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品质的"良药"。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识逐步受到关注和重视。基于此,本文探讨了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为研究核心,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高中语文课堂上的传统文化教学现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传统文化渗透策略等四个方面展开阐述,致力于使学生在课堂上既能学到语文知识,又能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进而成长为能力突出、人格健全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3.
美术教学中蕴含很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效地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美术育人相融合,丰富美术教学内容,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步得到更为有效的提升.本文从"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意义,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策略"两个方面,阐述了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开展传统文化的渗透,以逐步...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落实"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径。基于此背景,教师可在课前介绍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课中引入传统文化,增加语文学习乐趣;课后链接传统文化,拓展语文学习空间,以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在增强"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在小学德育课堂中渗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所体现的意义和作用已不言自明。小学生是祖国明天美好未来的寄望,在德育课堂中对他们做好引导、滋养是义不容辞的任务。为此,本文在阐述在小学德育课堂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课堂渗透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实际的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现状却不容乐观。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紧密结合语文学科蕴含的"人文"因素,积极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促进学生文化内涵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品质的"良药".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识逐步受到关注和重视.基于此,本文探讨了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应当"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2014年3月26日公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并强调对于数学课程,应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这与"变教为学"所倡导的"突出本质、渗透文化、实现关联"相吻合。数学课程中不仅蕴含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蕴含着世界范围内不同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这样的文化因素,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从本期开始"变教为学"栏目将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9.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千年来的文化精髓,其中包含着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各个民族、各个朝代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为了实现对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传承,就需要将传统文化和中国的现代教育结合起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本文通过分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作用,探讨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基,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将传统文化的多种思想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古诗文的教学效果。古诗文承载的是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更体现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爱祖国、爱人民"思想的渗透很多古诗文都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以及人民的情感。比如岳飞的"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表达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对于祖国的忠诚热爱和坚决保卫之情,诗句  相似文献   

11.
新课改理念下,更加重视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并指出"在中学阶段,要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培养,让学生从中小学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就势在必行,这就需要语文老师转变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做好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引导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内蕴,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文化体系要素逐渐多元化的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道德建设中逐渐被"边缘化",尤其是市场经济带来的物质富足和互联网冲击,"尊老爱幼""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传统美德有可能出现"断层"危机,因此在小学思想道德建设中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在本文中结合"民族地区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这一课题展开研究,在分析传统文化渗透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并针对实践进行教育反思。  相似文献   

13.
小学是一个人树立个人品性、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时期,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思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是全面落实教育改革的体现,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对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方法展开讲述。  相似文献   

14.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往往忽略了传统歌谣中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以《上邪》为例,探讨在歌谣教学实践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在物理课堂中引入传统文化元素,对传统文化弘扬、文理文化渗透、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创新精神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以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热含妙理"为例,介绍了物理类通识课程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6.
在"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符合其作为母语教育课程的实际属性,在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和精神培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是对大学语文课程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必要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探讨了大学语文课程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功能与使命。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现代文明发展的同时,传统文化愈发受到重视,并且渗透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小学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既帮助学生扎实掌握了古诗词,也能够提升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笔者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从而实现了激发学习兴趣,陶冶品德情操的目标。本文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起点、在古诗词教学中寻找切入点,对此进行了实践探究。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目标的实现,传承传统文化,促进学生语言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文章从"听"传统文化、"说"传统文化、"读"传统文化、"写"传统文化四个方面论述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相似文献   

19.
现在,越来越多的"洋文化"入侵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导致我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被压了下去。面对这种局面,我们教师应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让他们认识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山东省地方课程《传统文化》就能很好地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传承并发展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更好地使用地方课程《传统文化》,以更好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20.
正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丰富而璀璨的中国传统文化。她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她包含了"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厚德载物"的包容胸襟,"与时俱进"的自我调节以及"仁义礼智信"的为人原则等,并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中国人的血脉中。然而,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们的传统文化在传承中正逐渐被削弱。作为文化教育根据地的学校,传统文化教育正在渐行渐远:面对应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