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外课堂生态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遵循"概念内涵-构成因素-对象与方法"的思路较为全面地介绍和梳理了国外课堂生态的研究状况,并就课堂生态研究目前的研究定位、可能发展方向和需要突破的"瓶颈"等方面进行分析,简要探讨了国外研究对国内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课堂生态属于教育生态学微观范畴。早在1932年,美国教育学家沃勒就提出了"课堂生态学"概念,开启了现代教育生态学的先河。20世纪60年代,国外开始比较系统地研究课堂生态,涉及课堂的具体内容、对象群体、研究方法等方面,并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在生态视域中研究课堂,是以生态核心的内涵为关联,联系课堂的  相似文献   

3.
外语教育课堂生态观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堂生态属于教育生态学微观范畴。早在1932年,美国教育学家沃勒就提出了“课堂生态学”概念,开启了现代教育生态学的先河。20世纪60年代,国外开始比较系统地研究课堂生态,涉及课堂的具体内容、对象群体、研究方法等方面,并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在生态视域中研究课堂,是以生态核心的内涵为关联,联系课堂的各种因素。具体地说,就是运用生态的视角、生态的方法和生态的理论来研究课堂现象,分析课堂问题,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我国教育生态研究的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教育生态研究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宏观教育生态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教育生态研究的可能与必要、教育生态研究的对象与目的以及教育生态系统研究方面。微观课堂生态研究进展主要是把生态作为价值取向和研究视角去研究课堂。我国教育生态研究在研究对象、研究水平和研究方式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5.
课堂生态研究是当今教育研究中一个热点课题,国外研究者对其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重在通过对国外课堂生态研究进行简要的梳理,借以完善国内课堂生态研究,展望未来研究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生态学的世纪,国外教育界的许多研究者都提出从生态学的角度来重新思考教育问题。研究者们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对教育系统内部的各子系统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了课堂生态观。本文针对近几年大学英语多媒体课堂下的僵化现象,运用教育生态学的原理,从教学环境、教学模式及教学监控等方面来思考大学英语多媒体课堂。  相似文献   

7.
生态美学研究的困境与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存在论美学"作为国内生态美学研究的前沿,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明确和深化:生态美学以现代人的存在状态与审美活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同时,又要把"自然"作为一个重要思考维度纳入存在本体与艺术本体论的研究中;生态美学以现象学哲学作为主要方法论来源,在吸收借鉴多种理论资源时必须经过谨慎地辨析和转化;生态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对国外生态文化理论的系统译介、存在本体论与艺术本体论研究、关于自然信仰理论的研究,以及对生态批评理论的探讨和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8.
教育生态学理念的影响和渗透,促进我国教育生态时代的到来,为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本研究将生态理念引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分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所呈现的"非生态"现象。本文结合初中英语生态课堂应遵循的生命性原则、生活性原则和生长性原则,从构建探究式课堂、开放式课堂、以人为本课堂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初中英语生态课堂的建议,为系统实现初中英语生态课堂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性素材。  相似文献   

9.
在生态语言学理论指导下,以某高校的10位大学英语教师及其任教的197名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统计的方法,对大学英语大班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情况、教学信息的适合度和课堂环境的认可程度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大班教学生态是大学英语教师、大学生、教学信息和课堂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方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对当前大学英语大班课堂教学生态的接受和适应情况;探讨了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教学信息循环流动、良好课堂环境的构建与优化等层面需要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职业院校课堂教学生态为研究对象,通过课堂生态的内涵及特征确定生态调查的三个维度—教师、学生和人文环境,进而对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商贸类专业课堂教学生态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课堂生态主体和生态环境失衡,课堂教学模式与学生学习自主性失衡,教师发展与职业院校教育理念失衡等非生态化现象,通过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以及课堂推行小组化教学等策略来优化课堂生态,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