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老舍先生是深受人民爱戴的文学大师,是首都人民的骄傲。他的许多作品如《骆驼祥子》《龙须沟》《茶馆》《二马》《月牙儿》《四世同堂》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绝大多数人称“老舍”先生为“老shě,也有人说应该读作“老shè”。究竟该怎么读呢?  相似文献   

2.
老舍是一位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养花》、《猫》、《趵突泉》、《林海》、《劳动最有滋味》、《草原》等选入小学语文教材,受到师生欢迎。然而,一些师生对老“舍”的由来不了解,相应地误读“老舍(shě)为老舍(shè)”,所以有必要来一番辨识。老舍,原名舒庆春,是父母所取,因为老舍生于阴历年底,取这个名字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的意思。老舍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舍予”实际上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它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深意,由此可见老舍年轻时的志向。“老舍”这一笔名是他在1926年发表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3.
老舍是一位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他的作品《趵突泉》、《猫》、《劳动最有滋味》、《草原》,《养花》。《林海》等选入了小学课文,颇受师生们的喜爱。但是,有的老师对老舍的含义不清楚,甚至把老舍(sh6)读成老舍(“隔)。因此,有必要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4.
一位多年投身老舍研究的学者深深感慨:画家让您从画中看到“文字”,老舍让您从文字中看到“画”.老舍先生对国画的青睐在中国文坛一直被传为佳话.1981年3月29日的《光明日报》上就登有《老舍爱画和胡挈青善画》的小文,颇具情趣.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也曾回  相似文献   

5.
课文救生圈     
老舍先生在《猫》一文中是怎样妙用“更”字的?配合人教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猫》课文阅读老舍爱猫和喜欢养花一样出名。可本课开头对猫的描写却有褒有贬,似乎有点叫我们摸不着老舍先生的真正意思。直到第二部分的开头,才突然上来一句:“满月的小猫很可爱”,到这里,我们细细体味,这才明白了第一部分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却无处不渗透了老舍先生对猫的爱的感情。这个“更”字实在用得妙。应该怎样理解课文中“古怪”一词?配合人教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猫》课文阅读要理解“古怪”的含义,必须从猫的性格矛盾的地方去考…  相似文献   

6.
《中文语文教学》2002年第12期刊发了吴继章先生的《sh尙de到底能不能写做“似地”》一文(以下简称吴文) ,其观点是 :含sh尙de的词组作状语时应该写成“似地”?收呷衔馕牡墓鄣悴煌?,支持其观点的三条理由也是不正确的。首先 ,我们看一下吴文在行文过程中存在的错误 :1.前后矛盾。吴先生一会儿把“sh尙de”看作是词(第一段) ,一会儿把它作为词组(第二、六段) ,一会儿把它作为短语(末段)。“sh尙de”是一个助词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既然是词 ,就有了一定的稳定性 ,不宜随意改写。吴先生是在有意回避它是一个固定的词这一事实 …  相似文献   

7.
简论老舍的《微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神》,是老舍先生创作中一篇独特的小说,许多评论家都把《微神》看作老舍小说创作中极富现代手法的显示性小说之一,而从更全面的角度来观照,《微神》不仅仅有着西方现代文学的“骨架”,它还有着中国传统文学的“血脉”。老舍先生用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在《微神》中显示了东西方文学的有机交融。  相似文献   

8.
一、主题活动的生成我班的学生已升入四年级,在上学期学过《趵突泉》《猫》《养花》等一系列老舍先生的作品后,学生对老舍先生及其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了解更多有关老舍的知识。为此,学生曾经几次向我提出想深入了解老舍先生的愿望。在学生的要求下,我以四年级下学期老舍先生的又一篇散文《草原》为切入点,设计生成了以网络学习为主要形式的课程资源——语文主题探究活动“走近老舍”。二、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通过网上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深入了解老舍先生的生平、作品等情况。活动难点:通过网上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制作出演示文稿,汇…  相似文献   

9.
老舍先生是深受人民爱戴的文学大师,他的作品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绝大多数人把老舍读作老shě,也有人说应该读作老shè。究竟该怎么读呢?  相似文献   

10.
4月中,舒乙同志送我一本新出版的他写的《老舍最后的两天》。在扉页上,他写道: 送给“老”画家——小丁 老给老舍先生的作品插图; 老给老舍先生本人画像; 老给描写老舍先生的文章作画, 小丁先生便成了—— 老给老舍画画的老画家。 6月初,早晨从紫竹院散步出来,途遇舒乙骑车去上班。他  相似文献   

11.
初中语文第三册《在烈日和暴雨下》是从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中节选的。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风忽然大起来,那半天没动的柳条像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洒地摇摆,枝条都像长出一截儿来。”其中的“长”。《教参》注 zhǎng,与“出”字组词“长出”。读起来很顺当,但总觉得体会不出老舍先生当时写文的心情。读 cháng,“长出”,符合当时人  相似文献   

12.
1月重庆北碚者舍故居纪念馆对外开放1999年2月4日《文艺报》报道:“人民艺术家”老舍在重庆北碚的故居“多鼠斋”目前对外开放,以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00周年。老舍故居位于北碚区天生新村61号,1943年至1946年,老舍在这里居住办公,并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老舍抗战时期在北碚生活的三年期间,完成了以沦陷区北平为背景的著名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一卷“惶惑”和二卷“偷生”,并写下了话剧《桃李春风》、《张自忠》、《王老虎》等作品。他的9个话剧剧本有一半是在这里完成的,优秀的剧作把中国现代话…  相似文献   

13.
从两篇课文看老舍的佳比妙喻成都市大弯中学黄祖泗老舍先生是举世公认的语言艺术大师,而大量运用“比喻”辞格又是其文学语言的一个显著特征。有人仅在他的小说作品中疏疏地撒下一网,便获得精妙的比喻一千多条。老舍先生在《老牛破车·景物的描写》一文中说道:“精确的...  相似文献   

14.
人民艺术家老舍的小学教师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满族,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著名作家巴金称老舍为“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著名戏剧家曹禺说他是“中国当代的人杰”;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他的小说《骆驼祥子》畅销美国,他的话剧《茶馆》轰动欧洲,相传“文革”期间瑞典人不知老舍已经投水身亡甚至准备给他颁发诺贝尔文学奖。伟大的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于1966年8月24日在北京的太平湖边坐了一整天,25日清晨,人们发现他死在了太平湖,年仅67岁。老舍先生为什么会选择太平湖自尽呢﹖太平湖,一个当年北京不出名的野湖,只是渔民…  相似文献   

15.
曾参是孔子的弟子,是人们所熟悉的一个人物,“曾参杀人”也是人们所熟知的一个典故,然曾参之“参”的读音是 shēn 还是 cān?曾参之“参”,绝大多数人读 shēn,多数出版物也都注音 shēn,如:《汉语大词典》(见第五卷“曾参(shēn)杀人”);《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8.)《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12,杨伯峻译注,见该书“学而篇第一”1.4注释)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第一册)。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老舍以独树一帜的戏剧艺术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丰富着社会主义的文艺宝库。因此,比较全面地总结一下他的戏剧艺术成就和艺术经验,对于进一步认识老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发展戏剧事业,是十分必要的。一周扬在评价《龙须沟》时指出:“从《龙须沟》,我们可以学到许多东西,主要的就是要学习老舍先生的真正的政治热情与其正的现实主义的写作态度”。又说:“老舍先生写出了真正生动的、经过提炼的、性格化的、有思想的语言。”这几个“真正”,概括出老舍一生的艺术追求,也道出了老舍剧作最重要的特色。我们可以举出十条、八  相似文献   

17.
1989年5月号的《人民学》杂志是一期散专号,杂志的副主编周明先生约我写一篇关于老舍先生的散,我便写了这一篇,取名《父子情》。章的开头,我先给父亲定了一个位,说他不是“慈父”型的人,也不是“严父”型的,而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透过这个简单的交待,我想说明,要想给老舍先生简单地定个位,  相似文献   

18.
有人指出:老舍先生解放后创作的《正红旗下》中有几处“不怎么”、“不是怎么”,照字面很不好理解,那是因为快速说话时,在“不”跟“怎么”或“是怎么”中间有个“知”字被“吃掉”了。而老舍先生以前的作品里是把这个“知”字写出来的。(见《中国语文》1981年第2期122页) 这种说法除了有一点不确切之外,是有道理的。不确切处在于老舍先生以前的作品里也有这种因语急而省略掉“知”字的现象,例如:  相似文献   

19.
《北京文艺》最近刊出“纪念老舍先生专号”,其中有老舍之子舒乙介绍他所了解的父亲之死的新史料——  相似文献   

20.
要让“牛犊”不怕“虎”○黄丽人我班一位叫沈赳的同学,竟对老舍先生的作品提出修改意见。令我惊喜之余,感触颇深。他说:“老师,我觉得老舍先生的《趵突泉》,确实写得好。但是,有两个地方不够妥当。”“哪两个地方?”我诧异地看着他。“一,开头一句话‘千佛山,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