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以末世论因素的有无和多寡,可将古希腊宗教划分为前狄奥尼索斯-俄耳甫斯宗教和狄奥尼索斯-俄耳甫斯宗教两部分.前者为古希腊宗教发展的早期阶段,经历了从非人格神到人格神崇拜的变迁,讲述了宇宙的产生、人的命运,其对人与神的冲突与和解等尤为关注.除了对人类苦难的独特解释,前狄奥尼索斯-俄耳甫斯宗教另一重要特征,是人性从混沌状态中的分化,这对西方文化产生了奠基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末世论因素的有无和多寡,可将古希腊宗教划分为前狄奥尼索斯-俄耳甫斯宗教和狄奥尼索斯-俄耳甫斯宗教两部分。前者为古希腊宗教发展的早期阶段,经历了从非人格神到人格神崇拜的变迁,讲述了宇宙的产生、人的命运,其对人同神的冲突与和解等尤为关注。除了对人类苦难的独特解释,前狄奥尼索斯-俄耳甫斯宗教另一重要特征,是人性从混沌状态中的分化,这对西方文化产生了奠基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希腊神话传说中的古代色雷斯英雄俄耳甫斯的一件珍贵雕像近日在保加利亚被挖掘出土,现场挖掘工作的负责人表示,考古学家们认为在出土地点附近可能还埋藏着他的坟墓。英国《卫报》7月8日报道,根据古希腊神话传说的描述,俄耳甫斯是太阳神阿波罗  相似文献   

4.
郑军 《中学科技》2012,(5):16-17
女科学家瑞纳随赫尔墨斯考察队前往北冰洋下的罗蒙诺索夫海底山脊热液区进行考察时失踪了,一般情况下,潜水员在强大的水压下失事就等于死亡。半年后,瑞纳的丈夫卡伦参加了俄耳甫斯考察队,前往同一个地区考察,也和地面失去了联系,但他却没有死,  相似文献   

5.
在诗人冯至的思想与艺术转变的过程中 ,德语诗人里尔克对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里尔克的艺术观与个体生命意识的梳理 ,以及对冯至 4 0年代主要作品的分析 ,阐述里尔克对冯至的精神世界及艺术创造的演变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单项选择.(在每小.的.逸等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等案.并将其号码镇写在月千后的()内) 1.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叫() ①赫尔皿斯②阿瑞斯 ③阿波罗 ①狄俄尼索斯 2.荷马史诗《奥德赛》的主人公是() ①俄底修斯 ②阿喀琉斯 ③赫克托耳 ④台里麦荃斯 3.西方近代文学中第一位大诗人是(  相似文献   

7.
郑敏是跨越中国现、当代两个时期的重要诗人,在长达60余年的诗学探索中,她的诗歌写作和诗学观念受到了西方诗学的影响。除长期浸润其中的诗人里尔克之外,她还受到了多恩、华兹华斯、艾略特、庞德、威廉斯、布莱、阿胥伯莱等英美诗人的影响。在郑敏整个的诗学发展中,早期诗风的形成主要得益于里尔克。里尔克深刻地影响了郑敏早期诗歌的风格乃至她的生命气质,这种影响是深入骨髓的、不可替代的;自1980年代中期以后,法国哲学家德里达越来越频繁地进入郑敏的视野,从而成为她后期诗学和文化观念的重要支撑;不过,尽管她糅合了众多英美诗人特别是布莱的诗学滋养,但占据其影响核心的则是德里达。里尔克和德里达构成了郑敏诗学资源的两翼,他们清晰地勾划了郑敏诗学的富于启迪意味的嬗变轨迹。尽管郑敏在其诗学探索过程中不时显出主体身份的焦虑,但她在里尔克、德里达等西方诗哲影响下所进行的借鉴与转化.其努力是出于自身乃至中国新诗自我建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苍蝇》是萨特创作成功的第一部剧作。我国学者关于这部剧作的评论文章,主要探讨了剧中的主人公俄瑞斯忒斯的思想特征,以及萨特创作《苍蝇》时的思想变化轨迹。这些文章大致可分为:俄瑞斯忒斯是存在主义或启蒙主义的英雄、《苍蝇》是萨特的自由观发生转变时的产物、比较俄瑞斯忒斯和哈姆雷特的异同三种情况。此外,评论的文章中还有《苍蝇》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苍蝇》是萨特创作成功的第一部剧作。我国学者关于这部剧作的评论文章,主要探讨了剧中的主人公俄瑞斯忒斯的思想特征,以及萨特创作《苍蝇》时的思想变化轨迹。这些文章大致可分为:俄瑞斯忒斯是存在主义或启蒙主义的英雄、《苍蝇》是萨特的自由观发生转变时的产物、比较俄瑞斯忒斯和哈姆雷特的异同三种情况。此外,评论的文章中还有《苍蝇》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欧里庇得斯作为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在古希腊戏剧史上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古希腊悲剧到了欧里庇得斯手中,就形式而言已经相当完美,而随着欧里庇得斯对悲剧内容的革新和创作方法的突破,古希腊悲剧无疑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作为悲剧诗人的欧里庇得斯,其创作的独特是多方面的.人们在探讨欧里庇得斯创作的时候,似乎通常都停留在悲剧固有的因素的层面上,实际上在其独特的创作中还包含有某些喜剧因素.对于欧里庇得斯创作中喜剧因素的探讨,就其个人创作来看,可以从中发现欧里庇得斯对于悲剧创作所做的一系列突破与革新以及他与另两大悲剧诗人在创作特点上的一些不同;就整个古希腊戏剧而言,以欧里庇得斯创作中的喜剧因素的探讨为切入点还可以对悲剧与喜剧的发展历程及其相互关系形成一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豹》的不同译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收录了奥地利诗人里尔克一首"咏物诗"的代表作<豹>,其诗借助于一个具体的"物",传达出诗人对"人"的世界、"人"的存在的思考,彰显出诗人探索人生意义时的痛苦和迷茫.  相似文献   

12.
知识是一个过程信力建(下文简称"信"):对教育工作者来说,今日我们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你怎么看呢?汪丁丁(下文简称"汪"):知识是一个过程;海德格尔说西方的人生走到三十年代已经到了它的尽头,最后像俄底甫斯一样,自己流放到语言当中去,然后找到了诗,  相似文献   

13.
《致敬赛克斯图斯·普罗佩提乌斯》是埃兹拉·庞德对古罗马哀歌诗人普罗佩提乌斯《哀歌集》的创造性翻译。他继承了普罗佩提乌斯在爱情与政治主题上的犹豫,刻意混淆体裁分类,以表现自己对于挽诗(elegy)体裁属性的思考和对当时政局和战况的批判。庞德将原作情节与俄耳甫斯神话相联系,运用"鲜明的细节"(Luminous Detail)的写作技巧,修正性地复活了在原作中被普罗佩提乌斯抛弃的卿提娅,及被文学史遗忘的爱情哀歌体裁。他以坚持情欲、自怨自怜的方式表达抑郁哀悼心理,使该诗成了一首反英语挽诗补偿哀悼传统的现代反挽诗。  相似文献   

14.
冯至的诗歌创作在1949年前经历了一次由“浪漫主义抒情诗”向“现代主义抒情诗”的巨大转变,二十至三十年代的诗歌与四十年代的诗歌在主体精神的介入程度、描写对象和思想意蕴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在冯至留德期间,德语诗人里尔克以及盛行于当时德国的存在主义哲学对冯至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且在冯至诗风转变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因为去重庆,在几千米的高空,读作家刘亚荣的散文《虫鸣三章》,作家写了三个普通的小动物,其背后深藏的不仅是一个故事,而是文化的叙事,这是里尔克说的"根"。诗人深刻地指出:"只有一个唯一的方法:请你走向内心。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盘在你心的深处;你要坦白承认,万一你写不出来,是不是必得因此而死去。"诗人说的根是动脉  相似文献   

16.
狄金森600多首"死亡诗歌"贯穿着一个主题:死亡=永生,死亡≠永生。笔者认为狄金森"死亡诗歌"的创作历程事实上是诗人人生信仰转变的文本体现,本文从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宗教环境,从诗人不同阶段的代表性"死亡诗歌"分析等多方因素探析狄金森个人信仰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余华作为先锋作家的重要一员,曾对小说的形式特征作过艰苦卓绝的探索,由于特殊的童年生活经历,余华对死亡——这一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文学主题的关注和表现更是显得尤为突出与奇特。他的小说创作经历了转型前、转型期、转型后三个阶段,和其创作的转变一样,余华对死亡主题的探索也有一个嬗变过程,经历了一个由死亡表象、死亡思考到死亡承受的衍变脉迹。  相似文献   

18.
1990年代的先锋诗歌重视诗体现代性的探索。其诗体建设的理论主要是历史意识、叙事意识和语言意识等,从而促使新诗的写作动机、写作姿态、写作策略和写作风格发生深刻变化。在这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具有诗体实验性的尝试,如走向宣叙调性、走向反讽文本、走向语感诗体、走向叙事形态等。这种理论和创作上的诗体探索,同先锋诗人在特定年代里寻求新的写作精神有关,它的意义就是新诗创作由共名走向无名,把新诗写作建立在一种更为独立、沉潜的"个人"的基石之上。  相似文献   

19.
黎·穆塔里甫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登上中国文坛的一位杰出的维吾尔族诗人,由于生活的地域、特定的文化语境以及相似的文化心理,使得穆塔里甫对俄苏文学采取主动接受的姿态,在俄苏文学“为人生”的文学观念的影响下,在抗日战争这一特殊时代,穆塔里甫突出文学的宣传教化作用,把文学创作作为改造社会的有力武器,创作出大量激情的、战斗的诗篇。  相似文献   

20.
作为西方典型格律诗的十四行诗,在近现代被国内一些作家和诗人引入并尝试运用其进行创作。这其中就有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冯至。受德语诗人里尔克提出的"诗是经验"的影响,冯至的《十四行集》采用了西方十四行诗的形式,但没有严格遵守这种诗体的传统格律。而是在里尔克的影响下采用了"变体",即在节奏、韵式、节拍等音韵方面进行了突破。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十四行集》是冯至将十四行诗进行中国化的成功运用,也是其内心精神世界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