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太平天国革命的推动和影响下,1858年(咸丰八年)至1872年(同治十一年),贵州西南部地区爆发了以回族为主,有汉、苗、布依、彝等民族参加的反清大起义.起义军以方形的白色旗帜为标志,故称“白旗起义”.白旗起义历经十四年先后占领了今兴义、兴仁、安龙、盘县、晴隆、贞丰、册亨、普安、长顺、望谟等县城,威震滇、桂、黔三省,给清朝统治以沉重的打击.贵州是我国多民族的省区之一,居住着汉、苗、回、布依、侗、彝、仡佬、水、瑶  相似文献   

2.
辽中京大定府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曾经是辽国(916-1125)的五个都城之一。据《辽史》记载,“圣宗尝过七金山(今宁城县大明镇九头山)、土河(今老哈河)之滨,南望云气,有郛郭楼阁之状,因议建都。”都城的形制布局仿照北宋都城汴梁,1008年(辽统和二十六年)建成使用。辽中京分外城、内城、皇城三部分。外城近方形,南北长3500米,东西长4200米,周长约15000米。城墙东、南、西三面有城门,外城正南门叫“朱夏门”。外城内有市肆、作坊、寺院,居民以汉人居多,此外还有回鹘人、女真人。内城位于外城中部偏北,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2000米,正南门为“阳德门”。内城设有官署、府库,还有接待外国  相似文献   

3.
回族是一个大分散的民族,回族文化人和回族文化著作也便呈现出一种大分散的格局,其间差异之大不说,单是搜集起来就不容易.数十年来,我南北搜求,集有数十种之多,今择其有代表性者,尤其是个人有所偏爱的部份,略作评述如下.内容侧重于回族文化,宗教方面,因为自己不懂,所以也就不谈或少谈.  相似文献   

4.
敦煌县唐宋时代属沙州,州治、县治皆驻沙州城,即今敦煌城,故址在今敦煌市沙州镇西党河西岸。县境居州境之西北部。归义军时期(晚唐至北宋)敦煌县境以沙州城为中心,南跨鸣沙山50里,北紫亭县为界;东至阶亭驿(今安西县芦墩)170里,与瓜州常乐县为界;北至碱泉戌336里,与伊州为界;西北至西盐池117里,与寿昌县为界,西盐池之西70余里即古玉门关,属寿昌县;西南至破羌亭(今俄博店)55里,亦与寿昌县为界,破羌亭西南65里即寿昌县城(今属敦煌市南湖乡)。总计东西112.5公里,南  相似文献   

5.
道州(今道县)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猿叟。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历充国史馆、武英殿协修、纂修、总纂及福建、贵州、广东乡试主考官。咸丰二年(1852)简放四川学政。其后主讲山东泺源书院、长沙城南书院多年。于学无所不窥,尤精小学及金石碑版文字,是清代正统派的汉学家。他又是清代杰出的书法家和诗人,草书尤为一代之冠。道德文章,炳耀一代。名之所至,谤亦随之,誉亦随之。  相似文献   

6.
简洁、凝练、克制而有分寸的文字如何写就?文言文篇章是磨炼文字功底的必读之物。在古意中探寻主题的侧面,在古文中聆听遥远的回响。如今,我们的心灵仍能与之共振,激起穿越千年的默契和声。作者简介李贽(1527-1602),号卓吾,又号宏甫、温陵居士等,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回族。明代晚期重要思想家、文学家。曾任河南辉县教  相似文献   

7.
试论何绍基的生平及其诗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何绍基,字子贞,晚自号猿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生于清嘉庆四年(1799)十二月初五日,卒于同治十二年(1873)七月二十日,享年七十五岁。 何绍基的一生大致可分为求学应考(道光十八年以前),编修典试(道光十八年至咸丰元年)、简放学政(咸丰二年至五年)和绝意仕进(咸丰六年至同治十二年)四个时期。他的儿童时代生活在道州。两岁前住道州东门本家,两岁后因父拔贡入都,随母“就育于舅氏”。  相似文献   

8.
云南回民起义太平天国时期一次重要的少数民族起义.1854年(咸丰四年)云南临安(建水)回族与汉族绅士争夺楚雄石羊银矿,双方发生械斗,清朝云贵总督恒春和云南巡抚舒兴阿挑拨民族关系,"护汉抑回",以致事态扩大.1856年姚州(姚安)、蒙化(巍山)、新兴(玉溪)、建水、激江、邱北、昆明等地,回民纷纷举行起义.在斗争过程中,回民军逐渐形成为两大支:一支以杜文秀为首,活动于滇西,以大理为中心;一支以马复初和马如龙为首,活动于滇东南,力量甚强.杜文秀攻占大理后,被起义军推举为总统兵马大元帅,建立农民政权,实行联合汉族及其它各族的改善民  相似文献   

9.
《邢台学院学报》2014,(2):29-32
邢台是传统汉人居住区,今境内却生活着上万回族。关于邢台回族的来源,至迟可追溯到元代。元初以来,回回人以各种方式迁入邢台并落籍入居,构成邢台回族历史来源的主体成分,明初、清末民初时期是回族迁邢的两个重要时期。几百年来,因为经商、战争、灾荒、移民等原因,各地回族陆续落籍此地,形成了今日邢台回族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0.
中外闻名的清华大学为什么以“清华”来命名呢?那是因为该大学所在地原为清代的皇家园林——“清华园”,所以就以园名作为大学名了。“清华园”之名乃清代咸丰皇帝所赐。清华园原址为康熙年间所修的熙春园的一部分。在道光年间,原来的熙春园被分成东西两个部分,西边的园子被起名“迎春园”,东边的园子仍名为“熙春园”。咸丰皇帝登基之后,就将东边的熙春园改名清华园了。  相似文献   

11.
甘南藏区是以藏、回、汉为主导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回族作为甘南藏区的第二大民族,在甘南藏区经济发展与民族关系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历史上回族的先祖最早于隋唐时期就已经出现在今甘肃乃至西北的大地上,而甘南藏区回族的出现则已经是蒙元时期的事情,并且直到明清时期才逐渐兴盛起来。纵观整个历史过程,可以说回族在甘南藏区的产生与发展充满了辛酸与曲折。  相似文献   

12.
“丝绸之路”上的商运活动究竟以长途直达还是以短途贩卖为主,这一问题往往被学术界所忽视。众所周知,张骞通西域后,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以后,中外商人通过这条交通线,往返于大秦、条支和中国长安之间。但古代“丝绸之路”的沿途是由几十个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和语言不通的国家所构成,商人出入境之不便,语言之不通,其困难是可以想象的。我们认为“丝绸之路”上的商运活动,是以短途贩卖为主的,因为短途贩卖活动之频繁,“丝绸之路”上出现了条条分支或岔道。本文仅对沿和田河纵贯大沙漠的古商道略作探析。史学界一般认为:汉的“丝绸之路”,分为南、北两道。南道以阳光(今甘肃敦煌西南)西行,沿着南山(今昆仑山脉)北麓,经鄯善(今若羌东)、且末、精绝(今民丰北)、扜弥(今于田东)、于田(今和田南)、  相似文献   

13.
戴熙(1801—1860年),字醇士,号鹿床、榆庵、莼溪、松屏、井东居士、鹿床居士,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后引疾归,主讲崇文书院。咸丰庚申(1860年)年末,  相似文献   

14.
儒潮 《教育文汇》2014,(22):47-47
巢湖市第一中学前身是明代建立的义学巢湖书院,旧址在风光秀丽的巢湖之滨、卧牛山麓,依山傍水,环境绝美,是明清两代全邑士子会文论道之所。咸丰八年(1858年),书院以战火再废;同治五年(1866年)邑人捐募资金重筑大堂五楹,东西文场四棚,龙门一道。  相似文献   

15.
物竞天择二义②.发于英人达尔文。达著《物种由来》③一书,以考论世间动植物类所以繁殊之故④.先是⑤言生理者,皆主异物分造之说;近今百年格物⑥诸家,稍疑古说之不可通。如法人兰麻克⑦、爵弗来⑧;德人方拔⑨、万俾尔⑩;英人威里士(11)、格兰特(12)、斯宾塞尔(13)、倭恩(14)、赫胥黎,皆生学名家.先后间出(15),目治手营(16),穷探审论,知有生之物,始于同,终于异,遗物立(17)其一本(18),以大力运之(19)。而万类之所以底(20)于如是者,咸其自己而已(20),无所谓创造者也.然其说末大行(22)也.至咸丰九年(23),返氏书出,众论翕  相似文献   

16.
丁宝桢(1 82 0— 1 886) ,字稚璜 ,平远 (今织金县 )人。道光二十三年 (1 843 )中举。咸丰三年 (1 85 3 )进士 ,授庶吉土。因母丧回乡 ,时桐梓杨龙喜起义 ,因组织团练镇压义军有功 ,授湖南岳州知府 ,又任山东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在山东为官十年 ,以整饬政事 ,革除苛政 ,治理黄河颇有治绩。同治八年 (1 869) ,捕杀慈禧亲信安德海。光绪元年 (1 875 )在山东创设泺口制造机器局 ,制造枪炮 ,是为山东洋务之始。次年升任四川总督 ,又创办四川机器局。为革除川盐“官发盐引、私商运销”旧制 ,实行“官运商销”法 ,一年所收税款达百余万两。又修…  相似文献   

17.
我国晚清著名的思想家、散文家冯桂芬,是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咸丰年间,他高中进士,在南书房担任翰林编修,相当于现在的书目编辑。这天,咸丰皇帝来到南书房巡视,  相似文献   

18.
势如破竹原文杜预向江陵,王浑出横江,攻吴镇戍,所向皆克。杜预与众军会议,或曰:“百年之寇,未可尽克。方春水生,难于久驻。宜俟来冬,更为大举。”预曰:“昔乐毅借济西一战,以并强齐。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无复著手处也。”遂指授群帅方略,径造建业。(选自《资治通鉴·晋纪》)注释:①杜预:字元凯,西晋杜凌人。晋武帝时为镇南大将军,公元280年,与王浑、王睿等分道出  相似文献   

19.
清代同治年间西宁回族撒拉族起义,事起教争。从咸丰八年(1858年)冬到同治四年(1865年),丹噶尔、南川、西宁、大通、威远、贵德等地教争叠起,两教回民互相仇杀,最后导致长达十几年的起义。教争的两派,一曰花寺,二曰大会(《丹噶尔厅志》卷一,  相似文献   

20.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英宗治平三年(1066),他两次以第一名贡于乡。次年,神宗即位,又以进士登第。历任叶县(今河南省)尉、北京(今河北大名)国子监教授,受到当时元老重臣文彦博的器重,并与大文豪苏轼结成了文字之交,成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外三人是秦观、张耒、晃补之),由于新、旧党争,决定了他一生的政治进退。元丰三年(1080),改官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六年,调监德州德平镇(今山东德平)。元丰八年,召为秘书省校书郎,修《神宗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