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宾语前置现象作为一个重要的语法现象,在先秦典籍中俯拾即是。《诗经》收录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作者不同用途的诗歌,基本表现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的真实语言面貌,通过分析宾语前置的不同类型,旨在了解不同宾语前置现象的使用频次和嬗变倾向。  相似文献   

2.
《论语》是先秦典籍中重要的语科,在反映先秦语言,尤其是在反映先秦口语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我们从《论语》的实际语言材料出发,着眼于其中的量词,通过对《论语》中所出现量词的语法功能、语义分布特征的分析,以期反映出春秋时期量词的概貌以及在量词形成过程中名词的语法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未”字作为古代汉语中的一个常见否定副词,其所在的否定句中,代词宾语通常前置。但《国语》中的“未”字否定句却存有例外,代词宾语并未一律前置。推而广之到先秦其它典籍,可以看清先秦汉语中,“未”字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基本概况,以期对研究其它否定副词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中古时期是汉语宾语前置句式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段,通过对《后汉书》进行穷尽调查以及与相关文献比较研究,大致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一是汉语宾语前置不同句式之间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二是各句式内部的发展也具有不平衡性。三是《后汉书》中出现的特殊宾语前置句式,一部分特殊句例是模仿时出现的偏差,反映作者使用这些句式已经没有口语的支撑;另一部分特殊用例则反映了宾语前置句式在此期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徐克天 《现代语文》2009,(12):21-23
《左传》中的宾语前置可分为陈述句中的宾语前置和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陈述句中的宾语前置又可分为肯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和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本文通过分析《左传》中疑问句和陈述句中的宾语前置现象,对全书的语法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宾语前置作为古代文献中常见的语法现象,历来备受前人时贤关注,就其类型、原因、分布、演变及历史渊源,古今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宾语前置句在《诗经》中俯拾皆是。在前人和时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考察《诗经》中宾语前置的具体类型,旨在穷尽式地探究《诗经》宾语前置和韵读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论语》是先秦诸子散文中以记录口语为主的古书,信息焦点的表达比较活跃,且可反映上古时期的一些情况。本文对《论语》中句子的焦点表达作了初步探讨,以期能对上古汉语语用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韩愈诗文宾语前置不合先秦语法的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写了韩愈诗文中不合先秦语法的宾语前置现象,探讨了其成因。  相似文献   

9.
读了李东平、徐兆熊两位同志的《前置宾语举隅》(《语文学习》83年6期),深获教益。不过,文中有些例子似非前置宾语.古代汉语语法书,对什么是前置宾语,都详细介绍;至于什么不是前置宾语,却很少提到。对这两种语言现象,有必要给它立个界说,以免把非前置宾语误解为前置宾语。本文先就非前置宾语问题谈点看法,然后再与李、徐两位商讨。 非前置宾语容易被误解为前置宾语,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被动句的受事主语,不是前置宾语  相似文献   

10.
出自《诗经.谷风》的"不我屑以",含义一直悬而未决。先秦语料中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表明,"不我屑以"中的关键字"屑"是谓宾动词,也体现了训诂学中"反训"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一些学者对词类活用提出质疑,一些学者认为形容词是可以带宾语的。笔者穷尽性地考察了《老子》、《论语》、《孟子》中所有的单音节形容词的句法功能,其中形容词带宾语所占比例分别为22%、20%、40%,所占比例较大,不应视为活用。笔者认为先秦汉语单音节形容词是可以带宾语的。  相似文献   

12.
宾语前置是古代汉语较为突出的句式,汉代是代词宾语从前置向后置的过渡时期,本文对西汉的重要作品《史记》(汉代部分)中的代词宾语的前置和后置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发现了这一语法现象在该书中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3.
古汉语宾语前置和焦点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宾语前置是古汉语语法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从《马氏通》开始,对此讨论就比较热烈。近年对宾语前置的性质做探讨的,比较突出的是石毓智、徐杰等,他们认为宾语前置是古汉语中表达焦点的一种类型特征。在此观点的基础上对宾语前置的分类、性质、发展阶段等进行回顾与分析,探讨了宾语前置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和性质;从焦点性质和句式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宾语前置应该分为两类三种,即陈述句类和疑问句类,陈述句类内部又分肯定句类和否定句类;宾语前置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各阶段还有内部的不平衡,疑问句宾语前置的规则最为严格,其次是否定句,再次是肯定句,不平衡的原因是因为否定句受到肯定句的类化,而疑问句受到的类化则相对较小,这是因为疑问句和肯定句不属于一个大类。最后,对以前宾语前置研究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纠正了一些与语法事实相悖的看法,并对更深入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何霞 《宜宾学院学报》2012,12(1):85-86,90
《国语》中的介词宾语的位置出现了前置现象.介词宾语前置主要分为:不用“是”和“之”复指,直接将介词宾语提前;用“是”和“之”复指,如“以”字前置宾语可以用“是”复指,“与”字前置宾语可以用“之”复指.  相似文献   

15.
探知《左传》宾语前置概貌,得出宾语前置句这种用法在《左传·文宣成公》中还处于旺盛时期,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向宾语后置过渡,在春秋战国时还没有真正开始。  相似文献   

16.
《孔雀东南飞》是高语课本中的一篇经典之作,是汉乐府诗歌中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研究价值,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语言学知识,为我们学习和研究文言文提供了很好的文本素材。下面,笔者就该文中包含的几种特殊的宾语前置句略作分析,以期对宾语前置这一文言现象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左传》、《论语》分别可以看作春秋时期书面语和口语的代表,通过对两部书中“莫”字用法的比较,探讨“莫”在先秦的用法,尤其是争议颇多的副词用法。  相似文献   

18.
玮琦 《初中生》2015,(4):17
◆书面语和口语的双轨发展从合拍到脱节再到合拍 先来厘清四个概念:口语、书面语、文言文、白话文.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文言文和白话文都属于书面语.但前者建立在先秦汉语口语的基础上,后者则建立在近代汉语口语的基础上. 1.先秦时文言和口语基本一致,中古汉语口语研究尚不足. 大约在先秦时期,文言文还是和当时的口语一致的.诸如《论语》《孟子》这类,可以说就是当时口语的实录.“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当时说话,也就是这么个腔调.  相似文献   

19.
《周易》“贞”字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易》古经中的“贞”是一个动词,其词义应据《说解字》和甲骨卜辞训为“占问”。“贞”字的主要语法作用是作主语和宾语,其次作谓语。“贞”的宾语可后置,也可前置,其宾语前置现象比较特殊,值得语法史研究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的 1.了解孟子散文依托寓言说理的特点。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饲及词类活用和宾语前置等特殊的语言现象。 3.揣摩寓意,指导现实生活。教学重难点 1.《孟子》等先秦诸子散文中广泛使用寓言故事的意义。 2.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