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是把双刃剑,既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方便,也带来一些问题。学生过度使用网络会导致网络成瘾。文章介绍了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概念与鉴别,并对网络成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的调适提出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2.
团体辅导是一种专业的助人技术,随着社会发展,应用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这就需要培养相应具有团体带领能力的专业人员。本研究以一项团体领导者培训项目为例,呈现了从团体辅导基础知识、团体辅导理论、团体实际操作等方面综合对团体领导者进行培训的方法。研究对参加团体辅导培训的成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主观反馈以及问卷测量结果进行量化分析,表明团体辅导培训具有显著效果。同时,从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对团体领导者的认证标准讨论了我国团体领导者培训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团体辅导是一种专业的助人技术,随着社会发展,应用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这就需要培养相应具有团体带领能力的专业人员。本研究以一项团体领导者培训项目为例,呈现了从团体辅导基础知识、团体辅导理论、团体实际操作等方面综合对团体领导者进行培训的方法。研究对参加团体辅导培训的成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主观反馈以及问卷测量结果进行量化分析,表明团体辅导培训具有显著效果。同时,从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对团体领导者的认证标准讨论了我国团体领导者培训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智力 《科教文汇》2010,(23):173-174
团体心理辅导具有感染力强、效率高、效果容易巩固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成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在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时所营造的团体情境就是一个浓缩了的微型社会,可以将家庭、学校或社会生活真实地再现出来,掌握因此带来的各种心理压力的处理方法,学会怎样与人相处、怎样观察社会,懂得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团体心理辅导针对不同团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弥补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不足的现实,大大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团体心理辅导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推动者,直接影响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效果。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各种方式加强团体心理辅导理论的学习,结合已有的辅导方案,设计出适合高职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要加强对一线辅导员的培训工作,让辅导员掌握简单、基础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原理,掌握领导活动的技巧。  相似文献   

5.
叶红萍  陆伟 《科教文汇》2011,(28):181-183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对高职新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将50位高职新生随机分组,实验组接受为期10周、每周一次的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将其余学生列入等候名单,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团体辅导前后主观幸福感有无差异,分析团体辅导中的疗效因素。结果:1)经过10周的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后,实验组的主观幸福感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高职新生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中,重要的疗效因子依次为:存在意识因子、团体凝聚力、情绪宣泄。结论: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能有效提高高职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意识、团体凝聚力和情感宣泄是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发挥积极影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投射测验视角下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利用房树人测验的人格评估体系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对大学生的人格和网络成瘾进行数据统计并分析。结果:大学生网络依赖和成瘾合计占比43.23%;人格的随意性与网络成瘾总分、强迫上网及戒断反应因子、人际与健康问题因子呈显著的负相关;自卑性与强迫上网及戒断反应因子呈显著的负相关;网络使用正常、依赖和成瘾三类群体在随意性上差异显著。结论:大学生网络依赖和成瘾给学生个人发展带来挑战;具有认真严谨和自信人格特征的人群更易依赖网络但成瘾可能性低;大学生网络成瘾没有绝对的人格基础,可能只是他们当前内心冲突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学习自主性差,本研究尝试通过团体生涯辅导课程,促使学生内化学习动机。根据生涯发展相关理论,设计团体生涯辅导课程,在上海某中职校一年级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班通过课程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从自身需求探索未来、澄清理想。采用《学习自我调节问卷》进行评价比较,检验学生动机水平的变化情况。在中职生这一群体中,动机水平较低的学生比较懒散放任,学习动机较高的学生比较服从师长。团辅活动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强烈感受到自己的外部调节和内摄调节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团体辅导改善贫困生人际关系的效果;方法:通过推荐招募的方式,以32名贫困生作为实验组,32名同质学生作为对照组,实验组运用团体辅导的方法,进行6次辅导,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在辅导前后分别对两组进行评定;结果:团体辅导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得分无显著性差异,辅导后得分有显著性差异,常态学习下的对照组在各量表下的得分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结论:团体辅导能有效改善贫困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9.
杨立强 《科教文汇》2011,(3):166-167
团体心理辅导是新形势下提升军人心理素质、增强部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手段,它融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深受基层官兵欢迎。该文就如何在基层部队中广泛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作用。本研究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在团体心理辅导前后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学生进行测验,发现团体心理辅导结束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新生在人际关系、焦虑、敌对、恐怖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辅导员的视角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并提出了5种应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强化心理辅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邹冬梅 《科协论坛》2007,(9):121-121
在网络时代的深刻影响下,女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维方式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给高校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女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逐步受到理论界的高度关注。随着该问题研究的深化,女大学生网络成瘾研究的心理学基因成为根本症结。因此,本文着重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女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心理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刘银  张艳玲 《科教文汇》2013,(10):31-31,33
本文以辅导员的视角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并提出了5种应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强化心理辅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徐垚  张文仙 《科教文汇》2012,(21):147-148
本文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网络成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体育专业学生的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差异,家庭教养方式、父亲的职业、父母的不良嗜好对体育专业学生的网络成瘾存在显著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网络成瘾与学生的网龄、上网时间、网络使用的频率成显著性相关,但与学生上网的目的、上网的地点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牛影辉 《大众科技》2006,(3):145-146
文章介绍了我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心理学工作者对网络成瘾所做的一些理论及实践研究。在此基础上,从宏观角度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认为在学校、家庭教育中,应加强对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增加团体活动,并建议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加入“信息素养”这一内容。  相似文献   

16.
周欣奕 《科教文汇》2012,(7):147-148
本文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网络成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体育专业学生的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差异,家庭教养方式、父亲的职业、父母的不良嗜好对体育专业学生的网络成瘾存在显著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网络成瘾与学生的网龄、上网时间、网络使用的频率成显著性相关,但与学生上网的目的、上网的地点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学网络成瘾学生与非成瘾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差异。结果表明:网络成瘾学生与非成瘾学生在网络使用时间、社会支持、自我和谐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王树华 《今日科苑》2007,(14):203-204
采用访谈和问卷研究法,对大学生网络依赖问题进行研究。我们的研究显示:重度网络成瘾的学生只占1.2%,有网络依赖和网络成瘾的学生共占8.0%~8.8%。网络成瘾性别差异极其显著,男生成瘾性高于女生。其中大一学生网络成瘾性高于大二,大三学生比大二学生网络成瘾性高。在二年级中,理科学生上网成瘾却是最高。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学网络成瘾学生与非成瘾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差异.结果表明:网络成瘾学生与非成瘾学生在网络使用时间、社会支持、自我和谐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及干预提供依据,进行此项研究。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层取样抽取中国海洋大学四个专业类别276名本科学生进行调查;网络使用状况问卷自行设计,网络成瘾测量工具自行修订的网络成瘾测量量表。研究结果:无明显网络成瘾症状的学生人数为0人,占调查人数的0%;有轻度网络成瘾症状的学生人数为28人,占调查人数的10.1%;具有中度网络成瘾症状的学生人数为185人,占调查人数的67.0%;具有重度网络成瘾症状的学生人数为63人,占调查人数的22.8%。网络成瘾存在显著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