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肌肉减少症又称肌少症(sarcopenia),是一种近来备受关注的老年综合征,泛指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出现肌量减少和肌力下降等改变。肌少症的特点是骨骼肌肌量减低并且肌肉内脂肪堆积,导致肌肉力量减低和肌肉功能下降,进而导致躯体残疾、生活质量降低,甚至死亡等。抗阻运动或称力量训练(strength training),是指肌肉主动收缩对抗阻力的一种运动形式,在通常情况下,这种运动的负荷远高于肌肉在有氧状态下的能力,具有强度大、持续时间短、力竭性等特征。肌肉是产生人体自主运动的动力源泉,而肌肉运动,特别是抗阻运动可使肌肉产生很多生理生化的变化。文章回顾了近年来不同学者和临床工作者针对抗阻运动改善肌肉减少症的数据,论述了抗阻运动防治肌肉减少症的机理,强调了抗阻运动和有针对性的营养调理对肌肉减少症的有效改善,对未来肌少症的治疗研究提供更清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延迟性肌肉疼痛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冲 《体育学刊》2005,12(5):46-49
延迟性肌肉疼痛是运动员从事不习惯的运动后所经历的一种肌肉疼痛或不适的感觉,能够导致运动能力的下降,其产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有多种手段和方法来防治延迟性肌肉疼痛,但结果不一.运动以及中医药在减轻症状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爆发力是运动员在单位时间内肌肉输出功率的大小,从外观上看就是运动员在单位时间内表现出来的跑、跳的速度和幅度。这一能力取决于运动员肌肉的力量、肌肉的收缩速度,肌肉功率输出能力以及身体协调运动的具体表现。这里所说的肌肉力量主要包括肌肉的最大抗负荷能力、肌肉力量的最大输出速率等;速度是指运动员快速完成动作的速度;而动作速度的配合则需要身体协调运动,身体协调运动指  相似文献   

4.
锌与运动能力的关系一直是运动医学界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研究证明,锌与运动能力的关系密切,补锌后可以加强肌肉的收缩力量及肌肉收缩的速度,还可以影响雄性激素的合成与分泌以及肝脏的铁含量,从而引起铁离子氧化功能。本文从锌与运动能力的研究出发,采用文献资料、归纳演绎法,阐述了锌对运动能力、自由基的清除、酶的活性、以及雄激素睾酮等方面影响,进一步表明补锌对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肌肉疲劳通常是指肌肉运动系统最大作功能力或者最大收缩能力的暂时下降,表面肌电图信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肌肉收缩功能的变化,其检测具有非损伤性、实际性、多靶点测量等优点.通过文献综述法简要总结了运动导致肌肉疲劳的表面肌电图特征,介绍了表面肌电图主要测量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1.体能和运动能力体能广义为人体活动时表现出来的所有活动能力,包括脑力和体力活动能力。对于脑力活动,体能就是脑力活动能力。对于劳动,体能就是劳动能力。对于运动,体能就是运动能力。人体的运动能力是指人体的肢体发生运动可以感觉和观察到的各种运动表现的运动水平。2.机能能力人体的机能是指人体不能感觉和观察到的全身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机能活动水平,对于运动主要涉及到神经系统、肌肉、关节软组织和内脏器官的机能水平。肌肉的机能主要包括肌肉的力量、无氧和有氧代谢能力。关节软组织的机能主要是它们的抗拉和抗压能力。内脏的机…  相似文献   

7.
跳绳是一项以四肢肌肉运动为主的全身性、简便又有效的健身运动。坚持跳绳运动,不但可以发展耐力、弹跳力、协调性和反应能力,还有助于其他运动技术的掌握和运动能力的提高,使你的肩、腕、腰、腹、臀、大腿、小腿、脚等部位的肌肉和韧带都得到锻炼。要知道,跳绳半小时可以消耗200卡热量,与游泳大致相同;跳绳15分钟的运动量,相当于打3局网球、8分钟内跑1600米或17分钟内散步2400米。  相似文献   

8.
浅析运动饮料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史小才 《体育科学》2002,22(2):112-116
运动饮料是一种针对运动时能量消耗、机体内环境改变和细胞功能降低而研制的保健性饮品。它能在运动前、中和后为人体迅速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能量,有效地防止脱水,维持体液平衡和正常的生理功能,提高运动能力。运动饮料必须具有刺激饮用,加快胃排空和加速小肠吸收以及促进体液平衡的特点。虽然运动饮料在耐力性运动、间隙性运动和短时间大强度运动中应用的利弊尚有争议,但是,绝大部分研究还是肯定了运动饮料在运动实践中的积极作用。一个具有合理的糖浓度,多种糖的组合,适当的钠浓度,理想的糖钠比例,最佳的渗透压浓度和令人喜爱的口味的运动饮料,可及时地为肌肉、大脑和其他组织器官提供外源性糖能源,为维持体内的体液平衡和防止脱水提供水源。  相似文献   

9.
研究发现,人参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为人参皂苷及其代谢产物。大量的研究发现人生皂苷能够增加肌肉中氧气供应和弥散的能力、并增加葡萄糖和脂肪的有氧代谢,从而明显增加人体的运动耐力。同时,人参皂苷能促进运动后肌肉能量储备的恢复、减少乳酸产生和降低肌肉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运动疲劳。  相似文献   

10.
周思红 《体育科学》2002,22(5):135-137,F003
大鼠经6周渐增负荷训练后随后进行4周减量训练,测取了大鼠左侧腓肠肌强度极限、肌肉最大伸长量、肌肉弹性刚度和肌肉断裂能密度等力学指标,结果发现,通过4周减量训练,训练强度对骨骼肌最大伸长量、断裂能密度影响较大。分析了4周减量训练引起骨骼肌运动能力下降的机制,并建议肌肉在减量训练时采用一定强度进行训练,较好地保持运动能力不下降过多。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中学生运动技能形成的年级发展,小肌肉技能与大肌肉技能形成的关系,逐次练习技术能力的发展趋势等问题。通过测试,得出结果:小肌肉技能形成的速度与准确性,初中生高于高中生;以小肌肉为主的掌握与调节速度的能力,发展明显,而以大肌肉为主的,则进展甚微。  相似文献   

12.
人体运动靠肌肉收缩,肌肉,收缩必须有能量的保证,能量的生成靠能源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最终人体运动离不开氧。氧被肺吸入人体,通过血液送到肌肉细胞,为细胞内的氧化产能过程供氧。血红蛋白就是血液中运输氧的工具,它运到肌肉的氧越多,肌肉生成的能量越多,肌肉收缩的能力越强,人体的运动能力就越高。然而运动员(特别是耐力项目运动员)在长时间大运动量训练期常常出现低血红蛋白,造成训练质量和运动能力下降。如果不及时治疗,还会演变成运动性贫血。  相似文献   

13.
武术运动中柔韧性训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运动生理学角度分析和研究了武术柔韧性训练对运动肌肉伸展性、张力,以及对动作幅度大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柔韧性不好,掌握动作技能的过程会立即缓慢下来并复杂化,而其中某些对完成比赛动作十分重要的关键技术往往不可能学会;关节灵活性差会限制力量、速度和协调能力的发挥,降低肌肉群内和肌肉群间的协调性,是导致肌肉、韧带损伤的原因之一。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文章就如何丰富武术套路柔韧性训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肌酸的补充与运动能力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从肌酸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补充肌酸对肌肉中肌酸含量的影响和对运动能力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文献综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长期失重导致的运动系统风险主要表现为骨质流失和肌肉萎缩。运动训练能够有效防治失重引起的骨丢失和肌肉萎缩,但运动防治失重性运动系统退化的具体机制仍不明确。通过综述运动训练拮抗失重引发的运动系统退化的研究,凝练出运动防治失重性骨丢失和肌肉萎缩的潜在机制:1)运动训练通过改善骨细胞功能紊乱、调控骨代谢异常以及介导多种miRNAs的表达有效防治骨丢失;2)运动训练通过改善神经肌肉功能失衡、促进肌纤维超微结构的恢复以及促进骨骼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进而防治肌肉萎缩。通过总结运动防治失重性运动系统退化的相关文献,凝练出适合于当前航天员在轨航行的运动训练方案,建议采用以间歇性和持续性有氧运动以及飞轮抗阻和常规抗阻运动为主,以乒乓球神经肌肉协调训练为辅的运动形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运动时酸中毒对机体运动能力影响的研究进展,表明酸性代谢产物电离后使工作肌肉内氢离子浓度升高,引起PH下降,出现了非代偿性代谢酸中毒,进而使能量代谢和Ca~2+调节发生紊乱,干扰了体内某些生代和代谢机能,最终导致运动性疲劳,使机体运动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7.
从现代短跑运动技术结构特征、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心理学角度 ,分析影响短跑肌肉放松及如何尽可能地保持短跑最高速度的机制 ,并就提高短跑运动肌肉放松能力 ,对短跑教学与训练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李清 《游泳》2013,(6):62-64
跳水运动是一项集体操、游泳、形体、灵敏、柔韧舞蹈、专项技术、协调能力、节奏韵律等各项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于一体的力与美高度结合的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项目。运动员完成动作时需要在三维空间中反复交替进行难度极大,甚至是达到生理极限的静力性和动力性的肌肉工作。  相似文献   

19.
衰老性肌肉丢失与机械生长因子相关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衰老性肌肉丢失是由衰老引起肌肉质量下降和肌肉力量减弱.在机械刺激和组织损伤的情况下,机械生长因子MGF出现表达,具有增加肌肉质量的能力,另外还可能受到生长激素的影响.衰老进程中,骨骼肌MGF表达下降,激活有限的卫星细胞,不能完全修复受损细胞.而运动影响衰老骨骼肌MGF表达,进而减缓衰老性肌肉丢失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糖是体内最主要最能快速动员的供能物质,赛前(运动前)和赛中(运动中)及时补充糖类对保持运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一般使用糖原负荷的方法提高糖原储备的长期补糖。赛前补糖的目的主要是优化肌肉和肝脏糖原储备,维持运动时血糖稳定,保障60 min内快速运动能力和长时间末期的冲刺力;赛中补糖可显著改善糖代谢环境,提高机体运动能力,运动时间长于1 h的运动项目应在补充的液体中加人适量的糖和电解质。对于冰球等高强度、间歇性运动项目进行赛前和赛中补糖有利于运动员提高赛场竞技能力,对于一次性大强度或一次性的力量性运动以及高强度以无氧代谢占优势的一些专项(大于80% Vo2max的有氧代谢为主)一般不主张在比赛前专门补充糖,补糖不当反而有损其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