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考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好的问题有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又如柳暗花明,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那么,如何才能激起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兴趣?教师的“问”就显得至关重要了。笔者认为“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要有点睛之妙问要有点睛之妙就是指提问时,教师要把问题问在知识的关键处、问在理解的疑难处、问在知识的引申处、问在学生思考的转折处,起到画龙点睛之妙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从而理解关键问题,解决疑难问题。如一位教师引导学生这样解答一道题:学校把360本…  相似文献   

2.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反映在思考问题的自觉性上。因此,在教学中要经常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1.质疑问难,积极思考。   古诗《知疑》云:“为学贵有疑,知疑贵问师,问师可释疑,释疑则有知。小疑获小进,大疑得大知,知疑且善问,学成必无疑。”学会提问题是极重要的一种学习方法。教师要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生提出一个经过努力思考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因此要鼓励学生多思善思,多问善问。…  相似文献   

3.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不仅要善问,而且要会问,只有巧妙地进行提问,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并提出问题,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功能;只有让课堂提  相似文献   

4.
教学实践表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针对文本不同情况质疑的方法;教师要通过“研疑”“、择疑”和必要的“设疑”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把“解疑”落到实处,达到认真研读课文,全面思考、深入理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体现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的“讲”是为了激发学生去“想”。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仅在于讲明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思维。课堂教学创新必须从深入备课开始。“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究”。“疑”是思维的起点,是深入学习的起步。  相似文献   

6.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重要一环,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为更深入的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只有教师善于“问”才能启发引导学生的“问”;只有教师善于见疑、质疑和释疑,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许国霞 《化学教与学》2011,(3):59+71-59,71
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问题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是“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指导学法,培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会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方法与途径”。教师课堂上不仅要提能引发知识、围绕教学目的、突出教学重难点的问题,更要多提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多提有探究性、讨论性、能激发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的问题。多提随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8.
教学中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揭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促使他们有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问在有疑之处教师提问必须在学生有疑之处,这样的问题才能使学生有探究的兴趣,而问题一旦得到解决,他们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在心理上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使他们有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如果教师不是问在学生的有疑之处,而是把“满堂灌”变成“满堂问”,学生不仅没有探究欲望,他们还会产生厌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学生的疑一般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学生自知有疑的地方,一个是自觉无疑而实则有疑的地方。对学生自知有疑的地方,教师要引…  相似文献   

9.
学则需疑,在学习过程中,有怀疑才会去思索,有思考才会进一步学习,然后才会有所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应带有主导作用,为释疑而教;学生的学应带有主动性,要带疑而学,这样,才能教有所获,学有所成。一、带疑而学中养成预习的习惯。新课改的最显著特征是转变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从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就是把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发现者、探究者。为了使预习能真正落到实处,教师就必须布置一些要开动“机器”才能完成的思考题。如教《孔乙己》时,教师可先布置学生思考三个大问…  相似文献   

10.
学贵有疑 ,通过设疑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兴趣是入门的一把钥匙 ,有了兴趣 ,才能引导学生探索创新。疑是学习的起点 ,有疑才有问、有思、有探究 ,才能有所收获。利用问题 ,产生疑惑 ,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 ,激励学生进行广泛的多方位地独立思考。师生共同研究讨论问题 ,探究新知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 ,让学生有较多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问题 ,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改变为积极主动学习、思考。教师转变教学思想观念 ,使课堂教学从过去的以“获取知识”转变为“探究知识” ,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提高了学生整体素质。1 …  相似文献   

11.
贺锋利 《语文天地》2013,(11):58-59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思必有疑,有疑应有问。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西方学者德家默认为:“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提问运用得好,会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问题对于思维的作用,问题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问题对于教师教学的重要作用。因此,一位优秀的教师首先是一位善于给学生提问题的教师,也应该是一位能激发学生自己提问题的教师。  相似文献   

12.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正是有了疑问,才会有进一步思考、探索、求证,才会有发明和创造,也才会有今天的发展。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教学中学生有效的质疑,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促进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那么怎样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呢?下面是我的几点教学心得。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有"疑"要"问"兴趣是学习一切事物的动力,是将学习者引进新领域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实际中,那种随心所欲、毫无计划的设疑提问,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只有有目的、有计划地提出问题,才能引起学生最强烈、最持久的兴趣,也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设疑提问必须要有启发性,要达到四个基本要求。1.提问要有目的性。设疑提问不能为设疑而疑,搞形式、图热闹。设疑不是教师提一些与教学无关的问题去考学生,也不是只提一些简单的本身带有暗示性的“是不是”、“对不对”的问题,或是学生完全不假思索、不费力气就可以回答的问题。这种只图形式的提问,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充分钻研教材,发掘问题。在…  相似文献   

14.
一、鼓励质疑,发展思维 学起源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促进思维,才有创新的灵感和源泉。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陶行知先生的诗句“发明千干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证明了“问”的重要性。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如:教《梅花魂》这篇课文时,我鼓励学生自己提问题,看谁能提出最有见解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讨论提出:《梅花魂》的“魂”具体指梅花的哪些方面?外祖父为什么那样赞美梅花的精神?又为什么由花及人?外祖父为什么要让作者保存…  相似文献   

15.
一本好书摆在你的面前,如何阅读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呢?北京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进步的教育家张载倡导的疑思读书法,对我们很有启发。张载认为学习过程中要提倡多疑多问多思考。他说:读书“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只有提出疑问,才能促进思考,才能有所深入,有所提高。疑问越多,收益才越大。他还认为学习的重要作用就在于“释己之疑,明巴之末达。”解除疑问,弄明白自己未曾明白的道理,才能得到真知,学业才有进步。疑问从何而来呢?张载认为疑问来自思考,思考才能做到“心悟”。“学贵心悟,守旧无功。”读书必须想…  相似文献   

16.
没有问题.就无从“探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意思是说有了问题才会思考,而产生疑问是引起思考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也就不会深入地思考,那么学习就只能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要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地探究,教师要善于巧妙地把数学教学内容转化成一连串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即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对数学知识的强烈探究欲望,学生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探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  相似文献   

17.
质疑三步     
李艳 《江西教育》2003,(22):23-23
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语文教学中怕的是学生无疑。学生不喜欢动脑筋,不善于思考,自然不能发现可疑之处;或害怕提错,被人讥笑,遭到批评,乃至有疑而不敢提。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在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错了,不指责,而是肯定其积极动脑的一面;疑对了,疑好了,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学生自然会产生求疑的积极性,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比如,在学习《林海》一课时,学生提出课文中三次出现“亲切”、“舒服”两个词是不是重复的疑问,老师应马上给予鼓励,指出这一疑问涉及到课文的重点。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运用精心设计的板书,艺术地反映…  相似文献   

18.
《六个孩子七个坑》是人教版六年制小语第二册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课文。教学时要突出教材编排的特点 ,可以采用激疑、议疑、解疑的方法进行教学。一、以题生疑这篇课文题目很独特。教师出示课题后提问 :“同学们 ,你们会读课题吗 ?”学生顿时兴趣盎然 ,不经思考 ,连读二三遍。然后教师有意识地问 :“好读吗 ?有问题吗 ?”学生经教师点拨和自己的感受 ,会突然醒悟不对劲 :读法不相同 ,问题也不少。一连串的疑问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促使学生主动进入了议疑、解疑的学习氛围之中。二、以文议疑第一步 议“异”学生默读 1、2自然段后 ,知道是…  相似文献   

19.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巧提问题才能激励学生大胆解决疑难的积极性。宋代学者张载说得深刻:“学则须疑”、“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根据学生所存之疑提问,再引导学生解疑,这就使学生的知识与思维并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存疑状况正确提问,启迪学生认真思考解题,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20.
有思维深度的问题,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探究学习,使深度学习真正发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搭建提问支架,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梳理提炼出大问题,以大问题驱动学生展开探究学习,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我习得、主动发展、自能构建和自主展示的舞台。为此,教师可通过“三分式”“四疑式”“五有式”探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善问、会问并能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