为,荷马史诗描写的准确性、情节的形象性、生动性和鲜明性是举世公认的。最使读者惊讶的是史诗中不断出现的“特写镜头”和“风景速写”。盲人不可能这样述说:农民将绿色的豌豆粒倒进风车,豆粒散落在平展展的晒谷场上……即使是天才的盲诗人也不可能准确地描写被巨浪抛起的游泳者的瞬间神情:当他被巨浪抛起的时候,他注视…  相似文献   

16.
斯钦巴图 《寻根》2006,(5):11-18
在巍巍的阿尔泰山脚下、天山南北以及遥远的伏尔加河畔,有一部气势恢宏的伟大史诗从遥远的古代口耳相传,至今仍保持着它的艺术魅力,并越来越多地引起各国读者和学术界的兴趣。这就是英雄史诗《江格尔》。  相似文献   

17.
说“踏歌”     
说“踏歌”李晖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侍历代传诵,可谓千古绝唱。但是,什么是“踏歌”?却还没有一个规范化的答案。《辞源》:“踏歌:连手而歌,以足踏地为节奏。”①《辞海》:“踏歌:中国古代群...  相似文献   

18.
杨新涯  达央 《华夏文化》2010,(3):39-41,36
<正> 《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它以口头文学形式在西藏民间流传千馀年,现已有一部分整理成书,共120多部,100多万行诗,2000多万字,是"东方的荷马史诗"。号称世界上最著名的五大史诗有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得赛》,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吉尔伽美什》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史诗,产生于公元前3000多年,有3000行;《伊利亚特》24卷1万5千多行;《奥得赛》24卷1万2千多行;《罗摩衍那》7篇1万8千多  相似文献   

19.
说“打喷嚏”的风俗邢公畹“打喷嚏”也说作“嚏喷”。古代说作“嚏”,也说作“喷鼻”。《说文·口部》:“嚏,悟解气也,。从口声。《诗》曰:‘愿言则嚏’。”“都计切。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谓鼻有所触逆而喷气。《苍颉篇》:‘嚏,喷鼻也’。”我幼年,家住...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封闭型的传统文化 1、中国古代城墙的历史:城墙,又名“城郭”或“罗城”,是中国古代于宫城外围加筑的墙。《孟子·公孙丑下》即有“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的记载。据相关文献和考古发现,城墙在中国源于原始社会中后期,是古代城市的基本形态,从城墙的兴起到消亡,历朝历代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修建的城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