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鹤拳是著名的少林五拳之一(龙拳、虎拳、豹拳、蛇拳、鹤拳),其创始人是方七娘。后经莆田少林武僧杨少奇(人称五八先)传承和发扬,独创融入了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五行乩手后,又自成一派,独树一帜,称为'莆田白鹤拳'。其套路招式、演练风格、练功方法与永春白鹤拳已有明显不同。值得深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原真 《精武》2010,(12):62-65
二十四势拳,又称二十四势通背拳,在太祖门独流通背拳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共有二十四个主要招式,为本门前辈历经数代多年兼收并蓄,吸取其他门派的精华而形成的本门一套独特的拳法。每一个招式按从右向左再向前方的次序分别向右、向左、向前三个方向各打一次,两个右势,一个左势,再加上下揣、拴马桩、翻身劈、三个马步撑、反摔、顶肘、打虎式、大架、大挑、小挑等招式,  相似文献   

3.
杨杰 《精武》2009,(8):59-60
上海不仅是全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也是众多武术汇集之地。自上世纪30年代在上海举办了国术比赛以后,随着各地武术家来沪,许多拳种由此而扎根于上海。目前上海流行的拳种(笔者亲见)有山东查拳、十路弹腿、十二路精武谭腿、华拳、七星螳螂拳、梅花螳螂拳、花拳、沧州六合拳、少林大红拳、少林腾云门、少林心意门、少林十三抓、关东拳、太乙门、蜀中松溪内家拳、  相似文献   

4.
潘双喜  潘双喜 《精武》2005,(11):48-49
柔拳为少林拳中的上乘功夫,与心意把,二十四路弹腿同为少林镇寺之绝技,很少外传,相传柔拳为禅宗二祖慧可所创,其拳理尊少林武医结合之法,以医养武,以武扬医。经常练习柔拳,有通经活络,  相似文献   

5.
廖冬晴 《武当》2003,(11):11-12
九宫掌是九宫门主体功法,又名九宫拳,全称九宫阴阳连环掌,是武当派九宫门历代秘传武技。九宫掌起源于少林心意拳、松溪内家拳和《易经》、《拳经》、《孙子兵法》等古代经典著作。 九宫掌的第一个来源是少林心意拳。九宫掌的实际创始人李逸鹤在《拳论》中说:“余幼习武,始学  相似文献   

6.
关峰 《精武》2006,(8):F0003-F0003
刚取少林意,柔借武当打。内外两相重,万法归一法。峨眉拳影响甚广。流传在河南省开封市一带的峨眉拳,长短并用,攻防兼具;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倏忽神奇,变化万方。故峨眉拳经中  相似文献   

7.
刘连洋 《精武》2006,(8):8-10
1.探海挥月双抱拳2.英雄提袍懒扎衣3.猫行三步迷敌踪4.二郎担山打两边5.右起捶野马探槽6.弓步搭架探马拳7.大鹏展翅傲必州8.虚身叶底去偷桃9.古树盘根推山掌10.金鸡独立探马拳11.大鹏展翅乾坤旋12.二郎担山打两边13.右提炉千钧坠底太祖拳,亦名太祖长拳,是在山东莱州一脉流传的古太祖门武术,又名少林门梅花支系。该门武术以太祖拳为母拳,初学入门之始,太祖拳法作为入门根基,需要练习一年左右,方可再习它拳。相传太祖拳法共三十二势、一百单八招,其拳路分三节四段,每一节段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套路。下面按本门原传势法,将太祖拳法第一段录出,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少林五行八法拳源于宋末元初的“少林大金刚拳”明末清初与秘传于少林寺的“五拳”相结合,经数代传入逐步完善,至清末成为独特北派风格的少林五行八法拳。 其内容有108势、72势少林五行八法学,少林大金刚拳,十八罗汉掌三部拳法:少林十大功法中国秘传长寿功两部功法。此外,还有少林镇山棍、步战刀、提炉枪、紫微棒、金刚大刀、金锤刺等器械套路。  相似文献   

9.
李龙 《武当》2009,(6):6-7
佛汉内家拳属于少林派系,相传起源于南北朝梁武帝大通(公元527年)年间,达摩禅师东游汉土,人住少林寺,将佛法之宝传留少林寺住持,该佛法神功遂成为少林寺镇山之宝。佛法神功历代为少林武僧秘密传习。从此,佛法神功被寺内高僧定为佛汉捶,以技击、养生、内功为特色,乃寺内看家护院之拳法,被尊为“少林暗藏门”。“佛汉内家拳”简称“佛拳”,亦称“佛汉捶”。  相似文献   

10.
林辉 《精武》2004,(10):12-13
八捶打法为万籁声老师传下的罗汉神打中的部分打法,称为"外八捶"。该打法源自少林罗汉门,由"江南第一腿"刘百川前辈传给万籁声老师。万籁声老师对罗汉门的打法评价是"正宗罗汉拳之神打,其来如泰山压顶,去如风扫落叶,拳腿都到,连冲带撞,可谓绝响"。但万老仍觉其缺少自然门的"圆滑"风格,因此在传授八捶时,融入自然门身法,使其刚柔圆活,技法更为精深。  相似文献   

11.
安在峰 《中华武术》2002,(10):34-35
目前关于十路少林拳(即“少林看家拳”)研究的文章及专著见有发表和出版,这是件大好事。但是,从目前所出版的有关专著和发表的有关文章来看,存在很多不足和错误。比如“少林看家拳”为了迎合少林寺之十三门、十三门卡、十三关卡、十三阵等“13”数,就将原十路少林拳改编成十三路,套路简化了许多,与原套路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田野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对河南省登封市特色拳种少林看家拳的起源、特点及传承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见解和对策,同时也为少林看家拳今后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参考与建议,希望这些见解和建议可以有利于少林看家拳更好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希望少林看家拳在维护地域特色文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虎拳擒拿,独特高妙,其以大力虎爪为基,佐以踢、打、摔、扑等法,沾身近攻,刚猛多变,轻可致敌筋节扭曲,重可致敌骨折肢残. 本文介绍少林虎拳擒拿十八手,招招擒敌,令敌束手,全要习练者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采用了典型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等,从字门拳与太极拳的文化渊源、技击、拳理、功法等系列的差异性分析,探寻两者的特殊性与相似性。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字门拳动作更小巧紧凑,手法穿插走圆,整体练习快慢相间,招式上比太极拳更具变化性。在技击上,太极拳强调螺旋劲和挥鞭劲,字门拳强调吞、吐劲,字门拳偏向于勇猛进攻,以攻为守,动作短而毒。而太极拳偏向于以守为攻,虚实相生,防守中暗藏杀机。功法养生上太极拳更注重丹田为核心循经络而运行全身,达到周身上下合为一体。而字门拳也强调养气炼丹,调节周身血液循环,但在筋骨、经络的内在修炼上未及太极拳系统全面。  相似文献   

15.
少北拳     
少北拳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发展、演变历史。其始源于唐代少林禅宗五大宗系之一临济宗,后经历代临济僧人及俗家弟子不断增补,至明代渐成体系。在这一沿革期间,较为著名的奠基大师主要有: 临济宗第三代俗家弟子,晚唐时期的园明上人。他是少北武术散招式的主要创建人之一,首倡十六形、二十四手、三十六招等相连变换运用。其所传短打各种招式,流传至今。 宋代隐居于洛阳同福寺的临济和尚性空法师。他是少北六合理论、六合拳的主要奠基人,所揭示的六根大法在  相似文献   

16.
刘连洋 《精武》2006,(8):5-7
一、山东太祖四大家1.山东莱州传承的太祖门武术莱州的太祖门武术由盛力先前辈传出,相传盛力先在营口一带得遇少林僧人传授少林门武艺精华,后在济南出任镖师,在青岛国术馆某练习所(拳房)任职,为“青岛三十六友”之一,后返乡莱州桥村传徒技艺,为莱州著名武术家。盛力先先  相似文献   

17.
泰拳的拳法分为五种,综述诸如: 一、刺拳;二、直拳;三、摆拳;四、屈臂勾拳;五、重击拳。泰拳的拳术,分为大招式与小招式两种。其中大招式有十五套,小招式亦有十五套。不少泰拳名师都以脚上硬功夫而著称,如全泰第二号拳师乃沙玛,号称“飞将军”,浑名“穿心腿”;老冠军狄西利,号称“通天膝”,1985年应邀赴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比赛,美方拳师因畏惧其脚上功底坚实而拒赛,结果他只能和同去的徒弟“小超人”差莫碧登擂台作示范表演。泰拳中的拳、脚、膝、肘都是招招凶狠的杀着,特别是坚硬的膝盖和肘  相似文献   

18.
通过查拳实用技法锻炼,有助于灵便身手,掌握套路中的招式、招法,提高表现套路中的格斗技巧;有助于体会套路攻防意识和动作的攻防含义。本文通过多年来对查拳的学习和研究,详细解读查拳的本质'用'与'打',以便提高习练者的攻防技能,使习练者具有在实际应用中所必备的技能,掌握防身制敌的有效本领,展示习武者的功力和内壮外强的体魄。  相似文献   

19.
罗汉拳,少林名拳之一,此拳仿罗汉之形,融罗汉之意,实战性很强,而且打法丰富多彩,如小罗汉手、大罗汉手、巧罗汉手、猛罗汉手、十八罗汉手、迷踪罗汉手、罗汉神打等等等,不胜枚举. 本文专门解析罗汉门之外八腿与内八腿,供读者参考.此十六招,风格独特,发力疾快,攻防灵活,招法连环,高低起伏,神妙莫测.  相似文献   

20.
我在月坛公园看雷老师教拳多年,与拳友交谈中,大家一致感到雷老师不仅武功纯深,而且文静谦和,朴实宽厚,以诚待人,在武术界中素负盛誉,我怀着敬慕的心情前去采访他。雷慕尼是湖北武昌人,他学习武术是少年时期在汉口开始的。起初跟汉阳人杨秀亭学少林门大红拳、小红拳。后来碰到练杨式太极的耿小山,跟耿小山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