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是一种最伟大的情感,它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创造人类最伟大的珍贵的事物。"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而应该是一种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诠释。它可以使学生中的悲观者自强,后进者上进,自卑者看到希望,在学生心灵深处绽放出灿烂的花朵。智慧的师爱要学会宽容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相似文献   

2.
师爱无边     
王雁 《青海教育》2014,(11):12-12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一种最伟大的情感,它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创造人类最伟大的珍贵事物。”在近20年的教育教学之路上,我也越来越体会到,只有你真正爱孩子,才能引导孩子走在一条健康、快乐成长的道路上。师爱无边,就像一缕春风、一夜细雨,能在“润物细无声”中教育人、唤醒人、打动人,从而收获师生的心灵对话、情感的沟通、思想的碰撞。  相似文献   

3.
马卡连柯说:"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创造人类最伟大的珍贵的事物。"面对家庭教育缺失的学生,班主任要善于用爱点亮他们的心灵,给他们鼓励、宽容和温暖,用心灵教育帮助他们打造人生的柳暗花明。  相似文献   

4.
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创造人类最伟大的珍贵的事物。”打开陶行知文集,书页中洋溢着深沉的爱。它促使他由一个普通的爱国知识分子最终成为“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  相似文献   

5.
杨建铭 《现代语文》2006,(9):114-114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柯勒律治说,想象是一种创造新形象的精神。泊来斯考脱说:“简单说来,想象就是心灵的眼睛。”法国诗人波德莱尔说,一个没有想象力的军人,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士兵,但若统率三军,决不能克敌制胜。写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它需要多种功能,多方储备的高度综合。而想象力可以说是写作的生命力所在,它几乎贯穿在文章的整个写作过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写作离不开想象。在中学作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性思维,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就显得十分重要,它不仅能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同时还能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思想家黑格尔曾说:“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世界上的伟大事物都是靠激情来成就的。”很多优秀企业如微软和GE,其文化都强调了“激情”。激情是一个企业的原动力,同样,激情也是一个教师发展的不竭源泉。一个充满激情的教师,才会勃发生命的活力,洋溢青春的光彩。没有激情的教育是冰冷的、麻木的,它只会僵化学生的思维,冻结学生的灵气,窒息学生的创造。  相似文献   

7.
黄敏洁 《广西教育》2014,(17):94-95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儿童的教育》一书中说过:“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也就是说,通过教师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那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相似文献   

8.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也有人说教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烛光,学生美好人生的开端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使学生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的境界。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用爱心去感染学生,用良心去教育学生,他们才能把老师作为自己的朋友,无拘无柬,向你吐露真言。  相似文献   

9.
历史课堂创造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21世纪,中学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此,必须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挖掘其中蕴含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积极因素,全力构建适宜学生创造思维和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几年来,笔者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致力于创造教育的探索,偶有心得,在此抛砖引玉。一、营造问题式课堂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该归功于‘如何’”。可见,一切发明创造都源于问题的发现,成于问题的解决。我在教学中,按照启发式教学———…  相似文献   

10.
唐华春 《文教资料》2005,(2):128-129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正是因为有了爱,世界才能够和平与发展,才能够充满“阳光”。正是因为有了爱,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才有了永不衰竭的动力源泉,才有了孜孜不倦的探求精神和创造的喜悦。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是无法估价的,但爱心又是等价交换的,它是教师的无形资本,是教育者内驱力的源泉。俄罗斯伟大作家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教师能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十全十美的教师。”要做一个热爱学生的好教师,只有爱得真切而丰富、爱得科学而广博,弹奏好爱的乐章,才能…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研究性学习就是一种定位于教会学生“学”的教学方式。它是一种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特征的新型课程教学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12.
导放式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的开放式教学。它以语文知识教学为载体,以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为手段,通过创造一个生动,开放的教学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从而促进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最根本的它是一种教学理念,其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关键在于“导”与“放”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现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感到骄傲。”兴趣在学生求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经常、最活跃的因素之一,也是学习英语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4.
学校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认知能力,培养使他们终生受益的自学能力,还有一个更高的任务──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人类的创造活动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真创造,它是一种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首创;二是类创造,它就个人而言其成品具有首创性。学生的创造力并不单指在“真创造”中表现出来的能力,“类创造”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才能,在性质上完全可以与之相媲美。类创造是真创造的准备,真创造是类创造的发展。从实践上看,类创造往往表现在青少年时期:儿童拿起一支铅笔就可以给布娃娃打针;看见符号“~”,孩子们可以想象…  相似文献   

15.
赞可夫说过:“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魏巍在《我的老师》一中这样写道:“老师,您也许不知道,在孩子的眼里,您是多么的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这质朴无华的语言饱含一种最普通然而又是最深刻的情感和期待——公平,即学生需要教育的公平和公平的教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有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教育。”人在生活中获得的教育是最实在和最真实的,尤其是儿童的品德发展,必须在生活中进行教育。思想品德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道德行为.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生活的情趣,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焕发活力。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育与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的审美能力,从而既有利于激发他们对数学科学的爱好,也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创造能力。那么,什么是数学美呢?克莱因说过:“数学是一门心智的艺术与灵魂的音乐,数学的美就是和谐、简单、明确以及秩序。”罗素也说过:“公证而论,数学不仅拥有真理,而且拥有至高无上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这种美没有绘画与音乐的那种华丽的装饰,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最伟大的艺术家才能显示的那种完满的境地。”数学的美主要体现在简洁美、和谐美、对称美、统一美…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班主任是慈母———对学生饱含深沉的爱。”有人说:“班主任还应像严父———对学生严格要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不能总是牵着他的手走路,而是还要让他独立行走。”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班主任还应像教练员———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把受教育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开好民主生活会民主生活会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一种好形式。它有助于学生树立平等意识,培养民主作风,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学生们虽然共同生活在集体中,但由于家庭环境,个人经历不同,彼此之间有时相互理解…  相似文献   

19.
教育事业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是一种渗透着爱的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能和学生心理沟通,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不仅是一种间接的、无形的情感境界,更是一种培养学生情感和健康心理的力量。在教师中我们提倡要扮演好“三种角色”。扮演好“朋友”这个角色。各班以“师生架心桥”为内容开展活动。每学期开学第一天的第一节课为“师生情感沟通”课。教师以朋友的口吻与学生交谈,学生以朋友的心态面对教师。学生被教师的和蔼所吸引,教师被学生的童真所感染。例如各班开展的“我真想对你说”“老师我爱你”“老师,请你相信我”…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是通过现实的美和艺术的美打动学生,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