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元朝时期,我国社会经济是发展了,还是倒退了?本节教材以具体的史实,实事求是地、辩证地作了结论:有发展,亦有倒退,而发展是其主流.本节的重点就是讲授元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元朝社会矛盾是本节的难点.一元朝的社会经济关于元朝的社会经济问题,教材讲述了背景、措施和发展概况三个方面的内容.教材一开头就指出:蒙古贵族最初南下时,"不重视农业".他们企图以自己落后的生产方式来取代黄河流域原有的生产方式.王公大人"或占民田近千顷,不耕不稼,谓之草场,专放孽畜".耕地荒芜的结果,使农业生产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2.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代表作品.要想深刻领悟本剧所揭示的社会意义,就离不开对剧中两个主要人物及他们之间的矛盾的详细分析.从经济矛盾、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对两个主要人物夏洛克和安东尼奥进行剖析,从而达到对该剧的更深理解.  相似文献   

3.
两都之战是在元朝中期发生在蒙古统治集团内部的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战争,是元朝中期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大都方面最终取得了胜利.这次战争虽然历时时间不长,却削弱了元朝统治的力量,对元朝后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元朝的最终灭亡也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4.
师专生处于青年中期,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的阶段。师专生的心理发展是生理动力、社会动力和心理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他们的自然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同步性和异时性,必然会产生种种心理矛盾。为了指导师专生职业个性的健康成长,我们不仅要从总体上研究他们的主要心理矛盾,而且还要进一步考察这些矛盾在师专各个学习阶段中是如何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正>"原来"最早运用还是"元来"用得早?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和渊源?"元来"为什们现在已经不用了?"原来"这个词在明朝之前是不存在的。那时通用的是"元来"。"元"是起初、开始、本来的意思。改动是朱元璋猜忌的结果。朱元璋看到"元来"心神不安,"元来"不但冲撞了其名,还暗含他灭掉的元朝回来之意,这不是元朝要复辟吗?于是他决心要消灭这个不祥之词,但这是常  相似文献   

6.
元代艺术家,是一个心绪矛盾的群体.在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后,虽然对工匠采取了一定的保护和安抚,但民族矛盾、种族矛盾、等级矛盾等一直是艺术家心头的一个阴影.一生心中充满郁结的艺术家赵孟(頫),在画史上有着特殊的位置和意义.唐宋首倡文人画,但多抒发文人才情,并无对统治者不满或微言的苗头;至元朝,才有了多画兰竹梅石,以借机抒发桀骜不驯情思的端倪;到清代,更发展为画兰"无根基"画鸟"翻白眼"等情绪化极端倾向."野蛮的统治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马克思恩格斯语).  相似文献   

7.
家训是传统宗法社会长辈训诫子孙的修身齐家之言,主要包括为人处事和守业齐家两个方面.在守业齐家方面.着重告诫子孙节俭、勤劳、务本等观念,因而如何消费也就成了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传统家训文化中所提到的家庭消费观是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主要体现在崇俭抑奢、量入为出和适度储备等几个方面.在古代社会,它曾对调节社会生活中的矛盾、促进家庭和睦、稳定社会起过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德国"双元制"本土化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中国实行的主要困难有:企业因要支付培训成本、随时可招收生产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所需的工人,因而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双元制"所需要的文化环境没有形成.但这种困难是暂时的,随着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产业升级的加快、劳动力价格的提高,"双元制"职业教育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社会安定有序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社会和谐是社会安定有序的延伸.要实现社会的安定有序,就必须从七个方面努力,不断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不断消除社会各种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独生幼儿刚从家庭进入幼儿园.这是他们一生中进入社会,扩大人际联系的第一步.为人"谦让"则是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矛盾的关键.我们试图通过这一调查,了解分析小班独生幼儿在"谦让"行为方面的特点,揭示影响幼儿"谦让"行为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施行教育提供依据.二、方法(一)调查对象:选择本园日托小乙班的29名3岁半—4岁半独生幼儿进行典型调查,由本班的两位老师任调查者.(二)调查内容:调查幼儿谦让玩具和分享食品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科学认识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释:一是从历史和实践维度阐明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主要依据;二是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落后的社会生产"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两方面着重阐明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科学内涵;三是从目标任务、发展理念、发展路径方面阐明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2.
矛盾普遍性,一是指"存在"的普遍性.矛盾"存在"的普遍性揭示了矛盾的客观性和绝对性.要解决这一理论问题,就要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时空观以及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概括出矛盾普遍"存在"的内涵--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使学生明确,矛盾无处不在,任何事物都充满着矛盾,矛盾无时不有任何事物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矛盾只有性质的差异、程度的不同,而没有有无问题.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离开矛盾,世界既不能存在,更不能发展.同时,还要使学生明确,矛盾不仅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客观的.矛盾总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的,决不因为人们主观上否认它而消失,也不因人们任意想像、虚构而出现和存在.因而,矛盾不仅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客观的,具有绝对性和无条件性.掌握矛盾普遍"存在"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矛盾,勇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解决矛盾的能力;要自觉地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用两分法、两点论观察一切事物,反对一点论,在矛盾普遍性问题上划清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界限,把对立统一规律坚持到底.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高校学生中违纪事件数量的急剧上升和性质的日趋严重已引起了广大德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学生的违纪究其根本原因实际上是学生个体发展中的心理和认识问题,当然和学校的德育工作也是密切相关的.一、大学生违纪心理分析.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急剧变化的时期.他们在生理变化的同时,在心理上也起着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其思想、情感、心理和行为产生许许多多的矛盾.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随着自我意识、求知欲、好奇心的日渐增强,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愿与不能完全真正独立生活的矛盾;二是由于大学生生活阅历还很浅,辩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完全具备,甚至可以说较差,对社会流行的各种各样思潮、社会复杂的现象往往是不加分析,一味地盲目地去追求和效仿;三是他们对社会的人和事了解和认识的能力有限,从而造成了思维方法的简单化、片面性和表面性.这样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很幼稚的,未定型的,就容易在行为上出现偏激.除此以外,学生在认识方面或者说在思想意识与道德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矛盾.通过对学生违纪事例的心理分析,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4.
师生交往矛盾的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师和学生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从辩证法角度看,这两个方面又同一又矛盾.因此,对师生交往矛盾作出心理学分析,以把握其发展规律,并促使其向积极方面转化,是教育社会学心理学一个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一、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社会心理结构师生交往矛盾是在教育活动中展开的,要分析这一矛盾,先得探讨师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交往本身.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较为丰富的关于危机的思想理念,主要表现为两个特点:一是自然危机意识与社会危机意识兼具;二是危机的处理和防范注重德性.中国传统危机意识并未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占主导地位,从思想根源上看乃是"天人合一"的理念所致;从社会根源上看乃是封建专制的弊端所致.当今,在和谐社会构建中,传统危机意识可在以下方面彰显其现代价值:一是善于正视矛盾,居安思危;二是善于处理矛盾,临危不乱;三是善于化解矛盾,以和为贵.  相似文献   

16.
<正>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健康"的新概念,即"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躯体疾病或残缺,而是要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都处于完好的状态。"要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整体素质,不可忽视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一、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1.厌学心理。厌学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学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有厌学倾向的学生,对学习存在认识偏差,一方面他们认为学习成  相似文献   

17.
关于五四运动的评价,按说在我国大陆不应该成为问题,但近30年来又确实成了问题.这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革命的忏悔者和传统文化的护教者,他们认为,五四运动及其代表的近现代文化思潮把传统文化摧毁了,中华民族赖以存在的文化根基被中断了,以至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失去了安身立命之处,在强大的外来文化侵入下,造成民族的生存危机,社会的不安定.他们提出挽救的方案不太一样,多数主张尊孔读经,有的主张独尊<道德经>,还有的主张扶植佛教、道教.二是某些"全盘西化"论者,包括所谓"文化基督徒".他们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先天就具有缺陷,愚昧落后是它的必然:他们提出的挽救之道,也不一样,其中有一种主张,是要将中国文化基督教化,亦即基督教化中国,"中华归主".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这似乎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然而,正是由于人们认为它已不成问题而忽略了对它的必要研究,因而使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存在着欠缺或不足,需要进行填补并使其完善。 人们一般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其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矛盾无处不在;其二,矛盾存在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时不有。这就是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所说的矛盾普遍性的含义,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毛泽东所讲的上述两方面的意义,是就矛盾存在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过程而言的,即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世纪,人类将进入学习化社会.学校不单纯是接受教育的唯一场所,整个社会都将成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空间.因而,学校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学习化社会"的需要作为第一需要,使学生不断获得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发展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不断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同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当要全面地对学生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帮助他们掌握外语进行交际,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制度疲劳成为制约政府制度创新的重要瓶颈.本文以"法制社会的制度供给缺失"这一困扰政府制度创新的主要问题为研究切入点,论述了制度缺失的四对矛盾:竞争社会快速到来与传统管理并存的矛盾、显规则供给不足与潜规则泛滥的矛盾、制度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步的矛盾、契约社会与熟人社会并存的矛盾,并从管理学与经济学的视角对制度内涵、功能进行了理论阐析,从以完善和发展约束性制度为创新前提、以合理利用激励制度为创新原动力、以约束性制度与激励制度相融合为创新必由之路三个方面提出了转型期中国政府制度创新困境的消解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