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着重探讨《豆棚闲话》的小说场景"豆棚"对于小说的意义。它聚集各色人物,以乡野文化解构传统;与故事世界相互映衬,形成间离效果;而各则故事之间及故事内部看似散漫实则有内在逻辑,犹如藤蔓,自由伸展,扭结交错,构成有机的生命体。  相似文献   

2.
《豆棚闲话》不仅在形式上体现着对拟话本小说的创新,也在情节内容上体现着高度的艺术真实。作者艾衲居士从小说的叙述层面、背景层面、细节层面、举证层面入手,采用叙述者形象具体化、叙述方式层级化、人物身份背景与时代背景详细化、故事细节逼真化等多种手法,对小说中故事的真实性进行了精心细致的塑造,并利用文献与情节加以佐证,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以"豆棚"为框架、以十二则小故事为结构的亦幻亦真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豆棚闲话》是成书于明末清初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刊刻之初,因其故事奇特,思想深刻,结构新颖,颇为流行。一些故事中出现了叙述者与接受者的对话与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以往话本小说叙述者单向灌输式的讲述,使作者立场、故事意旨出现了摇摆与模糊,意蕴无穷。这与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似有相通之处,但学界对此几无涉及,笔者拟就此问题试做论述。  相似文献   

4.
艾衲居士《豆棚闲话》从多个方面表达了对明清易代的反思。首先,其叙述方式是话本小说中少见的双层叙述,从而在文本内部区隔出一个戏剧化了的书场,并以豆子的自然生长勾画出一个具有时间逻辑的叙述框架,建构了一个与统治集团不同的"豆棚秩序";其次,通过对历史的颠覆,揭示隐藏在正史背后的另一面,达到了对某些时局现象的嘲讽与批判;再次,《豆棚闲话》实际上从多个方面对当时社会秩序进行了反思与批判,形成了与"官话"对应的"闲话"空间,提出依循自然之理建构社会秩序的主张。  相似文献   

5.
《豆棚闲话》闲谈场景与传统话本小说说书场景的模拟有别,依托“豆棚”这一外化的背景与环境,艾衲居士构筑的闲谈场景遵循自然和事理的双重逻辑,在文本表现上突破了话本常格.小说集起首与收尾自然化、议论场景化、话题选择化,借助内部说书人与听众的交流消解了传统话本小说作者与读者的直接交流,令原本放空对象的交流有了指向,传统说书的独语也走向了闲谈的众语,形成众声喧哗.  相似文献   

6.
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创作极盛,《豆棚闲话》,则是其中较独特的一部拟话本小说,与传统话本相比,承现出变异趋势,本文从四方面试述之。一、独特,深刻的反思精神。二、尘世与幻想。三、“以不奇为奇”的新型叙事风格。四、“豆棚”意境-话本小说的新颖情境。  相似文献   

7.
《豆棚闲话·空青石蔚子开盲》以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夸张变形的人物形象,充满象征暗示性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作者艾衲居士在荒诞写作背后迫切想要表达的对世风日下、人情浇薄的明末清初社会的愤懑失望,他以荒诞手法痛切讽刺虚浮世风和丑恶人性。小说在神魔小说的外衣下夹带寄寓性讽刺的成分和片段,可以说是充满荒诞色彩的寓意类小说。  相似文献   

8.
艾衲先生的《豆棚闲话》是明清世情小说中的一朵奇葩,因为当时的社会现实不容许过于赤裸裸地辟佛老,所以他煞费苦心地施了很多障眼法,艾衲居士、紫髯狂客、天空啸鹤包括陈斋长其实很可能就是同一个人,《豆棚闲话》可以说就是小说版的韩愈的《原道》抑或《驱鳄鱼文》。  相似文献   

9.
《豆棚闲话》是清代一部不同于时的拟话本集.作品更注重娱乐性和趣味性。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以奇为美.多写奇人奇事而且构思奇妙:多翻案之作.内容上有奇创性.故事有强烈的趣味性:叙事方式独特.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风格幽默,读来令人轻松自如.  相似文献   

10.
《豆棚闲话》中《介之推火封妒妇》《范少伯水葬西施》《首阳山叔齐变节》等小说把过去的定案的历史故事推翻,借由平民百姓之口对故事中为人称颂的理想性正面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及观念进行了“反理想”的颠覆——即将儒家理想道德典范放进世俗生活之中,削弱他们身上具有的传奇色彩,这种改写和重构表明了艾衲对正史文献与传统道德权威性与纯洁性的怀疑、颠覆和解构,具有“反理想”性。与传统文人作为叙述主体不同,这样“众声喧哗”的叙述模式具有世俗性,作者借由平民百姓闲谈的形式解构儒家道德典范的形象,借着“俗”的形式表现自己对“雅”的质疑和反思。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观测法研究了都匀市斗篷山旅游风景区的旅游承栽力。结果表明目前斗篷山旅游环境承栽力约为500人,管理人员不足是限制目前斗篷山旅游环境承栽力的主要因素;另外,由卫生人员人数限制的生态环境承载力、食物实际供给能力、交通条件、住宿条件也是影响斗篷山旅游环境承栽力的重要因素。同时研究表明,在斗篷山旅游区的建设上,各要素存在不协调现象。  相似文献   

12.
《豆棚闲话》的叙事中存有两个空间:一个是“私人空间”,即下层小群体认同的讲说故事空间;一个是“公共空间”,即陈斋长以儒家学说阐发为主的论辩空间。特定的历史情境导致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紧张与冲突,形成了两种空间分离的局面。尽管论辩的结果是“公共空间话语”以权力话语的形式压倒了“私人空间话语”,但作者认同的依然是“私人空间”里的话语,而把“公共空间”里的话语视为“迂僻之论”一笔抹倒。  相似文献   

13.
刘豆 《海外英语》2014,(11):189-190
Sherwood Anderson's masterpiece Winesburg, Ohio is often considered to be the first real modern American novel."Hands"and"Adventure"are two representative stories of this novel.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tries to do a brief analysis on the protagonists of the two stories by using the tripartite personality structure theory of Freud, aiming to get a deeper interpretation and the profound connotation of the stories.  相似文献   

14.
李锐小说叙事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锐小说作品的叙事结构极有特色,综合来看,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即钟摆式结构、众星拱月式结构、时空交错式结构和多线并置式结构。通过对李锐小说叙事结构的分析,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隐藏在文本结构背后的丰富意蕴和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5.
金原瞳,日本80后女作家,自幼性格叛逆,少女时期既放弃学业从事文学创作。在其成名作《裂舌》中,金原瞳大胆地描写了身体改造和情爱的故事。通过描述新生代男女主人公怪异的言行举止,揭示日本另类年轻人群体的生活情境,表达了作者对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并试图倡导理性的复苏和家庭社会责任感的回归。  相似文献   

16.
晚清上海租界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中所发生的积极与消极作用学者们论述的较多,而从文学的角度来研究上海租界对小说的影响,人们探讨的还不够深入。晚清小说的繁荣以上海为中心,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租界的存在。其中的报载小说的迅速发展又促成了古代小说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7.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被誉为"伟大的寓言家和短篇小说大师"以及"当代最会讲故事的小说大师"。辛格的短篇小说如同一个微缩的世界、一个神奇的魔盒,真实朴素的犹太人民,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寓意深刻的道德阐释,全都汇聚于此,这也是其文学成就所在。本文运用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分析辛格短篇小说中的第一人称叙述者,探讨其蕴含的文化哲理及其精湛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人鬼恋小说中塑造的女鬼形象,是现实世界的反映。人鬼恋故事中具有丰富而深刻、明确而复杂的精神内涵,这种内涵更多的表现在女性意识方面。  相似文献   

19.
凌鼎年是中国当代微型小说创作中成就最突出的作家之一,他的微型小说题材丰富,作品有着深刻的内涵,富有启发性。作家善于采撷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节,精心构思扣人心弦的故事,在引人入胜的情节中,隐寓着作家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对教育的沉思。语言典雅流畅,行文用词富有新意,略带调侃意味,颇具艺术感染力。可以说,凌鼎年的微型小说大致可以代表当今中国大陆微型小说创作的艺术水准,其多样的题材、深厚的文化意蕴和对当代社会诸多问题的反映与反思都烙下了鲜明的时代印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