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剩”     
"剩"在近代汉语时期除了与现代汉语相同的"剩余、多余"义外,还有两个现代汉语中已消亡的义项,即形容词"多"义和副词表程度高义。  相似文献   

2.
前"在日汉语中是较为常见的汉字,方位词是它最为常见的使用方式,空间义是它的基本义。日、汉语中"前"的空间义基本相同,"前"这一方向都是根据参照物决定的。在时间领域,日、汉语的"前"既可以表示过去又可以表示未来,但两者"前"的时间隐喻具有不对称性,日语常用前后轴来隐喻时间,而汉语则既使用前后轴,也使用上下轴。"前"在社会地位领域和状态领域的认知意义,在日汉语中基本相同,但日语"前"还存在向助数词转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汉语"心"是一个构词能力很强的语素,越语表示"心"的词主要有"tam"和"lòng",它们的构词能力也很强。汉越"心"从认知角度来看,可分为转喻义和隐喻义。通过对比发现,汉语"心"和越语"tam""lòng"的转喻义都发生在思维范畴和情感范畴,隐喻义都发生在实体范畴。但在转喻义上,汉语"心"的转喻义"珍爱物"在越语"tam"和"lòng"中就没有对应的语素义,越语"tam"和"lòng"在转喻义上则更加丰富。在隐喻义上,越语"tam"和汉语"心"基本相同,越语"lòng"隐喻义则更加丰富。对汉越"心"的转喻义和隐喻义进行对比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跨文化交际质量。  相似文献   

4.
汉语成语中有关"狐狸"的词条特别多,文化义也非常丰富.汉语成语中"狐狸"文化义的生成,既有该动物生活习性的比附、外部形态的联想、实用价值的影响和民俗文化的衍生,也有该动物先期文化义的二次联想以及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汉语史中表示"失败"义的常用词主要有"败""负""输"。文章从历时角度详细考察了"败""负""输"的历史更替过程。"败"主要见于上古和中古汉语,"负"出现于春秋末期,但使用数量及范围十分有限,并未影响"败"的主导地位;"输"表示"失败"义首见于六朝,但直到宋元明时期才渐渐增多,随后迅速发展,在清朝中后期基本替换了"败""负",此后成为汉语中表"失败"义的常用词。  相似文献   

6.
从先秦到明清时期,"行、走"的"行走"和"奔跑"两个义项发生了此消彼长的变化。"走"逐渐卸去了"奔跑"义转而承担起"行走"义,并成为汉语中表示"行走"义的常用词。而"行"的"行走"义逐渐消失,"行"表示"行走"义只出现在双音节词和书面语中。  相似文献   

7.
<正>在汉语和法语两种语言中,"向"义句就其意义来讲,都是趋向性的表达;但由于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法语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语系的不同导致语言的表达类型也不同。本文将从语句的性质、结构和语义三方面对这两种语言中的"向"义句进行对比分析。一.汉法"向"义句的性质对比(一)在汉语中,"向"属介词,包含两种意义:1.引出动作的方向或要到达的处所,"向"和"往"、"朝"同  相似文献   

8.
汉语众多流行热词并不都是新造词语,而是固有词语经过词义演变而来。汉语固有词语在网络语用环境中发生变异,产生同原来固有词义相区别的理性义和色彩义。热词"土豪"经历网络用语的浪潮洗涤,在理性义和色彩义两方面发生改变,如今得到超强流行,是社会现实、人们心理与语言运行机制三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土豪"等流行热词词语生命力如何,这需要未来语用的验证。  相似文献   

9.
"通假"与"同源"是我国文字发展及其使用过程中的两种现象,两种现象有同有异,有本质区别。通假义与同源义亦有本质区别。但是《汉语大字典》对这两种意义却一律用"通"词条来概括,似有不妥。工具书的目的是向使用者展示字(词)的储存义(理性意义),及其意义发展的脉络。因此,对于具有本质区别的通假义与同源义应区别待之。拟对《汉语大字典》中"通"用法做一辨析。  相似文献   

10.
"多亏"在现代汉语中有两种用法,一种是做动词,一种是做副词,不同用法其词汇意义不同。"多亏"作为一个词组最早出现在唐代,随着语言系统的发展演变,"多亏"经历了受损义,受损义、抱歉义并存,受损义、抱歉义、感激义并存的过程。本文从共时主义形态和历时主义形态两方面来探源"多亏"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先秦两汉的"婴儿"与今"婴儿"义相差甚远,它相当于今"婴儿"、"幼儿"、"儿童"义的合集,《史记·高祖本纪》中"向者夫人婴儿皆似君"之"婴儿"正是如此。魏晋以后,"婴儿"开始与今"婴儿"义趋同。英语中"infant"义域也有历时的变化,不过其方向与汉语相反。  相似文献   

12.
"A了一些"是现代汉语中一种较常见的格式.格式的语里意义包括三个方面"太A义"、"变A义"和"更A义".语里意义在形式上往往有所体现,主要是三个方面形式标记、形容词"A"本身的褒贬义性质和说话者的语境心理.  相似文献   

13.
"个是"一词为唐宋诗词中较常见的口语词,"褫斥"和"究质"也是中古至近古时期较常用的词语.唐宋诗词中"个是"在不同语境中分别有"是否,究竟"、"岂是"、"真是,实在是"等含义;"褫斥"即"废黜(官职)"、"革除(功名)"义;"究质"义为"究问"、"追查".<汉语大词典>对以上三词应予补录.<汉语大词典>关于"作问"、"漫腾腾"、"认、识"和"丈"释义或不够确切,或遗漏义项,特予补正."作问"当为"作难","漫腾腾"有"蒸腾、弥漫"义,"认、识"均有"寻觅"义,"丈"有"杖"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唐五代时期敦煌出土文献以及传世文献作为语料,将"中""里"与"内","内""中"与"里","内""里"与"中"进行比较。验证了现代汉语中"里"具备的"等同义"和"划界义",在唐五代时期为"里""中"共有,而"指代义"却属于"中"独有。现代汉语中"中"拥有的"过程义""状态义""无限义",从唐五代一直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5.
汉语使用"被"构句,主要是为了凸显句末焦点,受事移到动词前,"被"起到区分语义角色的作用。在"遭受"、"不企望"语义背景及标记理论和情景语义学的理论、方法的分析框架下,"被"为标记句式的情景语义可分为八大类型:遭受义、失去义、受损义、致使义、获得义、处置义、客观陈述义、嘲讽义。  相似文献   

16.
"巨X"在现代汉语中句法功能丰富,能作主语、谓语、宾语等。"巨"从"大、很大"义引申为"高超、杰出"义,最后抽象泛化为"很、非常"义程度副词。在"巨X"中,"巨"有形容词和程度副词两种用法,"X"可由名词、形容词、心理动词以及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充当。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单音多义动词"开"的动词义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词典贮存义和动态语境中使用义的对比分析,归纳出认知存储的义项散射图式,并结合汉语二语习得者的使用情况,针对汉语学习者多义动词的习得提出了尝试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把"字句是汉语中最具特色的语法结构之一,是汉语研究句式中的传统课题。本文对《老残游记》正文中出现的"把"字句语料进行全面考察,将其分为处置义"把"字句和致使义"把"字句两大类。通过探讨"把"字句在《老残游记》中的结构语义表现,分析《老残游记》所反映的当时"把"字句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可"字"痊愈""程度减轻"义用法在现代汉语中用例较少,多保存在方言中,这导致部分工具书对其释义出现偏误。通过梳理"可"字这两个义项的使用情况,追溯其来源,认为"可"字"痊愈"义动词本是从"符合、适合"义动词引申而来,并从"痊愈"义动词引申出"病症程度减轻"义动词,进而通过语法化产生"程度减轻"义副词,这一过程与隐喻、转喻的认知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书证是大型语文辞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辞书编纂质量的主要标准。文章指出《汉语大词典》中收录的一些"死亡"义词条在书证方面尚存在书证滞后、书证单一"断流"和书证有误等问题,并对存在上述问题的"死亡"义条目进行了订补,以期为《汉语大词典》日后的修订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