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儿童文学是阅读教育的核心内容 ,要重视儿童文学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把培养儿童阅读兴趣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从课程设置、活动安排、策略选择到阅读评价 ,多层面、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儿童文学的阅读兴趣的培养 ,可以真正提高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2.
杨红樱的儿童文学作品在近几年的童书市场上销量很好,她的创作原则是以儿童为本位,以本土原创为特点,其作品感动了中国儿童,充分显现出本土作家的创作优势,对于拉动中国本土原创儿童文学的创作出版和吸引更多的孩子来阅读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儿童文学的儿童性和文学性都决定了儿童文学的趣味性和审美性.一堂好的儿童文学课,不仅要传授儿童文学知识和培养儿童文学的阅读指导能力等各项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儿童文学作品回到美丽的童年,受到儿童情趣的陶冶和熏陶,感受到孩子的可爱.一个儿童文学课老师,应该从美育的角度切入,突出文学性和儿童性,想方设法让你的每一堂课都充满欢乐的笑声或晶莹的泪花.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媒介的发展,儿童文学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媒介环境改变了儿童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及阅读方式。  相似文献   

5.
正值烟花三月,第二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在春光明媚的古城扬州隆重举行。近20位来自海峡两岸的儿童文学作家、语文教育专家到会报告和上课。近千名热心儿童阅读的校长和教师也参加了本次论坛。开幕式上,_扬州市梅岭小学的学生代表宣读了设立“中国儿童阅读日”的倡议书,倡议书提议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中国儿童阅读日。第二届小学生亲近母语读写大赛现场总决赛也在大会开幕式后举行。小选手们反应敏捷,妙语如珠,向在座的嘉宾们展示了他们开展读书活动的丰硕成果,激起了全场阵阵掌声。大会期间同时开展了书香策划分论坛、书香教师分论坛、儿童文…  相似文献   

6.
儿童文学体现了成人与儿童两种审美意识的互补与融合.本文从儿童观与儿童文学的审美意识,儿童情趣与儿童文学的审美意识,儿童文学创作与儿童文学的审美意识三个方面对儿童文学中的审美意识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教育离不开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离不开教育.儿童文学对于儿童具有审美教育功能.这些教育功能可以从儿童文学读者审芙倾向得以体现.儿童读者的儿童文学审美倾向主要有:愉悦性、游戏性、生活性、模糊性.  相似文献   

8.
儿童时期对于人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儿童文学恰恰是满足儿童求知欲的精神食粮,是儿童成长的关键。国外存在着大量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亟待呈现在中国儿童的视野范围内,儿童文学翻译因此引起了大量的关注。接受美学理论这一文学理论的出现,为儿童文学翻译理论发展注入了新鲜力量,对儿童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本文以张白桦的《格林童话》译本为例,首先对接受美学理论进行介绍,再试图探寻该理论指导下儿童文学翻译所需遵循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儿童文学作品中,爱的主题与自然主题、顽童主题一起构成了儿童文学三大主题。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父亲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建国六十年来中国儿童文学在对父爱主题与儿童成长的书写上,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改革开放以前作品中的父爱主题与儿童成长的书写主要集中表现在革命斗争的叙事中,1980年以后对父爱主题和儿童成长的言说更加丰富和多面;进入新的世纪,青年儿童文学作家更多的关注新的环境-FJL童成长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红色儿童形象在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中一直陪伴着中国儿童的成长,影响和激励几代少年儿童奋发向上,其独特的精神指向和深刻内涵品质感染着无数小读者,成为几代人的榜样力量,是红色革命文化历史传承和宝贵的精神遗产。新时代红色儿童形象塑造应在继承传统成功经验基础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正确理解“成长本位”之于中国儿童文学与红色儿童形象塑造的意义,平衡文学形象塑造的艺术性与社会性,在两者互动所产生的正负效应中,将红色儿童形象置于新时代的特殊语境中,将塑造新时代红色儿童形象自然融合于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化创构中,使其精神指向和价值旨归更贴近中国儿童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儿童是社会的未来,未来的希望。儿童对社会的认知能力与心智发展的程度与其早期所接受的教育息息相关。每个孩子的童年应该是欢乐、自由的,阅读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份奖励,一种享受。作为世界工业发展领头羊的英国,首个产生了自觉的、自成系统的少儿文学,同时还推出了少儿文学出版机制。由此看来,经济地位决定上层建筑。当代英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文学的繁荣尤其童话之花艳丽绽放。英国儿童文学内涵独特深远,对世界各国有着功不可没的贡献。本文主要从英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入手,阐述了当代英国儿童文学的特点及创作理论。  相似文献   

12.
茅盾一生热爱儿童,五四时期为中国儿童翻译了许多外国的儿童文学作品,从目的论的角度通过对翻译目的、文本选择、翻译方法等方面可以看出茅盾在其翻译活动中的策略再现。  相似文献   

13.
学前儿童的认知决定了学前儿童欣赏文学作品的特殊性,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的课程教学中,必须根据学前儿童的特殊审美方式,培养学生具备“讲”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去“讲”,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们爱上“阅读”,为他们开启文学之门.  相似文献   

14.
儿童文学与儿童素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文学是创作者提供给儿童的精神产品,儿童文学在儿童的生命成长中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儿童文学对于儿童的健康人格的的养成,对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对于儿童言语品位的提高,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乔继英 《职大学报》2009,(3):55-56,52
儿童文学是创作者提供给儿童的精神产品,儿童文学在儿童的生命成长中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儿童文学对于儿童的健康人格的的养成,对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对于儿童言语品位的提高,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文学创作就是作者用来表达自己情感与思维的一种形式。儿童文学则是针对儿童的心理状态以及情感状态形成的一种文学种类。目前,儿童文学作品的形式已经完成了从寓言式向儿童话式的发展和转变。在儿童文学描述的世界里,我们看到的是童年的美好,是童年的回忆。儿童文学的创造模式的多样性也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的内容。本文对现代文学中儿童文学的创造模式进行了浅层次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儿童文学产生于现代化程度较高的西方,其在中国的引入不仅开启了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大门,更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性的基调。周作人作为五四启蒙运动的参与者之一,他在各种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活动中曾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尤以其具现代性品格的思想最为突出。本文通过对周作人进行西方儿童文学翻译时的思想主张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其儿童文学思想中的现代性品格,以及现代性品格的形成,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民间童话故事以其故事的传奇性受到历代儿童的欢迎,尤其是道德教育、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对儿童的健全人格和精神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挖掘民间童话故事的价值,是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一项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为中国的翻译理论建设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他把翻译事业和民族文化的复兴与改造国民性结合起来,从用科幻小说开拓国民思想的归化编译到为中国文化能从西方文化汲取更多营养而采用的原汁原味的"宁信不顺"的直译,尤其在做儿童文学作品翻译时,鲁迅重视儿童发展,从立人出发,翻译具有童真童趣的儿童文学作品,用儿童的语言采用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翻译策略,体现了儿童本位的翻译观。不同时期,鲁迅的翻译目的也不同,在特定目的下采用的翻译策略也有变化,这些都与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理论不谋而合,弗米尔的目的论主旨在于译者要根据译本的目标读者的需求而采用适合的翻译方法。比如直译、意译或是编译等翻译策略,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性,译者首先要明确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敬畏更上一层,对于自然的保护工作势在必行。儿童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因此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生态伦理对于教导孩子敬畏自然、保护自然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中国与英美国家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生态伦理进行对比,以探讨儿童文学作品中生态伦理建设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