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心理位置互换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心理位置互换即心理换位,是指在人际交往中,站在对方的角度从对方的实际出发,去理解对方、体察对方,去分析对方的行为动因。也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心理位置互换的实质在于求得对他人的了解、理解和谅解,以实现人际之间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为此,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应该对学生有准确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这是师生达成心理换位的前提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其独特的发展内容和发展规律,决定了这一时期典型的心理特点。首先,中学生具有强烈的成熟感和…  相似文献   

2.
所谓心理沟通, 指师生之间在心理上互相容纳,即理解对方、接受对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教师能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热爱学生,满腔热情地真诚帮助学生;学生能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形成一种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心理沟通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是教育成功的秘诀之一。如何加强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呢?  相似文献   

3.
师生关系是学校里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理性和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关系过程。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而学生之间的交往又受着师生交往的指导调节。因此课堂教学主要是师生之间的交往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①由此可见,师生之间的交往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因此,我们必须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活动。教学中的每一步都包含了师生的交往动力学。师生关系既影响学生学…  相似文献   

4.
一般地说,师生关系是在一定的教与学的结构中形成的特殊的人际关系。[1]从心理学的角度,师生关系是学校中师生之间主要以感情、认知和行为交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从生态系统理论出发,提出师生关系是在师生互动的交往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2]不管如何定义,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感情的互动是不可少的。情感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纽带,教师主动积极的情感投入是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3]也有人认为现代高等教育中师生关系中  相似文献   

5.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和教育质量。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的愿望,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通过对目前中等师范学校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中师学校师生关系的主流是好的,但也确实存在教师的民主意识欠缺、师生之间交往不多、师生情感距离扩大等一些不能回避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的途径应是:教师要积极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增进学生的信任感;学生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尊重、理解教师;学校应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  相似文献   

6.
师生之间、幼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都会对幼儿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幼儿园必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为孩子们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创设良好心理环境的前提1.建立充满融融爱意的师生情谊。爱是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如果敦师多给幼儿一些爱护、关心,就会使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感。无论是亲切的呼唤、善意的微笑,还是赞许的目光,都会使师生之间充满融融爱意。如小班孩子刚入园时,我总是用满腔的爱去减轻孩子与家人分离的焦虑,使他们喜  相似文献   

7.
所谓心理沟通.指师生之间在心理上互相容纳.即理解对方、接受对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教师能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热爱学生.满腔热情地真诚帮助学生;学生能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形成一种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交往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学校中的人际关系包括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等关系,其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  相似文献   

9.
社会心理学家曾将人际关系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建立在感情基础之上的人际关系,如亲情关系、朋友关系,这种关系往往较为亲密持久。一种是建立在利害关系基础上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性连结,靠认知、社会、权力等方面的利益得失来维系,一旦失去这种利害基础,这种人际关系也就会失去存在的根基;另一种就是缺乏任何基础的人际关系,它通常存在于路人之间。当前的师生关系大多属于第二种类型的人际关系,即师生的交往是建立在利害关系基础之上的。由于受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当前校园中也弥漫着功利性色彩,使原本纯洁的师生关系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侵蚀,教师与学生交往大都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利益。作为教师来说,与学生交往并非是自愿的,而是为了能使教学取得好成绩。或是为了在学生民主评教的活动中能给自己打个好等次。对于学生而言。与教师亲密关系的建立,无非是为了给教师留个好印象,在评优、评先活动中能优先考虑。这种建立在利害关系上的师生交往,必然给师生关系蒙上了灰色的阴影,伤害了师生的感情。  相似文献   

10.
所谓心理沟通,即指师生之间在心理上互相容纳,即理解对方,接受对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具体讲,就是学生能理解教师对他教育要求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并且化为行动;教师能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透析学生言行的真正动机,体谅其具体情境,知其所想,在情感上,师生之间相互接受,将心比心,不曲解对方。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对教育活动的影响很大。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信任可以产生“教师期待效应”。反过来,学生对教师的信任爱戴也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在教育…  相似文献   

11.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通过相互交往和影响而逐步形成的人际关系。教师和学生是教育领域中的两大社会角色,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分别占据不同的位置,履行着不同的职责。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文化、年龄经历、认知方式和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之间的交往存在一种无形的屏障,而一切教育活动的组织、安排、进行和效果都取决于师生的交往情况。可以说,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的过程,相互沟通的过程,在学校中,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情感气氛,才能提…  相似文献   

12.
人际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际关系是在人的交往中展开和实现的。所谓交往是指人的一种行为,是人与人之间通过相互往来、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建立一定人际关系的直接活动。“交往是人类生活的一个中心组成部分。人们通过交往,自己影响了他人,反过来,又接受他人应答性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学习相互了解和喜爱,学习共同的观点和思想,学习并丰富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因此,交往是教育的基本而必要的活动。”教学中的师生人际关系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交往活动形成的。由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交往活动中的身份和地位的不同,因此,他们对教学师生人际关系形成的作用也不相同。学生,是教学中学习的主体,他们的认知能力、个性特征是影响师生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教学,是一种正式的、有组织的师生交往活动。教师,是教学中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心目中学习的榜样,他们的教学行为往往能影响或改变学生人际关系的基本倾向,决定教学师生人际关系的性质。因此,教师是形成师生人际关系的主导因素,是影响师生人际关系优劣的关键。卡尔·罗杰斯认为教师在教学师生人际关系中“所作所为是举足轻重的。”他说:“课堂气氛主要地是教师行为的产物。奏效的气氛将首先取决于教师做些什么以及他怎样做  相似文献   

13.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基于思想和行为交往而形成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教学关系、个人关系以及心理关系等方面。师生关系产生和发展于教学之中,因而教学活动是师生关系建构的主阵地,师生教学关系、个人关系以及心理关系等都会对教学产生影响。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可以从师生教学关系、个人关系以及心理关系等方面来建构积极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4.
编前按: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本期以“师生心理距离现状探究“和“如何构建共享师生关系“两篇文章来抛砖引玉,与读者同思索,共探讨.   师生心理距离作为师生关系的核心要素,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对师生心理距离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师生之间进一步增进了解,加强沟通与交流,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师生心理距离是一个很难把握又趋于复杂的问题,尤其是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教科书在变、教师的理念在变、学生的观念在变,师生交往中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特别是对青少年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非常躁动和诡秘.这样,师生心理距离逐渐成为教育教学中应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一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在学校教育中 ,师生关系十分重要。第一 ,教育和教学都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交往和信息沟通来实现的 ,融洽的师生情感有利于这个沟通的实现。第二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心理背景 ,它限定了教师的知觉、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第三 ,师生关系影响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 ,要进行教育改革 ,实现素质教育 ,关键是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像罗杰斯说的 :“一旦教师真诚、尊重、理解的态度建立起来 ,学生就能离开僵化走向灵活 ,离开依赖走向自主 ,离开戒备走向自我接受 ,离开被束缚走向创…  相似文献   

16.
采用心理位置互换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兴和县教研室方玉奎兴和县第二中学王景亮心理互换是说,一个人应常常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体会其所思所为。在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心理位置互换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心理互换,从作者的角度、所处地位、位置、环境去感知...  相似文献   

17.
徐冲 《山东教育》2005,(7):29-30
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普通、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对教学效果,对学生的个性心理、社会能力和创造性品质的形成,对教师工作的愉悦感、成就感的形成等有着很大的影响。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完成这一场变革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设。师生关系在师生交往中实现,课堂则是师生交往的集中时空。  相似文献   

18.
论教学交往的有效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师生交往的类型人们之所以在学校教育中借鉴哈贝马斯等人的交往理论,是为了处理好师生之间的教学交往关系,也是为了能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切实地提升和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于师生之间的交往,目前有以下3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是人际关系的环境背景说。从改善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的角度着眼,通过创设和营造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的文化活动,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得双方互相走进对方的精神、情感和整个心灵世界。这种交往试图使得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成为朋友之间的平等关系,并以此建树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情之互融的基础上,使教育能听之顺…  相似文献   

19.
师生关系是大学校园人际关系中最基础、最突出的一对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教师、学校的进步发展。虚拟空间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打破了原有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时空,拓展了师生间人际互动的内容。这一重要的人际交往互动平台对当下师生人际关系的建立提供了便利,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学生应对虚拟空间中与教师的交往有合理的、客观的期待,教师也应努力调整自身适应互联网技术下对人际交往互动提出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一般地说,师生关系是在一定的教与学的结构中形成的特殊的人际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师生关系是学校中师生之间主要以感情、认知和行为交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从生态系统理论出发,提出师生关系是在师生互动的交往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不管如何定义,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感情的互动是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