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与写作》2007,(7):I0004-I0004
陈春森,笔名黎阳。1916年12月23日生,河北曲阳贾庄人。1938年3月,参加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工作和边区党委机关报《晋察冀日报》(开始时叫《抗敌报》)创刊时期的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2.
南京军区报刊史是随着南京军区部队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追根溯源,南京军区的前身是华东军区,而华东军区又是由新四军大部和山东八路军一部逐步演变而成的,其沿革过程大致可分为:新四军军部兼山东军区,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华东军区。南京军区报刊的发展历史也大致经历了这些阶段。新四军时期的报刊新四军的报刊创刊于1938年下半年,开始都是油印,1939年初才改为铅印。1941年1月前,新四军军部和各支队政治部出版的主要报刊有:《电讯要闻》(军政治部编印,8开油印小报)、《抗敌报》、《抗敌》杂志、《每日电讯》、《战…  相似文献   

3.
“兴华救亡歌咏话剧社”是在中共内江地下党特别支部(后成立中共内江县委)领导下组建的,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为抗日救亡而宣传呐喊的进步团体。1938年7月25日,中共地下党员吴汝翊、谢碧芳等以内江中学“兴华宣传队”和“复兴宣传队”为基础,共同筹组建立的“兴华救亡歌剧社”,便是“兴华救亡歌咏话剧社”的前身。  相似文献   

4.
抗战期间,由于物质条件的困难,办刊物很不容易,办美术刊物更难能可贵。笔者多年搜集材料,发现抗战期间在重庆出版过11种美术刊物(期刊、特刊、专刊)。它们各有自己的特色,在此作一介绍。 <抗敌画展特刊> 1938年8月出版,重庆市江巴各界五月抗敌宣传大会编辑,重庆市抗敌后援会发行。16开本。这年5月,重庆著名画家万从术在重庆抗敌后援会的协助下,征集美术界“以所绘我国民族英雄,及倭寇暴行之中西绘画,举行展览供诸众观”,展览会收到较好的社会反响。为满足没能参观画展读者的要求,同时也为了保存作品,筹委会从画展中选  相似文献   

5.
这两件史料,是1926年北伐战争期间,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邓演达致二十军军长杨森的公函,记载了朱德同志曾兼代该军政治部主任,并指挥该军宣传队。现予公布,供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和朱德同志生平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提起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在抗战时期的办报活动,人们会想到《抗敌三日刊》。它是军区政治部的机关刊物,后改名为《子弟兵报》,读者对象最初是边区战士,1940年前后为军队排级以上干部。但在这一时期,军区政治部还主编了一份《子弟兵》副刊,于1941年4月17日在《晋察冀日报》上与读者见面,截止到1943年9月15日,共发刊88期,刊登文章485篇,插图21幅,诗歌16则,  相似文献   

7.
郑健 《军事记者》2004,(5):59-60
在我军的报纸发展史上.曾出过一位外籍副社长——洪水。1937年12月11日.经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提议,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办的《抗敌报》(《战友报》的前身)在河北阜平正式创刊。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兼任报社主任(社长)。  相似文献   

8.
“民族的号筒”——邓拓与《晋察冀日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军事记者》2003,(11):56-57
邓拓,福建闽侯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建立。晋察冀军区政治部1937年12月11日在河北阜平创办《抗敌报》,向全区发行。1938年4月,改为中共晋察冀省委机关报,邓拓在这时调来报社任主任,以后担任社长、总编辑。1940年11月7日该报改为《晋察冀日报》,解放前夕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成为《人民日报》的前身。《晋察冀日报》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抗日根据地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是抗日根据地创办时间最早和最长的党报之一,是晋察冀边区最重要的一个报纸,是边区党和人民革命斗争的喉舌。聂荣臻曾称赞该报是…  相似文献   

9.
黄素影,1919年1月出生,江苏苏州人,原北京电影剥片厂优秀演员。建国前曾先后在上海救亡演剧宣传队、中国艺术剧社、中华剧艺社从事演剧活动,演出过《北京人》、《日出》、《雷雨》、《孔雀胆》等名剧。1949年调北影演员剧团。先后在数十部影片中扮演角色。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十八岁走上表演之路,在《吕梁英雄》、《早春二月》、《小兵张嘎》等几十部影片中有过优秀表演。1984年,黄素影从北影退休。而后的她不但没有淡出荧屏,  相似文献   

10.
1938年3月30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首届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范长江致开幕词,邵力子、于右任、沈钧儒和国际友人爱泼斯坦讲话,勉励青年新闻工作者加强团结,力求进步,担负起抗敌救亡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出版史料》2005,(4):52-55
60年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中华民族反侵略历史上树立起一座永远值得全民族骄傲的纪念碑。战争不只是敌对双方武器和国力的较量,也是双方文化和心理的较量。1937年7月,以卢沟桥事变为标志,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各地迅即掀起了救亡运动的高潮。以民族荣辱、祖国存亡为己任的进步知识界纷纷投身于蓬勃展开的对敌宣传和抗战文化运动。1938年10月,武汉、广州被日军攻占后,郭沫若、阳翰笙、老舍等人和《新华日报》社、文艺界抗敌协会、戏剧界抗敌协会等大批文化人和机构团体先后迁到重庆。在国共合作的形势下,大后方的抗…  相似文献   

12.
柳夷(1913-1996),原名陆鸿鹄,出生在浙江余姚二塘头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37年至1938年曾在延安陕北公学及抗大学习与工作,以后在晋东南抗大分校、八路军南进支队、淮北军区泗宿总队、华中军区九纵队、华东军区二纵队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等职.解放后历任浙江军区干部学校政治部主任、省军区政治部文化部长、海军政治部秘书长、<人民海军报>社长兼总编、东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1983年8月按正军职离休.  相似文献   

13.
在刊物方面(一)《王曲》周刊。是胡宗南控制下的国民党中央第七分校的机关刊物。16开本,1938年9月18日创办。因校址设在长安王曲故名“王曲”。隶属七分校政治部,由政治部主任王超凡直接领导。主编先后为方本裕、廖伯周、林建成、冯凌云。发行对象七分校学生和胡宗南部队军官。1939年12月七分校政治部成立编审会由政活部副主任余纪忠负责,并改出半月  相似文献   

14.
邓拓的诗     
勖报社诸同志1938年12月笔阵开边塞,长年钩剪风。启明星在望,抗敌气如虹。发奋挥毛剑,奔腾起万雄。文旗随战鼓,浩荡入关东!  相似文献   

15.
1938年,上海、苏州的一批文化名人撤退至长沙,在湖南文艺界成立了“湖南文艺界抗敌委员会”。中共党员是这个组织的中坚力量,翦伯赞、张天翼、吕振羽、廖沫沙、周立波等均在该会工作。这个组织下设文学、戏剧、美术、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的水泥碉堡,是抵御日本侵略者的重要防御建筑.它填补了战壕的防御漏洞,能够抵御敌人的炮火、空中攻击和施放毒气.当年城区矮城墙那座抗战水泥碉堡,就像其他碉堡一样,在常德会战中展现了血染的风采. 常德共产党的抗日活动 1938年7月,武汉形势日趋紧张,湖南成为抗敌前线.中共湖南省委决定建立湘西游击战区,并随即派出一致抗战流动宣传队(简称“一致剧社”)到常德开展抗日宣传活动,营造常德城内抗日救国的氛围.一致剧社的队员生活十分艰苦,晚上睡在矮城墙碉堡附近的破旧火星池庙.但他们充满激情地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等节目,愤怒声讨日军侵华的罪行,使得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观念深入人心,也为常德军民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1938年2月,日本侵略者占领日照,6月,国民党五十七军一一二师中共地下工委派党员赵志刚、李欣、王国栋等人以“国民党五十七军日照抗日宣传队“的名义,到下元村一带开展抗日宣传,并成立中共下元特别支部,赵志刚任书记,李欣、王国栋任委员.……  相似文献   

18.
在郧西县档案馆里,收藏着一件珍贵的革命历史档案,那是原红25军转战郧西期间,其政治部宣传队,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及江波等同志编写、制作的大批红军宣传材料的一种--红军传单.  相似文献   

19.
徐萱女士,90岁,江苏无锡人,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其曾祖徐寿、祖父徐建寅为我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启蒙者和先驱者。抗战期间,当时大学尚未毕业的她,报名参加上海救亡演剧宣传队,不避艰苦,随洪深、金山、冼星海等人辗转于鄂北、豫南山区,宣传抗战。徐萱是国民党中执委常委、民国政府司法院院长居正的儿媳。1949年她随夫赴台湾,后移居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20.
赵易亚同志简历赵易亚同志1917年2月28日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县一个农民家庭。从1935年秋开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经八路军南京办事处介绍,于1938年2月进入陕西泾阳安吴堡青训班学习,先后任协理员、教育干事,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月参军,先后任抗大一分校一大队三营十二队政治指导员;第十八集团军第一纵队政治部教育科科长;第十八集团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政治部宣教科科长;新四军三师九旅政治部宣教科科长;新四军四师政治部宣教部副部长;华中军区政治部宣教部副部长;华中野战军政治部宣教部副部长;华东野战军政治部宣教部副部长;山东兵团政治部宣教部部长;第三野战军二十五军政治部副主任;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政治部宣教部副部长、宣传部部长,后兼文化部部长、华东军区高级干部理论训练班主任等职。1954年10月奉命调北京,参加创办《解放军报》。先后任解放军报社副总编辑、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党委副书记、解放军报社总编辑、解放军报社顾问。1955年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61年8月晋升少将军衔。1985年离职休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