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金宝山 《湖北档案》2005,(11):44-45
蒋百里与蒋介石同是浙江人,但不同族。早年蒋百里追随梁启超,矢志推翻袁世凯,晚年与蒋介石共事,任陆军大学代理校长。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渗透在许多历史事件之中,并从这个侧面反映着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2.
张港 《出版视野》2010,(3):38-39
现在许多影视作品,不管什么时间,都称蒋介石为“蒋总统”,这可不对,因为蒋介石离开大陆前就当过几个月总统。  相似文献   

3.
正认识蒋介石,需要把握他极其复杂而又多方面的特性对于蒋介石的认识,在大陆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蒋介石基本上还没有进入研究的领域,对他的评价是政治性的。80年代以后,大陆对蒋介石的评价开始发生变化,蒋介石的形象趋向于立体化与多面化,对他值得肯定的方面,如北伐和抗战时期的表现,开始不再吝惜笔墨,而给予如实的记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日前,蒋家第四代蒋友梅发律师函称婶婶蒋方智怡擅自处理蒋介石、蒋经国日记,有损蒋家其他继承人的权益,由此引发遗产及版权争议,致使《蒋介石日记》出版计划中断。两蒋日记的归属问题引起家族内部矛盾,也引起政界和学界高  相似文献   

5.
李济深(1885年~1959年),字任潮,广西苍梧人。早年毕业于北京陆军大学。曾任粤军第一师师长,黄埔军校副校长、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广东省政府主席等职,他曾受到蒋介石的重用,但又三次被蒋介石撤职。解放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他一生爱国反蒋,长期与共产党合作,是共产党的老朋友。  相似文献   

6.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军秘密在台湾部署了敏感的战术核武器部队,它让蒋介石面对中国大陆时安心不少,但美国却没有如蒋介石之所愿,将核武器真的投入到对中共的战争中去,这刺激了后来台湾当局跨出企图自行研发核武器这“危险的一步”。去年,台湾蒋介石故居开放了一批涉及此事的档案。  相似文献   

7.
孙凤鸣(1905~1935),抗日反蒋爱国志士,江苏省铜山县人。原名孙凤海,早年入伍当兵。因不满于国民党当局对外妥协、对内镇压人民革命的政策,渐萌谋刺蒋介石等党国要人之念。1934年在南京参与建立晨光通讯社,担任记者,以便能接近蒋介石等人。1935年11月1日,他乘国民党召开四  相似文献   

8.
赵石研 《新闻世界》2011,(10):211-212
作为一种社会批判理论,女性主义以其独特的视野诠释着整个社会中女性的生存姿态。20世纪80年代,西方的女性主义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进入到了大陆学者的研究范围,并于90年代中期被引入到了新闻传播学领域,从而引领着新闻传播学向着更为积极、平衡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蒋介石早年曾混迹于上海滩,与黄金荣、杜月笙等帮会头面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早在他20岁(1907年)那年,就由沪军都督陈其美介绍加入青帮组织。同年,仍由陈介绍加入了孙文创建的同盟会。从此,蒋介石走上了他投机革命的政治生涯。 1927年,蒋介石当上了北伐军的总司令,耀武扬威进入上海。“4·12”反革命政变后,将迫于强烈的舆论压力和国民党内部矛盾,不得不作出“引退”的策略。尽管如此,蒋介石昔日的那帮下至江湖旧友、上至闻人大亨仍以蒋在军政界的显赫地位引以为荣,甘愿鞍前马后为其效力。然而在蒋宋联姻期间,发生的杜月笙“劫持”宋美龄一事却  相似文献   

10.
北京国家图书馆所藏BD08679号氏族谱文书是研究中国古代士族发展的重要原始资料,备受学界重视。学界关于此文书年代的研究成果较多,但至今仍有不同观点。此文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文书的编撰年代做进一步的研究,认为该文书的编撰年代在唐朝初期,以贞观八年(634)最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2月,蒋氏家人决定把两蒋日记‘暂存’于胡佛研究所并授权其保存、开放。这是目前最完整的两蒋日记原始手稿。蒋介石日记从1917年到1973年。即蒋离世前两年;蒋经国日记从1937年到1979年,时至台湾民主化之前。”2006年4月27日,《南方周末》做此新闻报道,章并称:“今年2月,胡佛研究所对外正式宣布接受蒋家委托,保管两蒋日记。台湾政界及学界普遍感到震惊。台湾总统府国史馆馆长张炎宪大为惊愕,‘国史馆是法定的物管理机构,不能容忍两蒋日记流往海外’。”而相对于台湾政界学界,胡佛研究所研究员郭岱君——该所近代中国档案及特藏馆的负责人之一则不以为然,她认为两蒋日记属私人物品,蒋氏后人有权做出选择。日记为“暂存”,其核心是两蒋日记暂存胡佛50年,且蒋家可随时撤回。作为蒋氏日记的保有蒋方智怡(蒋孝勇遗孀)的回应则是:“我一直为这些历史件寻找适当的保存地点,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是档案保存能力及学术环境的公正与否。”  相似文献   

12.
罗中书 《今传媒》2013,(11):40-42
本文以2013年以前国际传播学界关于社会化媒体的研究为研究对象,着重回顾了不同类型的社会化媒体的研究重点,认为社会化媒体已经成为传播学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跨学科研究构成当前研究的主流。随着社会化媒体的蓬勃发展,未来的研究应在深度和广度上加以拓展。值得注意的是,在国际社会化媒体传播学研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研究论文极少,中国大陆的研究机构亟待提高在国际社会化媒体传播研究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3.
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传记文学勃兴,卓然而自成一家者有三:军旅作家权延赤笔触酣畅,颇负才气,借自身与“家族”优势,80年代中期一度在中国大地掀起“红墙文学”之热潮,成名较早。人们读其作品,耳目 为之一新。半途改行转向的科普作家叶永烈 笔耕甚勤,著作等身,如《四人帮的兴衰》、《毛 泽东与蒋介石》等不下数十部。宗道一则大器 晚成,犹如文坛“黑马”。10年来,其外交传 记、外交纪实的创作角度新颖,蹊径独辟,且 已成“垄断”之势,国内无出其右者。 1991年1月,宗道一的处女作《联合国 的四位中国副秘书长》一炮…  相似文献   

14.
《新闻记者》2007,(4):41-41
都市报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渐成业界和学界炙手可热的主题。这些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种。其一,新闻传播业界内的操作性研究,揭示了都市报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生产的基  相似文献   

15.
一代天骄电机巨擘──记蒋宗道和中国核工业电机运行技术开发公司本刊记者郎靖,冯昀1992年8月,中国大陆代表团一行32人,应邀参加“美国九二年洛杉矾发明大展”。在发明大会上展示了中国大陆的十几项发明成果。中国核工业电机运行技术开发公司总工程师蒋宗道在展...  相似文献   

16.
《大公报》与"西安事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洁 《新闻大学》2005,(2):31-35
新记《大公报》自1926年创刊始,以“四不主义”之主张,“文人论政”之立场,“公众、国家利益”之观点誉满华夏,却因抗战爆发前后昭然之“拥蒋反共”姿态而引后世诟病,其关于“西安事变”同期报道(1936年12月13日至1936年12月28日)向来是史家借以支持“拥蒋反共”论点的典型案例之一。就《大公报》在“西安事变”报道中的舆论导向, 学界已形成定论:吴廷俊称其为“高唱‘蒋之人才,绝无仅有’论”,《徘徊于民本与民主之间》。作者任桐认为《大公报》所持为“拥蒋立场”,几篇社评“又完全是站在蒋介石与国民政府立场上说话的文章”。[1]  相似文献   

17.
正张治中多年追随蒋介石左右,处在众多文武高官注目之中。张治中是蒋介石的心腹。他明知蒋终必失败,但却忠心耿耿,甚而为其吹喇叭抬轿子,"讴歌谀颂"提高蒋的威信。蒋介石对张治中也不薄。"淞沪之战"后,张屡递辞呈,蒋不批。最后准了还要他先履新(大本营管理部部长)后再走。抗战中的长沙文夕大火,给长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张请求"严予处分"。蒋宽恕了张,枪毙了长沙警备司令酆悌等三人,只给张一个"革职留任"的处分。1949年蒋介石发表元旦文告,宣布下野,准备和谈。张治中处境尴尬,特务毛森声言"准备用手枪对付他!"张治中拟返回西北。蒋介石再三挽留:"我既然决定下野,以后就要谈和,你怎么能走?你应该听我的话!"  相似文献   

18.
蒋介石时期:据《空军军事学术》载文介绍,20世纪50年代,台军以“反攻大陆”为基本方针,进行军事上的各种准备。但是1958年的金门炮战,以及后来大陆成功试爆原子弹和氢弹,使蒋介石的“反攻”战略化为泡影。  相似文献   

19.
从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台湾当局一直在利用广播,对大陆展开所谓“攻心战”。据悉,在那个年代,台湾当局不仅利用广播对大陆民众“攻心”,还借助广播指挥潜伏在大陆的特务。作为反击,大陆对台广播更是开展得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20.
据台湾媒体报道近,来,有关蒋介石日记的出版以及保管权的争议在,岛内引发热议。一九七五年蒋介石去世,日记由儿子蒋经国保管,一九八八年蒋经国病逝前,将蒋介石日记连同自己的日记一并交给其三子蒋孝勇。一九九六年蒋,孝勇故去,日记转由其妻蒋方智怡保存二。〇〇四年底"两,蒋日记被"送往美国交,由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暂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