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东汉赵岐的《孟子章句》是流传至今最早章句体训诂著作之一,训诂体例和方法极具代表性。解释句意是《孟子章句》最重要的训诂内容。在释句时,根据文意的不同需要,赵岐综合运用了多种方法。文章探讨了《孟子章句》的释句方法,认为其释句方法可归纳为翻译和解说两大类,每类下又可细分为若干小类。  相似文献   

2.
正【初识经典】《大学》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在我国儒学经典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大学》原为《礼记》中的第四十二篇,宋代程颢、程颐两兄弟从中将其专门抽取出来,编次章句。朱熹为《大学》和《中庸》做了章句,并为《论语》《孟子》做了集注,最后将这四本书编排在一起,成为《四书章句集注》一书。《大学》以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深深地烙印于中国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心灵。经宋儒标举之后,《大学》逐步成为"四书"之  相似文献   

3.
东汉赵岐的《孟子章句》不仅是东汉唯一一部完璧保存至今的最早的《孟子》注本,也是研究汉代孟子学的唯一可靠的材料,它在孟子的研究史上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作为一部两汉章句之学的代表著作,《孟子章句》呈现出独特的训诂特征,所以又有着很高的训诂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人们在论及孟子诗学在汉代的影响时,往往仅从诗学发展角度来探讨其影响.然而通过对赵岐的<孟子章句>中的章指设置和篇章结构的分析可见,<孟子章句>的整体设置与孟子的"以意逆志"思想存在着密切关联.这不仅反映了孟子诗学观点在汉代影响之广泛而深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赵岐<孟子章句>中篇章设置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5.
《孟子章句》是东汉赵岐据当时语言对《孟子》所作的注解,本从词性、语法结构、语义、语用等几个方面对赵岐在释句中所揭示的语法进行探讨,从中可以看出东汉时代人们的语法观及语法发展的某些趋势。  相似文献   

6.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宋人抽出《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配合,至南宋淳熙间,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定。  相似文献   

7.
从西汉开始,训诂有了很大的发展。当时有的学者注解古书,除了解释词义和名物制度,往往还要串讲一下全句或全章的大意,说明修辞手段,阐明表达方法,分析篇章结构,这种注解叫做章句。当时的章句流传到今天的很少,赵岐的《孟子章句》就是其中之一。本文意在通过对《孟子章句》的分析,归纳其注释内容,发明其编纂凡例,说明其注释特点。  相似文献   

8.
《楚辞章句》和《孟子章句》都是具有相当口语性的著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东汉时期的语言。代词是一个相对封闭自足的词类,我们以这两部著作为语料,试图了解人称代词在东汉的发展状况。我们发现,至少从东汉开始,人称代词已经有了相当明显的趋同与集中趋势;第一人称代词集中于"我",第二人称代词集中于"汝"。  相似文献   

9.
<正>《孟子》对中国文化史的影响可谓至深至著,尤其在独立人格塑造和士人气节培养方面,恐无其他经典可与之相比。唐宋以来,便有学者指出,"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孟氏醇乎其醇也"。"孟子有功于道,为万世师。"故作为中国人,都应该认真读读《孟子》。阅读《孟子》,与其他经典一样,需要借助前人的注疏。关于《孟子》的注疏,可分为两种:一是古人所作,代表性的有东汉赵岐的《孟子章句》、南宋朱熹的《孟子集注》、清代焦循的《孟子  相似文献   

10.
赵歧《孟子章句》是完壁流传至今最早的一部《孟子》注本,也是研究汉代孟子学的唯一可靠的资料,故在孟好研究史上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同时,它在训诂释义方面亦具有突出的特征。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客观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孟子章句》中的个词“於”“于”的句法条件及功能作了详尽的分析,指出《孟子章句》一书中“于”的语法功能为“於”所全部涵盖,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与“于”、“於”相关的词语的词性、用法及演变。  相似文献   

12.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作为孟子在《孟子》一书中对孝道的解释,流传甚广。然自东汉末年赵岐所注的《孟子章句》至今人杨伯峻所注的《孟子译注》对此句的解释均颇多自己的见解,也有诸多的谬误之处。试在回归历史人物的时代、生平与原文字义的基础上,对前贤的偏颇加以辩证,对于当今学界的质疑之处,给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对人性本质作形而上的探寻,自古至今,从未消停.以孟子为代表的性善论主张,是中国传统社会里的主流思想,孟子的性善论思想集中于《孟子·告子章句》之中.孟子和告子通过激烈辩驳,张扬了各自的人性论思想.他们的思想,各有其可取之处,也都有着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犀利的对比     
师:《孟子》“长于譬喻”,我们熟知的“五十步笑百步”就出于《孟子·梁惠王》。如果说譬喻是芬芳的,那么对比就是犀利的。对比,以一种不近人情而又立竿见影的说辞实现了正邪分明、善恶自现的效果。今天,我们来领略《孟子》章句中犀利的对比。请同学们观察《<孟子>三章》每一章的题目,分析题目中的对比。  相似文献   

15.
《莆田学院学报》2013,(6):17-22
分析《孟子·告子章句上》章六之"情"字含义,比较了历代各家对这一"情"字的以下三种理解:1)作"情感"解;2)作"实"解;3)作"性"解。重点围绕三个问题展开讨论,最后指出,相较于"情"作"情感"解,"情"作"实"解和作"性"解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6.
潘宏 《学语文》2007,(2):48-48
人教版高中语文(实验修订本·必修)第五册《庄暴见孟子》,选自《孟子·梁惠王下》,句中有“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句。其中“乐乐”的读音值得探讨。朱熹《四书章句集解》为其注音:“乐乐下字音洛。孰乐亦音洛”。清·焦循《孟子正义》注曰:“独乐乐,上音岳,下音洛。”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孟子》二章的《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注释中 ,将“法家拂士”注释为 :法家 ,有法度的世臣。拂 (b尙)士 ,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同“弼” ,辅弼。这一注释是错误的。当然 ,课本如此注释也是有其依据的。因为东汉经学家赵岐在他所编的《孟子章句》中 ,此处注释为 :“法家 ,法度大臣之家。拂士 ,辅弼之士。”宋代大儒朱熹在《孟子章句集注》中 ,此处也注为 :“拂与弼同 ,此言国亦然也。法家 ,法度之臣也。拂士 ,辅弼之贤士也。”以至后来的《辞源》《辞海》皆沿用此说。其实是大谬而特谬。其原因是 :一、将法家看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三个方而对《孟子·滕文公》五种版本的译文中有较大出入的句子进行了比较分析,评论各自的得失,探求古文今译的一般规律。《滕文公》是《孟子》的第三篇,它通过孟子与滕文公“道性善”,细致而深刻地阐述了孟子的性善沦、仁政学说、民本思想、教育思想及伦理道德观,同时提出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等著名沦点。展示了孟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多年来,我国出  相似文献   

19.
《四书章句集注》是儒家经学在宋代取得的辉煌文本成就。《四书》合集和集成形式的《四书章句集注》,展示朱熹推进经学新形态的大工告成。《四书》经典本文在诠释书体的阐发下成为《四书章句集注》,为儒家经学生命精神的焕发树立了新的典范。《论语》、《孟子》与《大学》、《中庸》分殊于语录体和文论体。经文本体吁求注释体制有所适别:朱熹以集注体式适用于《语论》、《孟子》;以章句体式适用于《大学》、《中庸》,适别性的诠释书体与特定经典文体结合,生成了理学时代的经学巨著。朱熹的经学实践.促进了儒家经典文本从汉代《五经》合奠、唐代《五经正义》向宋代《四书章旬集注》的里程碑式进步,开新了经文本体与注释体制关系契接与疏通的时代学风。朱熹经学实践开新的层面主要是:兼顾经注传统与现实创新,章旬集注体式分别适用经典文体,经典义理与人生日用亲和相切。  相似文献   

20.
我幼年曾受过一段私塾教育。当时读了《论语》读《孟子》,读到《滕文公章句上》的时候,我的私塾生活遽尔中止,《孟子》便没有读完。后来不记得在哪一年的冬天,忽然立意要将《孟子》通体读过一遍,于是拣定了阴历开岁的大年初一,我把自己反锁在一间空屋里,自限一天读完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