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桂芳 《广西教育》2008,(20):85-86
在信息化时代里,在课改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与渗透,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教学整合,可以突破思想品德课传统教学中的说教性和呆板性,突显思想品德课“与时俱进”的时代性,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和实效。本文试图就笔者多年来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实践进行概括总结,摸索出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课整合的一些初浅理论。  相似文献   

2.
石文铭 《中学文科》2007,(11):52-54
在信息化时代里,在课改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与渗透,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教学整合,可以突破思想品德课传统教学中的说教性和呆板性,突出学生自主性和探究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对推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网络技术的研究性学习,以网络技术为媒介和手段,改变传统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突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作用,开展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本文通过论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如何在网络技术条件下进行研究性学习,探讨适合初中思想品德课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严钢春 《考试周刊》2010,(39):174-175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恰当运用和有机融入,是新课程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在要求。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永远是为了更好地满足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在要求服务的,与现代教育观念"整合"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应用的目的是"辅助"教学。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开展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整合的关键因素,必须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充分发挥其"辅助"作用,从而真正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5.
谢兰珍 《广西教育》2014,(13):113-113
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它整合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等四个方面的学习内容,能引导学生全面地认识问题,有效地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然而,不少学生反映思想品德课枯燥、乏味,自己不喜欢思想品德课。怎样才能使学生爱上思想品德课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笔者认为,思想品德教师必须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相似文献   

6.
计算是初中学生数理化等理科教学必不可少的学习形式与方法,思想品德课似乎与之风牛马不相及,但计算却可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本文谈一谈计算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  相似文献   

7.
<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大容量、高效率的教学和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支撑。一、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整合的必要性1.信息技术的渗透运用,丰富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技术的各类课件可以将来自报纸、杂志、电视、网络上的文字图像,师生自己拍摄的、照片等信息整  相似文献   

8.
丁和余 《考试周刊》2010,(26):173-175
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普遍运用,文章通过对参与式教学的内涵和模式的思考,阐述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手段、影响和作用,提出参与式教学是一个新事物,它遵循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采用的一种教学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课程改革要求积极寻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评价。通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建立了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突出情意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分析实践性教学的内涵及思想品德课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思想品德课实践性教学的措施,为其他课程开展实践性教学提供参考思路。在初中阶段实施思想品德课实践性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增强动手能力,丰富情感体验,开拓学习思维,达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为提高思想品德课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微课技术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尤其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微课技术更具有独特的优势。如何以微课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如何改变初中生被动学习的现状,就成为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探究微课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提高初中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2.
计算是初中学生数理化等理科教学必不可少的学习形式与方法,思想品德课似乎与之风牛马不相及,但计算却可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本文谈一谈计算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地理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的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手段和工具,是地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载体,将两者有效地整合应用起来,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更好地提高地理成绩和素养.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的意义 1.两者的整合是响应素质教育的需求 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工具一般都是教科书、地图、模型等比较呆板的教具.这样的工具使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能直观地将地理知识传递给学生,也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听课效果不好.[1]在这样恶性循环的过程中,初中地理教学一直不见起色,更没有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其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4.
实践活动课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它主要是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以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为题材,通过各种项目和活动形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性、经验性等为主要特征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认真研究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活动课的特点与功能,对于更好地搞好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思想品德实践活动课的特点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活动是现代课程结构系统化的结果,它综合了思想品德课自身和社会实践活动两者的特点,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在…  相似文献   

15.
目前,许多初中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不为"做人"而学,而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以被动者的身份接受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或考试,难免对思想品德课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和厌恶情绪。这些情况的产生除有教师教学方法的问题外,最主要的往往是学生自己的学法不当,导致事倍功半,从而丧失了能够学好思想品德课的信心和积极性。一个好的教师不应该只是告诉学生思考的结论,而应该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及提高智慧的诀窍,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因而,为了让学生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方法过渡到今后的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中,并为以后的更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和提高打下良好的的学习基础,有必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给予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在此,我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对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不仅从教学手段上,而且从教学模式上引起教学的深层次变革,现代教育技术与新课程的整合成了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将现代教育技术和思想品德课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激发学生生命参与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形成生动活泼的富有生命活力的思想品德课.因此,探索将现代教育技术有效与思想品德课结合起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使学生乐学、会学、善思、能用是我们每一个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追求。现在,随着中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在思想品德课中更新教育理念.发挥和提高学生主体作用,完成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的已日趋重要。对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与对策进行分析,可以丰富新时代、新形势下的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8.
翻转课堂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种新的教学尝试。实施翻转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形成"以学为本"的学习范式,实现教学体系走向开放。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好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支持、学习时间调配、教学评价改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是教育信息化时代的重要教学手段,推动着教学改革的步伐。思想品德课作为初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具有重要作用。而长期以来采用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内容有限,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氛围枯燥,学生死记硬背,并不能有效指导自身的行为实践。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将思想品德课教学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局面,教学资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不断深化.因此,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势在必行.本文浅析了初中思想品德课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原则和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