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蒙是现代文坛上的一位语言大师,他的"季节"系列小说的语言是他语言特色的典型代表.有人称他的语言为"狂欢体"语言;有人称之为"拟骚体"语言;也有人称之为"语言流";而我称之为"王蒙式"的语言.本文主要从四字格的运用方面加以论述,试图对"王蒙式"的语言以简要的论证,从而更加了解王蒙.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析了王蒙绘画的审美风格,认为他以繁密线条、笔墨的发挥表现其主体意识的美学观念,将客体转化为主体的意念表现,打开现实通往幻想的路,把江南山水拓展得深邃幽远。王蒙善于设色作品的创作,笔法更强调"写",以这种笔意表现作品中内敛含蓄的力。  相似文献   

3.
王蒙发表于1980年的中篇小说《蝴蝶》无论是在写作手法上还是内容方面,都对上世纪80年代产生了深远影响,但这部作品之所以能成为王蒙的代表作之一,并被译作多种文字走出国门,还在于作品本身丰富的内涵。本文以"新时期"为时代背景,从知识分子主体建构的视角切入,分析《蝴蝶》是如何通过描述"他者"形象从而帮助知识分子确立自身的主体地位的。  相似文献   

4.
王蒙与政治的关系如胶似漆:他入世极深,钟爱杂色,透彻反思五四时代知识分子性格、政治落难者命运、官场政治和70年代末"归来者"的歌;他思考文学的担当,热衷小说的形式变革,他以不纯粹的现代主义,挑战又丰富了现实主义,他的"王式大排比句"独具语言革命的意义。王蒙是一名"醒客"(thinker),他以作品诠释了"醒"的过程。王蒙自传是"醒"的升华。  相似文献   

5.
作家声音     
正王蒙认为市场对文艺作品的过大影响值得警惕王蒙日前参加国家大剧院开幕九周年纪念日的相关活动时表示,"大剧院会员一开始只有几千人,9年以后已经有几十万,我很欣慰"。王蒙认为,国家大剧院对于演出、作品的选择颇具责任感。他指出,现今市场在某些时候对于文艺作品的影响太大,"值得警惕,一些作品,只要票房好挣到钱就万事大吉,这  相似文献   

6.
对于在语教材中选入王蒙的《在声音的世界里》、刘鹗的《绝唱》等作品,我是举双手赞成的,因为它们在学和音乐这两种影响最广泛的艺术门类之间架上了彩虹桥。当代中学生虽然对音乐(主要是通俗歌曲)很“发烧”,但对于音乐的鉴赏、感悟和描写能力还相当欠缺,综合音乐素质并不乐观,王蒙等作家的这类作品是弥补这一缺陷的极好教材。  相似文献   

7.
贺绿汀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他一生创作的音乐题裁多种多样,尤以民族音乐见长。他所创作的作品结构严谨,音乐发展富于逻辑性,为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贺绿汀先生一生创作了六首钢琴作品,其中《摇篮曲》是他在1934年完成的一首钢琴小品,本文着重对这首作品的音乐结构进行分析与论述,以期更加清晰、全面地解读这首钢琴作品。  相似文献   

8.
黄晓峰 《语文天地》2013,(12):15-16
散文是一种轻灵而又自由的文体,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在众多的散文家中,汪曾祺、王蒙、刘心武、余秋雨、张中行……诸家的创作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品位。他们或以文人性的情趣见长,或以现代人的睿智通达取胜;有的面向社会历史,有的走向自我心灵"。汪曾祺的散文创作主要集中于上世纪80  相似文献   

9.
林纾艺术上的进阶主要得益于游历中所见的历代经典作品。他以古画为师,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元四家”中的王蒙。王蒙兼有吴历之“精”与王翬之“博”,是中国画学集大成式的人物。而且,王蒙的作品浅白刻露,授人以用笔之法,是可学而可至的美的范式。当然,林纾所认识的王蒙并不完全等同于王蒙的本来面貌。他所关注到的这些侧面,隐约蕴藏着使绘画创作系统化、逻辑化的愿望。其结果是,林纾的作品工稳、细致有余,缘自性灵的特立独行、放旷不羁则很少显现。  相似文献   

10.
王蒙小说中有一批以描摹人生世态的为主的作品,我称其为"讽谕性寓言体"小说.智性视角、幽默、调侃、荒诞化、政治寓言是这些小说的突出特征.这种文体特征的形成与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讽谕诗以及民间的笑文化有明显的渊源关系.当然,王蒙本身的幽默天性和生活体验也使他在继承中又有创新,从而形成属于他的独特文体--"讽谕性寓言体".  相似文献   

11.
一(小说与音乐: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的渗透) 为了表现现代社会的急剧发展的生活流程,也为了表现内心世界日见丰富多采的人物的感情逻辑和性格逻辑,小说与音乐,在王蒙的艺术创造天地中,走到一起来了。 假如我们暂时搁置音乐籍以表现自身的物质手段和物理性质──声音及其音响运动,那么,我们读王蒙的作品,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音乐感受,自会感到一种微妙的、含有情绪流  相似文献   

12.
溅落调整期(1987──1991)1986年7月,王蒙出任文化部长。这既是王蒙个人政治生涯的顶峰,同时又是他文学道路上经过几年持续探索喷发后,出现的一个短暂的溅落调整期的开始。从1987年到1991年,王蒙的文学创作活动呈现出逐渐衰减状态,作品明显少了,尤其是大部头的有份量的作品比较少见,他的作品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引起广泛注意并受到追踪。因此有的评论家就曾不无惋惜地断言,王蒙最好的创作时期已经过去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王蒙担任了领导职务后,工作紧张,缺乏比较集中的时间进行创作。另…  相似文献   

13.
作家声音     
正王蒙在香港讲述创作奇缘作家王蒙近日在香港发表演讲,回顾他在新疆的生活,并表示新疆令他的生命得到新的体验和洗礼,对他的写作产生深远影响。王蒙应团结香港基金旗下中华学社邀请,以"放逐与奇缘──我的新疆十六年"为主题,在香港中央图书馆进行演讲,并出席了  相似文献   

14.
王蒙"谈"不同 有位美国朋友对王蒙进行采访,问他50 年代的王蒙和70年代的王蒙有哪些地方相 同,有哪些地方不同。王蒙回答:"50年代我叫 王蒙,70年代我还叫王蒙,这是相同的地方;50 年代我20多岁,70年代我40岁了,这是不同 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陈易 《中文自修》2012,(2):56-57
19世纪捷克伟大的音乐家德沃夏克(1841-1904),他的作品被誉为"斯拉夫民族音乐的精华"。他以最著名的《e小调第九交响曲》又名为《自新大陆交响曲》驰名于世界乐坛,成为交响乐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此曲有多少来自波希米亚的民间音乐,有多少来自黑人灵歌音乐,还有多少来自美洲印地安音乐,甚至还说表达了他的思乡,不管有多少争议,他是一位博采众长、情感丰富的伟大的音乐家。他的作品是如此流畅自如,亦如沃尔塔瓦河一样潺潺流淌。与德沃夏克同时代的挪威浪漫主义音乐家格里格(1843-1907),他的作品体现了挪威的一切——历史、传统、人民、习俗、民间舞蹈、教堂钟声、森林与山涧,它是挪威民族主义的音乐,体现了他祖国"抒情的本质"。——编者  相似文献   

16.
王蒙堪称当代文坛泰斗,他的作品对社会、对人生充满着深沉的思辨意识,这种思辨亦贯穿于他独特的语言之中。  相似文献   

17.
德彪西作为浪漫主义后期音乐大师,是钢琴音乐的最优秀的创造者之一,他给后人留下的不仅是美妙的作品,而是对音乐本身的思索。本文就德彪西这位"音乐画家"的创作的特点为基垫,以他的创作手法为构架,分析德彪西的"音效"、"自由速度"等这些音乐创作技法,感悟德彪西这位音乐大师别样的音乐世界。  相似文献   

18.
演奏钢琴最主要的核心就是音乐表现力,当下,很多钢琴教学课程都存在一定的漏洞,大部分学生更加注重所谓的"琴技",忽略了钢琴演奏中最重要的——音乐表现力,因而导致很多钢琴演奏者不能完美的诠释音乐作品,致使音乐的表现力大大下降.因此,钢琴教师应该加大对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的关注度,让学生们领悟到音乐的真正灵魂之所在,让自己演奏出来的作品富有生命力,抒发自己真挚的情感,从而展现出音乐的强大魅力.  相似文献   

19.
巴赫作为巴洛克时期的德国著名的伟大作曲家,他在欧洲音乐的发展史上有着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巴赫也被世人誉为现代"音乐之父"。巴赫的音乐的创作是建立在巴洛克时期的艺术风格的基础上的,《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及组曲》是巴洛克时期的奏鸣曲中的典范之作,本文对这系列的组曲做的解析和研究,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系列作品对于了解巴赫音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陈宏宽是蜚声中外的美籍华裔钢琴家,他是贝多芬钢琴作品的权威演绎者之一。他认为音乐中包含很多智慧和哲理,贝多芬的哲学思想就超过许多哲学家。从音乐中学到的智慧可以用于生活,在生活中加以提升,又回到音乐,如此往返,不断深化,将使个人的艺术修养达到更高的层次。本文旨在通过陈宏宽的"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音乐会"来试图诠释"宽式贝多芬"的演绎风格,从而体悟"宽式贝多芬"的哲学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