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文章旨在探讨译员是如何运用目的论来口译中国特色政治词汇,实现对外交流的目的。以功能翻译目的论为理论依据,对李克强总理的一场记者招待会现场汉英口译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与其它领域的口译相比,外交口译的特点要求在传译时措辞更严谨,译员会采取不同的口译策略,在目的原则的统领下,遵循目的论的"语内连贯原则"并选择性的违反"语际连贯原则",即是说为了产出内容能被听众理解,译员需要对口译中目标语作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显化是汉英口译中常用的翻译策略,但相关系统性的研究依然有限。文章试图从目的论的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出发对汉英口译中的显化现象进行解释、归类和总结,揭示两者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即目的论为显化提供指导,而显化也是贯彻目的论的重要手段。同时,文章在对口译实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目的论视域下汉英口译中常用的显化策略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系统性地理解显化、运用显化,实现交际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周爽  曾景婷 《海外英语》2014,(19):157-159
文章旨在探讨译员是如何运用目的论来口译中国特色政治词汇,实现对外交流的目的。以功能翻译目的论为理论依据,对李克强总理的一场记者招待会现场汉英口译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与其它领域的口译相比,外交口译的特点要求在传译时措辞更严谨,译员会采取不同的口译策略,在目的原则的统领下,遵循目的论的“语内连贯原则”并选择性的违反“语际连贯原则”,即是说为了产出内容能被听众理解,译员需要对口译中目标语作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文章旨在探讨译员是如何运用目的论来口译中国特色政治词汇,实现对外交流的目的。以功能翻译目的论为理论依据,对李克强总理的一场记者招待会现场汉英口译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与其它领域的口译相比,外交口译的特点要求在传译时措辞更严谨,译员会采取不同的口译策略,在目的原则的统领下,遵循目的论的“语内连贯原则”并选择性的违反“语际连贯原则”,即是说为了产出内容能被听众理解,译员需要对口译中目标语作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导游口译有着区别于其他口译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决定了目的论能很好地指导导游口译实践.导游口译的此种合目的性原则似乎与传统译论中追求"等值"的观念似乎背道而驰,但本文试图通过对导游口译在目的论框架下受到的文化制约与"等值"悖论进行辨析,让其在不同层面各得其所.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翻译目的论的渊源、形成、基本原则及目的论指导下评价译文的标准是符合翻译目的的合适性标准,重点阐述此标准是针对翻译动态过程的标准,在此基础上阐明口译的动态交际本质,并梳理了著名的口译标准。同时,尝试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列举口译标准突破的四个方面,即得体的服装语言、恰当的语调、平稳的语速、准确的语句。  相似文献   

7.
商标翻译有别于其他常规翻译,它是以广告销售为目的而进行的翻译行为。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框架,阐释商标的特点,并在目的论指导下提出商标翻译的原则,以及音译法、意译法和音意结合法三种商标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强 《海外英语》2012,(11):150-152
该文从目的论的语内交际法则、语际交际法则和目的法则出发,分别就汉译英中语言、文化和内容三个方面的显化现象进行分析,揭示目的论三大法则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汉英四字结构口译在语言、文化和内容三个方面的显化及其取得的交际效果,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四字结构口译的显化现象,探讨四字结构口译方法。  相似文献   

9.
商标翻译有别于其他常规翻译,它是以广告销售为目的而进行的翻译行为。本文是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框架,阐释商标的特点,并在目的论指导下提出商标翻译的原则,及音译法,意译法和音意结合法这三种商标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口译模式研究,就是对口译过程中的某些特定问题的指导原则、解决手段和方式所进行的研究。生态理论视角下的口译研究,就是研究在整个口译过程中,语言、文化以及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本文依据生态翻译学理论、口译生态圈的指导,提出口译的"新三角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从古至今,"龙"一直是中华民族神圣的图腾和象征。然而,"龙"的英译对应"dragon"在西方普遍被视为一种邪恶的怪兽。"龙"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是一个典型的汉语国俗词语。如何恰当地传达此类汉语国俗词语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对译者来说是一大挑战。以"龙"的翻译实践为例,归纳探讨汉语国俗词语的翻译策略,以期促进国际的交流和中国文化的传播。研究发现,翻译国俗词语时,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如原文的类型,译文的对象,翻译的目的,翻译"对等"的要求等,灵活采用直译、意译、直译加意译、音译、替代、还原、直译或意译加注、补述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从“客”族词看汉语中外来语素的能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外文化的碰撞,大量的外来词进入汉语,有些以语素的形式和汉语的语素构成合成词,随着使用频率的提高,已经难以辨认其“外来身份”。以“客”族词为代表,可以探讨这些外来语素的意义、来源及其能产性,使人们认识到汉语词汇系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政治文件中的很多事情极其微妙且涉及国家利益,所以语句的恰当与否至关重要。在政论文翻译中,译者务必紧跟原文语义和作者思想,将原文语境意准确表达出来,彰显文本“个性”是十分重要的。政论文翻译应该把握以下几个特点:(1)表达方式的多样性;(2)功能对等下的变通性;(3)不断创新的时代性;(4)发扬民族特色的文化性。  相似文献   

14.
汉语习语作为汉语中的精华和核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语言习惯、智慧和特点。生态翻译学是一种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核心,强调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中心地位和主导作用。利用生态翻译学,将习语翻译纳入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翻译生态环境)中重新审视,并结合具体实例,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原则的指导下,从单个词、整个句子以及篇章三个层次来使汉语习语译文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层面达到最高“整合适应选择度”,真正实现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15.
译者能动性     
关于“信”、“对等”等翻译准则的讨论,频见于译界同行诸多著述。然而,多数作者要么将探讨重心放在理论层面的思辨,要么着眼于译文谴辞造句方面的推敲。关于译者翻译过程中心路历程的剖析,目前似乎还未引起足够的关注。探究译者的思维过程,鼓励译者发挥其能动性,有意识地审视自己对原文本的解读过程扣对译语文本的再构过程,将有利于疏误的识别与修正。本文作者认为,译者能动性是保证译文质量,达到“等效”原则的重要保障手段之一,因而对翻译实践操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楚辞》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反映了典籍翻译的研究型特征以及译者传播中国文化的态度。以孙大雨《屈原诗选英译》为例,从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化五个方面探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管窥如何使《楚辞》的民族文化特色走进英语世界。孙大雨以源语文化为依归,采用了直译、意译、直译与文外加注、意译与文外加注、音译与文外加注、文内补偿等多种方法。“加注”参与建构了整个译本的意义生成,也是译者的文化翻译观在翻译实践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晚清时期,中西文化相互碰撞与融合.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译者竭力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达旨术”便是立足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并能有效引进西方先进思想,成功地将两者融合的一种翻译策略.启蒙思想家严复借此法宣传了济世救国的政治愿望.将严复“达旨术”放在晚清意译风尚盛行的背景下阐述,有利于准确理解其内涵.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吸收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嘉靖本蒙古文《三国演义》抄、刻本与满文译本、汉文原著的比较研究,进一步确定了240回《三国演义》蒙译本转译自嘉靖本满文抄本。继而,对国内外现存嘉靖本《三国演义》蒙译本的收藏、分布情况及其典型的抄、刻本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略述了嘉靖本《三国演义》蒙译本的翻译背景、译文特点以及在《三国演义》蒙古地区传播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9.
许渊冲先生认为译诗应力求传达原诗的"三美",而"三美"之中,"意美"最为重要;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也为诗歌翻译提供一定的启示。许先生的"三美"理论实际上契合了奈达提出并阐明的"功能对等"理论,换言之,诗歌翻译要实现"三美",就是要力求源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在意、音、形三方面的审美效应对等,而实现"意"的审美效应对等乃译诗之关键。由此,本文试将许先生的"重意美"观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相结合衍生出"意美对等"这一译诗视角,并以许先生对经典唐诗《春夜喜雨》的英译作品为例,阐释这一视角在古诗英译实践中所体现的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20.
综述各家对"转注"概念的不同诠释,提出对"转注"概念的理解:"六书"是根据汉字形体与所记录语词音义关系划分出来的汉字结构类型,"转注"的特点是字形中某个构件不能与所记录语词的音义相互联系,但可以借助"某省形""某省声""倒某""反某""古文某"的形式与其他相关构件联系起来,从而辗转与所记录语词的音义发生联系,使其字形能够解释其字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