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丽囡 《新读写》2010,(4):12-12
这是一个悲剧的开始,也是一个历史的遗憾。我不能想象你作《怀沙赋》时的心情,“玄文幽处兮,朦瞍谓之不章;离娄微睇兮,瞽以为无明。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这是你在长啸命运的不公吗?这是你在咆啸奸臣的肆虐、楚君的昏庸吗?我只是在猜测,猜测你那“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的心志!  相似文献   

2.
闲云野鹤     
也许你并不熟悉这个主页,但你一定聆听过悠扬的古琴曲——《高山流水》。“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有高山有流水的地方,想必一定是一派仙境,闲云野鹤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课本第 8 0页对“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是这样解释的 :“我有拔山的气力 ,盖世的气概 ,但时机对我不利 ,我的快马奔腾不起来。快马不能奔腾怎么办啊 ,虞姬啊虞姬 ,我该怎么办 ?”把“虞兮虞兮奈若何 ?”译为 :虞姬啊虞姬 ,“我”该怎么办 ?不妥。“若”指虞姬 ,此句应译为“虞姬啊虞姬 ,我将把你怎么安排呢 ?“若”指虞姬“你”$安徽省合肥铁四局中学@彭江龙  相似文献   

4.
(四) 双关 ① “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 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对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湘君》) ②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湘夫人》) 以上二例中的“玦” “袂”为“音、义双关语”,“佩”为“谐音双关语”,“褋”“杜若”为“借义双关语”。 这两节诗里的“捐玦”“遗佩”“捐袂”“遗褋”“采杜若”“搴杜若”等,究竟应当如何解释,古今众说竞起,如治丝益棼。其实王逸注释“玦”字时,虽拘泥于君臣关系,但  相似文献   

5.
付永志 《辅导员》2009,(14):121-121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是你吗?我的西楚霸王。你怎么了,你怎么就这样对挫折低头了呢?你的所向披靡哪里去了?你当年的意气风发哪里去了?你的“取而代之”又哪里去了呢?哦,我知道,英雄也会末路,但是我要说,你不会成功,你连这个地痞刘邦都对付不了,又怎么平天下?你不是我的霸王。我的霸王不会自绝于敌人面前,我的霸王不会倒下,即使倒下,也不会倒在昔日的手下败将之前。  相似文献   

6.
怎样写对话     
对话,是文章中人物的谈话。写记叙文常依靠对话来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深化文章主题。我们应该怎样写好对话呢?一、使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有一个故事说某秀才随妻回家,途经一片竹林,秀才见竹生情,诗兴大发,摇头晃脑地吟道:“竹,葱郁兮乃醉吾心兮/林,重叠兮夺吾之魂魄兮/彼绿林兮令吾乐不思蜀兮……”秀才妻子在一旁,听得不耐烦便打断秀才吟诗,说:“嗳,你在念什么倒头经啊?”秀才诗兴未了,笑眯眯地问妻子:“啊,娘子,我在吟诗,看这郁郁葱葱、重重叠叠一大片竹林,你有何感想呀?”秀才娘子是个文盲,听丈夫问,便脱口而答:“啊,官人,我想弄两根竹子回家去晒衣服。”  相似文献   

7.
《说苑·善说》载《越人歌》,以楚语译之。歌末二句云:“山有木兮木有技,心说君兮君不知。”古来学者多能指出“山有木兮木有技”乃用兴。今读《越人歌》,觉得此句实乃以谐声隐语之法,抒发“说(悦)君”之意。今按:“山有木”之“木”,盖谐音“慕”,而意同“说(悦)”;“木有技”之“枝”,盖谐音“知”,而意亦同“知”。以此说读《越人双》,则所谓“今夕何夕兮事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告辞耻,心几顿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云云,诗意贯通,而“一榜世越人犹得”与鄂君子…  相似文献   

8.
8月3日晴我是一只风铃,你轻轻抚过,摇醒我那颗青春的心,唱响一串串悦耳的铃音。命运雯研争曲“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如海内兮归故乡,安得士兮守四方”,这是汉高祖刘邦对自己戎马一生的回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对自己理想抱负的抒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相似文献   

9.
今读《楚辞.九歌》,拟就古今训释的某些疏失略作商榷。所讨论的《九歌》语词(加着重号者)如下:一、《东皇太一》“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二、《云中君》“灵皇皇兮既降,远举兮云中”。三、《湘夫人》“登白蘋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四、《大司命》“壹阴兮壹阳,众莫知兮余所为”。五、《大司命》“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  相似文献   

10.
荆楚民歌     
荆州是楚国郢都的所在地.是楚文化的中心。“郢人善歌”闻名于世。据载,约在“唐虞之世”就产生“楚歌”的雏形了。相传帝舜南游时弹五弦之琴,以歌“南风”,歌中唱道:“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相似文献   

11.
瑰梦之慧悟     
昨天+今天≥历史今天+明天≥未来昨天+明天=一生——题记(一)》风萧萧兮易水寒故事一去兮不复返——风萧萧兮——易水寒往事一去兮——不重现人,只要在路上,只要在途中,生命便好像张开了帆。心灵便能够随着空间的有限移动而无限地飞翔! 王朔无知而无畏地喝下“美人赠送的蒙汗药”,无畏而无知地大叫“我是你爸爸”!  相似文献   

12.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国殇》) 《中学语文课本》注“神以灵”为“精神永不泯灭”,看来“以”的词义没有落实。但据上文“诚既勇兮又以武”一句,《课本》注“以”为“句中助词”来看,可能认为本句的“以”也是“句中助词”。我以为照上文“又以武”是“又为武”,按下文“为鬼雄”看  相似文献   

13.
上古先民在创造汉字“月”的时候,已经象形地仿真了月亮,随之文学艺术生动地仿美了月亮。《诗经·陈风·月出》写道:“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以月起兴,表现美貌女子的行为情思,月美人美,相互映衬。屈原被谗害而流放江南,作《涉江》,描述自己“年既老而不衰”,“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相似文献   

14.
《九歌》“兮”字并没有也不可能“代替许多职责分明的虚字”,它仍是一个有声无义的“泛声”。“兮”字具有使声气舒扬的作用,它在诗中有规律地出现,可造成鲜明的节奏感。《楚辞》正是利用“兮”字与诗句的巧妙组合,创造出各种不同效果的“兮字句”节奏,以满足诗篇对节奏各自不同的要求。《九歌》一律采用将“兮”字置于句中的甲型兮字句,则是出于歌诗“应律合节”的特殊要求——使诗歌自身的节奏与音乐舞蹈的旋律节奏相谐和。  相似文献   

15.
鲁迅祭神     
鲁迅先生年轻的时候,祭过两个特殊的神,这就是“书神”与“笔神”。1901年2月18日是除夕,他以“戛剑生”的笔名写下一篇《祭书神文》: 今之夕兮除夕,香烟絪媪兮烛焰赤。钱神醉兮钱奴忙,君独何为兮守残籍?华筵开兮腊酒香,更点点兮夜  相似文献   

16.
“因你心动,为你而行。”于是世上便有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便有人吟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有人告诫“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但强烈的愿望、成熟的思考、正确的方向往往决定着行动的效率和结果。请看下面两位同学是如何“为你而行”的——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高中语义选修课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湘夫人》中,最后有“捐余袂兮江中,遗余碟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相似文献   

18.
在《离骚》中,有关民的句子共有六个: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终不察夫民心”“民生各有所乐兮”“民好恶其不同兮”“览民德焉错辅”“相观民之计极”对这几个“民”的解释各种注本分歧甚大,这里我只想就“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一句谈一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9.
屈原的《九歌·国殇》中有“凌余阵兮(?)余行,左(歹参)殪兮右刃伤”句。对其中的“凌余阵兮(?)余行”,课本译为:“(敌人)侵入我们的阵地,冲进我们的行列。”我认为这是不妥的。 按这种译法,“余”方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了,这与诗中前后的描述不合。诗的开头。屈原就以“操吴戈兮  相似文献   

20.
项羽《拔山歌》的“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课本第 80页译为 :“快马不能奔腾怎么办啊 ,虞姬啊虞姬 ,我该怎么办 ?”按此译文不确。应译为 :“战马不能出动还好说呀(指还不是最为难的事 ) ,虞姬呀虞姬 ,我该把你怎么办 ?”“奈何”有无奈 ,怎么办意思 ,“可奈何”指可以有办法。下句“若”是第二人称即“你” ,“奈若何”是把你怎么办。项羽这时陷于“四面楚歌”和穷途末路中 ,不光突围困难 ,突围后也几乎无处可去。但他觉得自己的性命前途都不遑论说 ,只是所爱美人的离舍和归宿使他为难和悲痛《拔山歌》的后两句$陕西省长安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