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汉语言文学是中国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任务。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汉语言文学的传播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促使汉语言文学获得了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研究新媒体时代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能在剖析新媒体时代的特点与优势的基础上抓住汉语言文化发展的机遇,实现汉语言文学的快速发展。本文阐述了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及探究汉语言文学发展与传播的意义,分析了新媒体时代汉语言文学发展传播的优势,具体展现了新媒体时代对汉语文学发展的影响途径。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已经并将更为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意识形态、政治格局、经济模式乃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新媒体技术下传播功能的彰显、传播机制的优化以及传播模式的创新,赋予了新媒体实践下马克思主义传播新的取向选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借助新媒体技术发展的先进成果,通过现代新媒体技术下传播摸式的建构,将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时代有着传播便捷的强大功能,伴随着新媒体这个全新时代的到来,如何将新媒体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完美的结合,将知识和育人两方面任务更好的落实,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传统的困境,摸索出新媒体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规律,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应对所有利害,有突破性的、开放式的改革,这意味着新媒体时代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新诗的传播史中,新诗的传播平台一直在发生变化,及至新媒体时代,以网络为主的数字化媒介成为新的传播平台。与口头传播、纸媒传播、电视机和收音机等电子媒介传播等依托的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以其开放性、交互性、公共性、时效性等新特点和优势为新诗的传播带来系列变化与转型,并带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既为新诗传播提供了新的路径,亦为新诗的继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契机。  相似文献   

5.
乡土音乐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在新媒体时代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剖析其本质,与其在新媒体时代未及时跟上时代步伐息息相关。文章以乡土音乐在新媒体背景下的传播现状为研究切入点,归纳总结了乡土音乐传播受限的原因,结合乡土音乐特征分析了在新媒体背景下乡土音乐遭遇传播危机之下的全新机遇,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创新形式、提升互动、聚焦地方的对策建议为乡土音乐在新媒体背景下的传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大众文化形式不断发展,传播模式开始转型,新媒体作为崭新的传播载体进入了公众视野。新媒体技术可以凭借较之传统手段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世界性的传播广度,为传统民俗文化的后续发展提供新的契机。本文结合汤和民俗文化的形成过程,针对汤和民俗文化传承现状,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中汤和民俗文化传播途径与方略,以及新媒体时代传承汤和民俗文化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7.
新疆地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新媒体的发展给新疆红色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利用新媒体的交互性、实时性、共享性特点有利于红色文化的快速传播,结合两者优势,以新媒体平台为红色文化传播提供优质平台,以红色文化为新媒体传播提供优质内容,助力新疆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如今已经进入WEB2.0时代,尤其是以博客、微博、手机微信等新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的日渐普及,使得社会的信息传播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此,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孙村煤矿针对进入新媒体时代,利用新媒体开展好职工宣传教育工作列入主攻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构建形成依托新媒体为宣传阵地的宣传教育思想工作新平台、新模式,使宣传教育工作顺应时代潮流、有的放矢,达到了事半功倍效果。一、依托网络化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讲台"  相似文献   

9.
<正>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情况下,高效的传播方式、短小精炼的形式、更具冲击力的内容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文化传播的特征,我们把这个时代称为"微时代"。新媒体作为微时代下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近年来,新媒体已成为微时代下的主流媒介。而大学生由于其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这一特点,成为使用新媒体的主要群体。不可忽视的是,团  相似文献   

10.
利用档案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加拿大学者M·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传播中的变革改变了人类的感觉,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1]。纸质媒介、广播、电视等均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档案利用产生了影响。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动态传播、立体交互、点对点连接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新的媒介环境出现,对档案利用工作提出了多元化融合的诉求。本文从新媒体的特点及在信息社会中的广泛利用为研究背景,探讨新媒介环境下档案利用工作方式的转变。试图通过对新媒体在人们日常生活各领域的应用特点、用户使用偏好,探索出借助新媒体进行档案利用的新方法,以提高档案利用率和公众档案意识,推动档案事业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二维码时代,文学期刊的生存之路举步维艰.微信公众平台以其多样的功能和传播优势为文学期刊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诗刊社》微信公众号在内容设置、编辑策略、传播影响、审美效果等方面有其独特性和优势,为文学期刊利用新媒体实现自身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发掘物质世界的文化信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加工,以一种新的物态——信息产品的形式加以保存和传播,这是学习和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路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革新,使文化信息的传播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王宇 《中国电化教育》2022,(7):I0004-I0004
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和终端设备的发展将人类社会推向信息时代。网络、新媒体、电子出版物等传播模式的呈现是对传统传播模式的一次深刻变革。信息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人们的价值观念在时代环境变迁下产生巨大变化。信息时代的新媒体技术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影响是巨大的,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政教育传播模式既没有经验可循,又无捷径可走,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传播成为需要时代破解的重要课题。孙永鲁老师着眼于大学生思政教育传播的时代背景之变迁,从不同学科领域进行解析、研究,注重对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传播各因素之间关系的梳理,深入探讨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的教育教学方式、路径传播及受众接受效果,填补了新媒体时代思政传播学传播规律与传播原则的空白,将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传播的理论成果和前瞻性创新理念收于孙永鲁所著的《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创新研究》(新华出版社)一书中。  相似文献   

14.
在文化传播与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新媒体已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资讯交流以及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养也迎来了新的契机。新媒体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也对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从新媒体的特性出发,结合当前民办高校的学生党员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15.
陈思宇 《英语广场》2023,(11):11-1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和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国际化、现代化和创新性为特征的新媒体形式已经深入人心,并成为新的文化传播途径。旅游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服务行业,也受到信息技术的冲击,跨国家和文化的旅游活动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因此,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如何翻译旅游景点公示语,以及旅游景点公示语翻译对中国文化传播的影响,成为值得研究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浪潮     
《河南教育》2009,(3):2-2
今天,新媒体浪潮可谓一浪高过一浪。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并且已成为一种强有力的传播新锐,在新闻传播方面所展现出的强大影响力,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结构都产生着强大的冲撞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脑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升级,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许多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新媒体"乃至"新新媒体"应运而生。与车载电视、手机电视以及其他许多视频网站一样,楼宇电视作为一种新的视觉经济的载体蓬勃发展起来。楼宇电视的崛起离不开广告,它的生命力与广告的质量和传播策略、传播方式无不相关。在当下,楼宇电视面临发展的瓶颈,如何继续发挥其优势在新媒体之中占得一席之地,还需要多方面的改进。  相似文献   

18.
随着"以人为本,开放、互动和共享"理念的深入人心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设备的普及,知识传播的主体、过程、内容、形式和范围、环境和效果等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并呈现出开放性、泛在化、分众性、社会化和主动性等传播新特征,新的知识传播对大学生学习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结合大学生知识习得的主要方式,本研究提出新媒体时代知识传播变革背景下大学生应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信息搜寻和利用、泛在学习、研究性学习、创新学习、个人学习网络构建等能力要素,并构建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大学生学习能力模型。  相似文献   

19.
在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分析新媒体的特点及传播形式,分析在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及辅导员面临的问题。研究在新媒体时代辅导员工作方式的转变及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和相应人才培养方案。为在新媒体时代更好地培养人才提供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文化传播与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新媒体已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资讯交流以及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高校学生党员培养也迎来了新的契机。新媒体为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也对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从新媒体的特性出发,结合当前高校的学生党员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员培养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