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要讨论的是20世纪20、30年代上海带有现代主义元素的文学,范围包括新感觉派、象征主义文学、左翼文学和范围较为广泛的“唯美—颓废文学”。上海是现代主义全球旅行的一个重要驿站,但正如李欧梵指出,中国的现代前卫作家虽然在新文学运动中引荐了许多西方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家,不过我们很难在这些中国作家本人的创作上找到标志明显的现代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形成于上海的新感觉派为中国文坛引进了观察城市和城市生活的一个全新的视角,以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及时写出了“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现代情绪”,使新文学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都市文学。新感觉派三位主要作家由于各人的经历、文化素养和艺术趣味不同,个人观察都市表现都市的角度、方法、深度也就不同。本文简单分析了他们都市感觉的不同特点,并在与茅盾张爱玲两位都市作家的粗略比较中揭示新感觉派在都市文学发展中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3.
新感觉派一直被学界公认为是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它在借鉴外国现代派文学方面起到了先锋作用。但不论他效法西欧还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在文化积累和创作语境等方面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并在创作上自然而然带有中国文化和文学的某些特点。总体说来,新感觉派小说在文化视角、性爱描写以及抒情氛围的营造等三个方面都体现出了明显的传统特质。  相似文献   

4.
新感觉派是崛起于本世纪20年代日本文坛的一种现代主义流派。当时,以横光利一、川康端成为首的几个青年作家,接受欧洲现代派文学的影响,张起了现代主义的旗帜。他们声称不愿再单纯地描写外部现实,而要力图把主观的感觉印象投注到客体中去,以新奇的感觉来创造由智力构成的“新现实”。鉴此,日本文艺评论家千叶龟雄称他们为“新感觉派”。在我国又把这种流派称作“心理分析小说派”,或现代派。  相似文献   

5.
新感觉派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文学流派,它作为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以特有的形式进行现代主义艺术的实验,创作出一种独特的都市文学。在20世纪中国小说流派的发展中占有一个不可予夺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6.
左翼作家与新感觉派作家都进行了上海的都市抒写,但由于他们的性格与追求的不同,其笔下的都市也迥然相异。当新感觉派表现中国现代城市社会的"风俗"的时候,左翼作家却表现发生在中国的政治风云的变幻;当新感觉派关注"人"与"都市"的关系时,左翼作家在关注"人"与"人"的关系;当新感觉派运用现代主义方法描写都市的变异的时候,左翼作家仍然用现实主义方法描写社会种种腐败龌龊的实在情形。新感觉派的主观的心理分析与左翼作家的客观的社会分析共同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都市风景线。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主义作家行列中,穆时英(1912—1940)是以都市风景和洋场情调最为浓烈而著名的。穆时英对三十年代都市化的骚功和危机有异常强烈的感受,他以都市人特有的敏锐眼光。在小说中运用新感觉派富有力度和新意的表现技巧,来反映现代都市社会的深刻变化和经济上、精神上与道德上的紧张冲突,刻划形形色色的病态人生。在短短的几年中,他迅速地将新感觉派小说推至令人醒目的地步,为现代主义文学确立了一个新的流派,为都市文学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新的表现领域和新的经验。他本人也由此得到“中国新感觉派的圣手”之美誉。  相似文献   

8.
“新感觉派”以其都市的生活实践和新奇的艺术追求成为20世纪20年代文坛一道别样的风景线,为小说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这一流派在当时文坛只是昙花一现,始终未能形成与现实主义潮流并重的声势,这又确是一大遗憾。本文力图从时代因素,作家主体和现代技艺探索几方面来探讨这一流派疏离文学主流、致力于现代主义艺术追求的原因、实践和得失。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感觉派是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一个具有浓烈现代气息的小说流派,主要代表作家有施蛰存、穆时英、刘呐欧等。其在经受西方现代主义的洗礼和日本新感觉派直接影响下,由于自身所处的独特环境、个人经历及人格意识、价值观念、审美取向、文体意识的转变,形成了他们各自特色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再现了都市人的生存状态、情绪体验和价值取向,呈现了鲜明的现代性,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20、30年代,日、中两国先后出现了一个完整的、典型的现代主义学流派即新感觉派。通过对中日新感觉派小说的解读,发现素有“洋场学”之称的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在创作题材上侧重现代都市明的展现;而被称之为“震灾学”的日本新感觉派小说则倾向于传统题材的发掘。导致这个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两国作家在当时的现实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审美思想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新感觉派作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往往被作为外来文学流派、文学潮流影响中国文学的典型个案来研究。本文试图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将目光聚集于中国新感觉派的传统文化品质,在作品审美原则和作品、作家自身的传统文化心理两方面分析该流派对传统的回归,并最终得出新感觉派“中国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感觉派是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一个具有浓烈现代气息的小说流派,主要代表作家有施蛰存、穆时英、刘呐欧等。其在经受西方现代主义的洗礼和日本新感觉派直接影响下,由于自身所处的独特环境、个人经历及人格意识、价值观念、审美取向、文体意识的转变,形成了他们各自特色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再现了都市人的生存状态、情绪体验和价值取向,呈现了鲜明的现代性,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出现在上海的“新感觉派”小说打破了中国缺少都市文学的局面,代表作家穆时英将其发展至成熟,不仅描绘了一幅幅富有现代都市特征的场景,并且深入地探究了都市人的生存状态与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4.
李小宇 《现代语文》2009,(10):88-90
20世纪30年代出现在上海的“新感觉派”小说打破了中国缺少都市文学的局面,代表作家穆时英将其发展至成熟,不仅描绘了一幅幅富有现代都市特征的场景,并且深入地探究了都市人的生存状态与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80年代末,文学批评界曾对中国现代派文学的真伪问题有过热烈的争辩.由于8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探索是以西方现代派为样本和典范的,批评界对之进行"真伪"之辩也就在所难免.批评界对现代派真伪的辩驳,既流露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强烈诉求,又隐含着来自民族主义和意识形态的价值判断."伪现代派"的讨论有助干纠正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发展中的偏颇和混乱状况,对新时期文学的发展走向具有积极的导引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坛上出现了一个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叶灵凤为代表的小说流派——新感觉派。它是中国现代学史上唯一的接受西方现代派影响最完整的都市小说流派。本结合中国新感觉派作家的部分作品综合分析了五四新化运动、日本新感觉派、当时的社会现实、中国传统美学这四种因素是如何影响该流派产生的。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个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叶灵凤为代表的小说流派--新感觉派.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唯一的接受西方现代派影响最完整的都市小说流派.本文结合中国新感觉派作家的部分作品综合分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日本新感觉派、当时的社会现实、中国传统美学这四种因素是如何影响该流派产生的.  相似文献   

18.
<正>现代主义含后现代主义文学不仅在许多西方国家广泛流行,在不少东方国家也拥有相当大的势力,日本便是其中之一。自20年代以来的数十年间,日本文坛上接连不断地出现了许多各种名目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举其要者即有新感觉派、新兴艺术派、战后派、无赖派、太阳族、荒原派、内向派、透明族等。兹将各个流派的产生发展过程、思想艺术特点和代表作家作品简要评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现代派文学 (包括诗歌 )实在不是什么太新鲜的玩意儿。从 20世纪初期开始到 20世纪 70、 80年代,欧美的现代主义经历了好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是 21世纪了,欧美人把它看成了一段历史。就是从中国文学发展来看,现代派文学在 20世纪 30、 40年代就已经存在,我们从艾青、卞之琳、李金发、戴望舒、九叶等诗人的创作中不难发现这一点。到了 20世纪 60、 70年代,宝岛台湾也掀起了现代主义诗歌运动。   但现代派文学在中国又是一个新鲜的玩意儿,即便到了 21世纪的今天也还是如此,这是某种社会原因使然。 20世纪 70年代末、 80年代初,当…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具有现代主义成分的小说流派是前期创造社以郁达夫、郭沫若等为代表的自我派小说,那么真正在小说创作领域把现代主义方法向前推进并且构成了独立的小说流派的,是二十年代末期到三十年代初期以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等为代表的新感觉派。新感觉派首先崛起于二十年代的日本,属于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范畴。所谓新感觉派,这是日本文艺评论家千叶龟雄给日本《文艺时代》杂志周围的横光利一、川瑞康成、中河与一、片冈铁兵等一批作家起的名称。这些作家不愿意单纯地描写外部现实,而是强调直觉,强调主观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