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立足于中国实际,着眼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和实现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历史任务,深刻地揭示了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实质及规律。这一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理论,并在民族地区取得了重大实践。  相似文献   

2.
姜万兰 《科教文汇》2008,(5):126-126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球新技术-经济范式变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交汇期,河北雄安新区作为我国的"千年大计",承担着引领我国未来新区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重要使命。文章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从新技术-经济范式的新的一般性生产条件和新的关键生产要素的更替出发,提出了雄安新区建设要基于新技术-经济范式树立新时代的发展理念,即要从创新创业、产业、市场、社会和城区5个方面进行创新经济生态的全面营造;并提出要基于创新经济生态的这5个方面构成,研究和设计有针对性的促进政策。基于该政策体系构成,文章针对雄安新区的创新发展提出了20条框架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论述了经济全球化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关系,指出经济全球化的资本主义实质及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利弊的双重影响。面对经济全球化的现实,中国人民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理论,制定了“三个文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战略,独具特色。在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逐步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理论自信在于不断学习知识,创造知识,创新发展,结合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不断继承丰富发展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生态文明理论体系,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市场体系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创新性活动,是土地管理战线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课题。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负责完成的“土地宏观调控的理论、政策和指数研究”对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理论、法律、制度、体制、机制、技术、信息、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和较全面的研究和探索。一方面深入地研究中外相关的经济理论和技术方法,作为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思路;另一方面,从中国国情出发,突出中国特色,针对时代特点,理论结合实践,对近几年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归纳和梳理,分析了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制度基础、环境条件和社会背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土地本质资源、资产、资本的“三位一体”的属性作了深刻的分析,运用经济学原理、模型和方法将土地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地区经济、金融信贷和房地产市场等领域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政策体系、制度建设、环境建设和应用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中国土地市场指数CLI来分析研判、预测预警土地市场发展态势的总体思路和理论框架。该项研究体现了针对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突出了创新性和科学性,丰富了土地经济学的内容,并为科学制定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了思路性的建议和理论支撑。该项目获得“2009年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  相似文献   

8.
宣言是新思想产生的标志。 宣言是一种时代高度,是一种理论体系历史地位的确立。 宣言是一种时代问题的全面概括。问题是时代的门号.时代是问题的辩证法。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划时代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特点是改革开放,建立一种崭新体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以此为构建和谐社会的起点,开崩了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全民普遍道德体系的新局两,使中国在发展中成功探索出一条社会主义新路。  相似文献   

9.
40年来中国经济保持长期高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需要对中国经济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凝练中国经济发展规律,构建中国经济学的科学分析框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这已成为中国经济学界的广泛共识。为了完成这个"时代命题",我们亟需进行研究范式变革与研究方法创新。本文基于文献计量的分析结果,勾勒过去10年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范式的演进过程,阐释凝练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重大意义,讨论采用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必要性、可行性与迫切性,提出增强中国经济学研究规范性与科学性、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交叉性与系统性的具体建议,包括重视中国经济基础数据搜集与经验典型事实挖掘、加快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推动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等,以实现在中国经济学研究中经济思想和科学方法的统一,提高中国经济学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全省科技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科技体制改革、科研项目布局、关键技术攻关、创新主体培育、创新体系建设、融入国家战略、营造创新氛围等方面均取得了新进步。谨向同志们致以由衷感谢和诚挚问候!  相似文献   

11.
十九大的召开,开宗明义地宣告和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时代。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子文化,是民族关系的纽带。建设藏文化,对于西藏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时代的到来,预示着藏文化建设进入了新时代。文章将以新时代为背景,结合藏文化发展现状,探讨藏文化建设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2.
孟猛猛  雷家骕  焦捷 《科研管理》2021,42(1):135-14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出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利用中国2003—2017年省级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了专利质量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专利质量能够有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而知识产权保护正向调节专利质量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关系。本文聚焦于更能体现创新程度的专利质量,从专利角度构建了专利质量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理论框架,为理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更有效率和更加可持续”提供经验证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补充,同时研究结论为政府制定创新激励政策和考核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一个重要体现,它提出了许多具有创造性的理论思想和战略观点,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有了质的飞跃;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理论体系,它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许多优良的理论依据。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也迎来了新时代,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本文将探索在十九大胜利召开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有哪些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开创了我党彻底摆脱教条主义、独立探索和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新局面,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战略任务,顺利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性转移。中国共产党抓住历史机遇,适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必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新发展,是党在建设社会主义规律上达到了一个新的认识高度。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系统回顾和总结过去五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鲜明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  相似文献   

17.
基于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辩证统一的视角,系统梳理和分析经济增长、双轮驱动及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内在关系、理论演进以及中国的实践。综合国内外经济增长与创新发展的理论演进历程分析,逐渐凸显微观创新筑基、中观制度赋能和宏观战略驱动的多层次协同趋势。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双轮驱动、国家创新体系与国家治理体系作为双体系支撑协同于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实践中形成的"双轮驱动+双体系支撑"创新发展模式,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关系,体现了"深化创新驱动强战略支撑"和"深化全面改革促高质量发展"的协同路径和实践逻辑,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探索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协同、技术经济范式与制度体系优势协同的经验总结,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技术经济环境,协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创新治理体系改革成为构建新的发展动力系统的核心内容,多主体参与、多层级互动、多中心、网络式的创新治理格局以及全方位、系统性、协同型的失灵现象综合治理模式亦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因此,在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深化"双轮驱动+双体系支撑"的创新发展模式以及中国特色创新理论,为深入推进创新治理体系改革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并转化为治理效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冲击提供保障,也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科技强国和经济强国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指引。  相似文献   

18.
正6月4日下午,中国科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集体学习暨专题党课讲座,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主持会议,党组副书记徐延豪,党组成员陈刚、吴海鹰、束为、宋军、王守东参加集体学习。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应邀作专题辅导报告,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以下简称《三十讲》),系统讲解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市场经济本身不具备社会属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创新。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基于此,本文重点阐述公有制、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融合发展必要性和可能性,揭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赵林记 《科教文汇》2010,(3):193-194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战略指导思想。本文从多个方面探讨了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