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形象与民间文学中的"傻女婿"形象存在着突出的一致性,如贪吃、呆傻、眷妻恋家等是二者共同的特色与气质。猪八戒形象的塑造应该与民间文学中的"傻女婿"故事有着密切的关联,从某种意义上说,此种关联正是猪八戒形象深入人心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民间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是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的,这些形象寄托着当时人们的不同感情。很多女性被歌颂,甚至享有与男子同等的社会地位。我们研究民间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可以从文化层面上来认识中国女性的特质和内涵。  相似文献   

3.
近代民间文学的历史是中国社会发展转型的表现,这一问题曾经是学术研究中的热点,近年来有深入进展,但也存在许多问题,集中表现为传统民间文学及其类型、近代民间文学及其类型、近代民间文学传承与传播中的民族情绪及其与族群、地缘问题等的密切联系、近代民间文学类型及其对于传统民间文学类型的继承与创新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史记》等史料中的译名“秦人”,历来被误释为汉族的一种称号,但证据说明这是一种张冠李戴,其实为塔里木盆地居民的一种指称。  相似文献   

5.
民间文学是由群众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是民众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不自觉创作。原生性与民间文学血肉相连、同气连枝,是民间文学普遍存在的一种特点,以产生和流传在偏头关的传说故事作为个案,探讨分析其创作、流传、变异和传承中体现出的原生态特质,可以总结出原生性就是民间文学的本质属性和魅力所在。正统"民间文学"理论在新的建构阶段,应重视、吸纳、丰富和保护其原生性的特质,以求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学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民间文学是由群众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是民众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不自觉创作。原生性与民间文学血肉相连、同气连枝,是民间文学普遍存在的一种特点,以产生和流传在偏头关的传说故事作为个案,探讨分析其创作、流传、变异和传承中体现出的原生态特质,可以总结出原生性就是民间文学的本质属性和魅力所在。正统“民间文学”理论在新的建构阶段,应重视、吸纳、丰富和保护其原生性的特质,以求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学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10):21-24
元代科举制度中的民族不平等现象一直受人诟病,很多学者认为其不平等现象是民族歧视的直接表现。作者通过对史料分析得出:元代科举制度中的不平等现象不应论作歧视,而是元代在科举制度中的民族倾斜政策的体现,其旨在鼓励蒙古和其他少数民族考生学习汉族儒家文化,并积极参加科举。这一政策加强了元代民族融合,促进了汉族儒家文化在偏远边疆地区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孔孟后代     
武官与文官同席看戏,演《七擒孟获》。武官曰:"这孟获如此野蛮,不服王化,七擒七纵,犹且不服,想不到孟子后代,竟会有这样桀骜不驯之人!"众皆掩口而笑,一文官曰:"吾兄所说极是,到底还是孔子的后代孔明比孟获强多了。"〔清〕小石道人《嘻谈录》  相似文献   

9.
孔孟后代     
武官与文官同席看戏,演《七擒孟获》。武官曰:"这孟获如此野蛮,不服王化,七擒七纵,犹且不服,想不到孟子后代,竟会有这样桀骜不驯之人!"众皆掩口而笑,一文官曰:"吾兄所说极是,到底还是孔子的后代孔明比孟获强多了。"〔清〕小石道人《嘻谈录》  相似文献   

10.
黎族民间文学的形成和发展,源之于自身古老历史文化的独特创造,也得益于民族之间尤其是与汉族的文化交流融合。因此,黎族民间文学是一种独特的历史存在,也是一种兼容并蓄的现实存在。它充分显示了黎族人民独特的民族心理特征、民族气质以及愿望和理想的表达,从而具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个民族的民间文学总要同其他民族的民间文学发生接触,展开交流,并且通过交流接受来自外部的影响.哈萨克族的民间动物故事,就有一些来自印度民间文学和国内汉族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这些动物故事都涂上了鲜明的哈萨克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2.
诸葛亮七擒孟获地新考:湖南靖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观点认为,“七擒孟获”在云南,这与《三国志》及《三国志注》有矛盾。《三国志注》所注“泸水”当在今广西境内。以靖州县为中心的湘黔桂边境区域发现大量诸葛南征遗迹;《三国演义》所述诸葛南征地理风物与靖州实况惊人吻合。湖南靖州最有可能是孟获故里和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发生地。  相似文献   

13.
在白族民间文学体系中,龙神话传说故事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龙是白族民间神话传说故事中的重要形象,在白族民间文学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形象体系,在广大白族民众中广为流传。龙形象体系的形成和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水神意识和斗争意识是白族龙形象的两个核心意识,贯穿于白族龙神话传说故事体系的始终。由最初的“以龙制龙”的神龙崇拜,到“以人制龙”的降龙英雄的人崇拜阶段,龙形象由神圣一步步走向世俗。透过龙神话传说故事,折射出了龙形象发展演变过程中白族民众的审美心理及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4.
畲族民间文学通过女性形象的塑造,歌颂了勤劳勇敢朴实善良的畲族女性,充分反映了畲族女性在本民族文化历史上的作用,体现了丰富的女性文化特征。试从女性视角对畲族民间文学进行研究阐述,全面地概括畲族民间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特征,对研究畲族传统文化特质的形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比较文学形象学基础上,把汉族官方文献与壮族民间传说中有关侬智高形象的两种文本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语言学、人类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多门学科理论知识,从自我与他者、社会集体想象等方面探讨汉族官方文献中的侬智高造像的深层原因,追寻壮族民间传说中的侬智高形象塑造的民族心态。  相似文献   

16.
在比较文学形象学基础上,把汉族官方文献与壮族民间传说中有关侬智高形象的两种文本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语言学、人类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多门学科理论知识,从自我与他者、社会集体想象等方面探讨汉族官方文献中的侬智高造像的深层原因,追寻壮族民间传说中的侬智高形象塑造的民族心态。  相似文献   

17.
《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下称《两匹骏马》)是蒙古族一篇民间文学作品。这篇作品,在源远流长的蒙古族文学史上,以其内容的丰富、形象的生动、民族特色的鲜明而堪称一篇鲜见的上乘佳作。  相似文献   

18.
粤东客家民间文学与民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存的粤东客家民间文学有相当大一部分以民俗为素材,它生动地反映了粤东客家民俗。客家人生产生活习惯、居住建筑特征、饮食服饰习惯、婚姻丧葬仪式、宗教信仰,以至早已失传的古风古俗都可以在客家民间文学中找到。粤东客家民间文学是一种形象的风俗画卷,它具有极大的民俗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由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学作家屈殿奎先生推荐的这篇文章 ,原载于台湾《山西文献》第 5 6期上 ,作者系台胞。这篇文章对研究阎锡山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仅供大家参考。阅读引用时要取其精华 ,去其糟泊 ,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20.
裕固族民间文学的多元性的形成,继承了裕固族先民在古代创造的灿烂辉煌文化。裕固人的先民最初信奉萨满教,萨满教是裕固族原始宗教的主体。东迁后,由于地理环境的变化,又深受藏传佛教文化及汉族、回族文化的影响,构成了裕固族民间文学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