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言文中表示比较的句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用“与……孰……”“、孰与”表比较。如:①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意思是:我与徐公比谁更漂亮呢?②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智囊全集》)意思是: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看廉将军比得上秦王厉害吗?”二、用“孰若”、“莫如”“、不若”表比较。如:①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童区寄传》)“孰若”可译作“哪如”。全句意思是:做两个主人的奴仆,哪如做一个主人的奴仆呢!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意思是:徐公比不上你漂亮啊!③莫如以…  相似文献   

2.
一“老”、“道”、“脑”这三个字都是多义的。但在用作词尾,粘附在一个词的后面,表示人体的某一部分或其属性时,则用法相同,在古典戏曲中这种现象较普遍,表现为一种特殊的构词形式。兹举例证如下:(一)用“老”字作词尾者,例如:当提到人的眼睛,则曰“渌老”,如《西厢记》一本二折《小梁州》:“胡伶渌老不寻常,偷睛望,眼挫里抹张郎。”或作“绿老”,如《太平乐府》卷九高安道散套《淡行院》:“矁粘的绿老更昏花。”或作“六老”,如《雍熙乐府》卷四散套《村里  相似文献   

3.
“意思”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对其义解释只有6种,但在实际运用中,远远不止这些。如: 1.你这话是什么意思?(语句所表的意义) 2.请你说说这篇文章的中心意思。(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4.
中古时期,占居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史称为僚族。僚属古越族。“僚”始见于《三国志·霍戈传》。“僚”读音为“老”,如“仡僚”、“(亻母)僚”,一般都读为“仡佬”、“(亻母)佬”。《隋书·地理志》云:“有鼓者号为‘都老’”,“都老”是首领的意思。现今南方特别是两广地区喜欢称老人为“公佬”、“卜老”。可见“僚”乃是尊称。《贵州通志》把力能格斗猛虎者称之为“僚”,则“僚”又表示“力大”和“勇敢”的意思。总之“僚”作为民族名称是一自尊的称呼。然而,站在反  相似文献   

5.
“坠”与“堕”都可表示落、掉下来的意思,而且有时还可以互换。如:坠马,堕马;坠地,堕地。但二者是有明显区别的。表示往下垂,只能用“坠”,不能用“堕”,如:橘子坠弯了树枝。表示垂在下面的东西,只能用“坠”,不能用“堕”,如:表坠,耳坠子。表示失去,也只能用“坠”,不能用“堕”,如《国语·晋语三》:“敬不  相似文献   

6.
“是”字在文章中使用频率高,它最主要的用法是表示判断。例如:“他是小学教师”,“九月十日是教师节”。另外它还有以下几种用法: (一)表示“凡是”的意思。如“是少先队员的,都应佩戴好标志”。 (二)表示“虽然”的意思。如“写是写好了,就是不理解”。  相似文献   

7.
“莫”字用法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汉语中“莫”字的用法,基本上分作两大类:一是作无定代词,表示没有什么人(事物、处所)的意思;一是作否定副词,当表示一般性否定时,是“不”的意思;当表示禁止性否定时,是“不要”的意思。关于“莫”字的词性,语法学界对第二类没有争议,都承认是否定副词,对第一类却曾出现过不同看法。《马氏文通》将其归  相似文献   

8.
在古代,“哭”、“泣”、“号(háo)”、“啼”都表示“啼哭”的意思,但它们表示的啼哭的情态却是不同的.“哭”指有声有泪的哭.《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哭,哀声也。”如今无声的哭也可用“哭”.“泣”一般指无声有泪的哭。《说文》:“无声出涕曰泣。”但也有称有声的哭为泣的,如归有光《项脊轩志》:“汝姐在吾怀,呱呱而泣.”“号(háo)”常指有言的  相似文献   

9.
《论积贮疏》中“请卖爵子”的“请”字,在课本中没有注释。一些同志把它注为“表敬副词,难以译出”。我认为这种解法不当,提出不成熟的看法与读者商榷。“请”作表敬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前,表示一方对一方谦敬的请教或请求,如“颜渊曰:‘请问其目’……”(《论语·颜渊》)句中的“请”,是表示请教的表敬副词;  相似文献   

10.
ill与sick     
ill与sick都是形容词,表示“病”。英美用法习惯不同。如: He is ill.他病了。(英国用法) He is sick.他病了。(美国用法) 1.表示“病”这一意思时,ill一般用作表语和后置定语,很少作前置定语。如: He is ill with lung cancer.他患了肺癌。He is a man ill with TB.他是一个患肺病的人。2.ill用作前置定语,表示“坏”、“恶劣”的意思。如:  相似文献   

11.
有一本《中学语文复习资料》,在《周亚夫军细柳》的注释中,将“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中的“无何”说成是“无可奈何”。这种解释是值得商榷的。“无何”并不是“无可奈何”的意思,它表示的是一个时间概念。与有顷、顷之、少顷等的意思略同。“无何”象“有顷”、“顷之”等一样,经常放在“居”的后面,共同表示“相隔了一段时间”的意思。如:  相似文献   

12.
“坠”出的伟大《生命桥》中有这样一句:“老羚羊笔直地坠入山涧。”师:请同学们读这句话,想一想,“坠”是什么意思?生“:掉”的意思。生“:落”的意思。师:(举起一张纸条,手一松,纸条轻轻飘落)是这样落吗?生:不对,应该是“笔直”地坠下来的。生:老羚羊不会那么轻,有重量的。师:(举起一支粉笔,手一松,粉笔从空中笔直地落了下来)老羚羊是这样坠入山涧的吗?生:老羚羊坠下去要比这样重得多。因为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蹬了一下,所以老羚羊应该是重重地摔下去的。师:(一只手举起一支粉笔,另一只手重重地一拍粉笔坠了下去,摔成了很多段,然后沉痛…  相似文献   

13.
“变文”就是“文不同,互相通”(孔颖达《书·尧典》注),“变词以成文”(王筠《说文句读》),也即是将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词语分置在语位相同的句子中来表达。古诗文中“变文”主要有以下两类: 一是同义选用如: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捅蛇者说》)“殚”、“竭”变文,都是竭尽、用完之意思。  相似文献   

14.
在汉语中,尤其是在古代汉语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一个音和形完全相同的词,有时因语境的不同,其所表达的意义却完全相对。例如“三”在成语“三令五申”“三番五次”中表示“多”的约数,而在“三言两语”“三三两两”中则表示“少”的约数。“危”在“危房”“危如累卵”“岌岌可危”中大致表示“快倒下、不稳”的意思,但在“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苏轼《赤壁赋》)中却表示“端正、稳当”的意思。这句可译为:我(也感到了)忧愁凄怆,便整一整衣襟,端正地坐好,问客人说。再如“侬”(nóng)在林黛玉吟唱的“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  相似文献   

15.
童区寄者,柳州荛牧儿也。《文言语法》:表示提示和停顿的语气词“者”字,其中一种用法是用在判断句的主语之后,这种句子一般是不用“是”义诸动词的,此句即例。《古汉语虚词》:“者”字作为语气词,表提示。其中一种用于判断句,主语用“者”提示,谓语用“也”终结,而不用系词。这句可译为“一个名寄的儿童是郴州砍柴草和牧牛羊的小孩”。《古汉语虚词》:“也”有时用“……者,……也”的格式。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墟所卖之。《文言语法》:“布”在此句中是名词作副词用。有些名词和名词语用如副词的,或者表示操作的工具和方法,这类用法可以加“以”字来解释它。这句的“布囊其口”可译为“以布囊罩其口”。(评笺)“布”是名词,在此用作状语,表示动词谓语“囊”的工具。“囊”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罩”的意思,“蒙”的意思,“掩”的意思皆可。寄伪儿啼,……力上下,得绝,《文言语法》:“力”是名词,在此作副词用。“力上下”可译为“用力地一上一下”。《文言词语汇释》:“力”是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上下”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会碰到表示时间的文言词。这些词往往不容易解释、翻译。下面就为同学们归纳解释常见的时间文言词。一、表示过去时间的根据意思可分为5种: ①“昔、故、向、往、曩”意思是过去、从前,其中“昔”是名词,其余是副词。例如:“昔作女儿时”(《孔雀东南飞》)、“轩东故尝为厨”(《项脊轩志》)、“向之寿民”(《察今》)、“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少年中国说谎》)、“曩与吾祖居者”(捕蛇者说》)。②“初、始”意思是当初,都是副词。例如:“初,鲁肃闻刘表卒”(《赤壁之战》)、“燕赵之君,始有远虑”(《六国论》)。③“已、既”意思是已经,“既”也可以翻译成“……之后”,都是副词。例如“舟已行矣”(《刻舟求剑》)、“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④“曾、尝”意思是曾经,都是副词。例如:“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吾尝疑乎是”(《捕蛇者说》)。  相似文献   

17.
汤玫英老师在《表示开端的几个词》(载《语文知识》1995年第5期)中说:“鼻祖始祖,比喻创始人。专用来指人,不能指物……”对此说,笔者不敢苟同。查最具权威性的《汉语大词典》,知“鼻祖”共有三个义项:①始祖,有世系可考的最初的祖先。如:“黄帝者,汉族的鼻祖也。”(清·秋瑾《黄帝纪元大事表》)②比喻某一学派或某一行业的创始人。如:“故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不能不推马克思。”(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③比喻最早出现的某一事物。如:“五言在汉,遂为鼻祖。”(明·陆时雍《诗镜总  相似文献   

18.
1.表示地理位置的介词in,to和on,这三个词在表示地理位置时,都有“在……(方向)”的意思,但含义不同。in表示在“在其中”,即“在境界内”;to表示彼此境界不相接,即“在境界外”;on表示“与境界相接壤”。如:①JapanisintheeastofAsia.日本在亚洲东部。(在亚洲境内)②TaiwantiestotheeastofFujianProvince.台湾在福建省的东边。(在福建省境外)③ThecitysitsontheChangjiangRiver.那座城市坐落在长江边。(长江从这座城中或城边通过)2.whether和ifwhether和if在表示“是否”时,有时可以互换,但有些情况只用whether不用if。whether可与不定…  相似文献   

19.
不知从何时起.报刊上出现了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令人堪忧。如《新华文摘》1999年12期转载的顾卫临《科学普及走出低层次徘徊》一文中的一个小标题:“令人堪忧的国民科学素养”。人们表示“某事让人忧虑”这一意思,一般有两种说法:一是“堪忧(值得忧虑)”.一是“令人忧虑”  相似文献   

20.
毕竟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三“毕竟”条:“究竟也。”并云:“此常语,不备举。”以下主要举出此词的不同形体“必竟”、“止竟”、“至竟”的用例。今按,“毕竟”在词曲里还可表示“一定”的意思,用作加强肯定语气的副词。僧如晦《卜算子》词(送春):“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毕竟年年用著来。何似休归去。”意言年年一定得来,不如不归去。《盛明杂剧》二集叶宪祖《团花凤》剧一折;“难得舅母好意,把这桩好事作成了我,一个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