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行政合同在我国的出现根植于体制改革,国家希望通过行政合同方式,将国家要达到的行政目标以合同形式固定化、法律化,使双方的权利义务更加明确,同时使政府从大量繁重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也更易于调动合同相对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笔者主张将行政合同纠纷纳入行政诉讼的轨道予以解决,理由在于:行政合同是双方“合意”的结果,同时它签订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行政目标。  相似文献   

2.
行政契约是现代社会一种富有弹性和生命力的新型行政管理方式,是权力因素与契约精神的有效结合,因而被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并广泛运用。行政契约是行政主体与相对人相互协商达成的合意,体现了契约的合意性、对等性以及意思自治性;另一方面,行政主体在契约中仍保有公权力的身份,以确保公共利益的实现。为促成行政机关完成预期的行政目标,就必须赋予行政机关在契约中享有适度的行政特权.使契约朝着行政机关预期的方向发展。权力天然具有侵略与扩张的本性,如果行政主体在行政契约中的特权没有受到有效的控制和规范.就可能导致行政主体滥用特权,行政官员腐败,损害公共利益或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使契约滑向具有单方性、强制性的行政命令,因此需要对行政契约中的特权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3.
行政合同是国家行政管理民主化的具体体现,行政合同的行政性决定了行政主体特有的优益权,为了平衡行政合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得对之进行必要的控制,并建立行之有效的行政合同救济制度,保证行政合同制度的合法、有序、有效。  相似文献   

4.
推行行政指导与行政合同,有利于实现政府与企业优势互补,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行政管理的民主化,促进社会主义政治发展,行政机关为了避免任意指导或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滥用特权,必须以实现行政管理目标为职责,力求公正与合理。  相似文献   

5.
《邢台学院学报》2015,(4):72-76
现行的行政处罚制度仍以权力的强制性手段为核心来调节行政法律关系,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地位依旧相差悬殊,行政不公的现象层出不穷,行政相对人的平等夙愿与对行政主体处罚过程的心悦诚服难以得到满足,这与追求现代行政法秩序、公平效率与自由的价值取向相背离。若将发端于契约自由的合意理念引入行政处罚中,必然有利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从而实现行政权与相对人权利在总体结构上的平衡。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有若干规定体现了合意理念,但其法律规定模糊不清。应以立法的方式明确并充实合意的规定,构建行政处罚的合意制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行政合同制度尚不完善,行政优益权理论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不符,且与依法治国的基本目标相悖,不宜作为我国行政合同制度的基本理念。应当以行政合同规制理论作为行政合同制度的核心理念及指导立法和司法实践的理论基础。可通过程序和实体上的规制对行政合同主体行为进行规制。在行政合同纠纷解决中,应当以公平和效率并重为原则,可通过行政主体的自行执行或由当事人直接申请人民法院执行,同时建立专门的行政合同诉讼制度来完善行政合同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7.
互动性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在行政行为的形成、行政行为的过程、行政行为的目的与客观效果的实现的一致性等方面采取互相促动方式,通过制约与激励机制,为实现公共利益与私益的最大化而由行政主体作出或由双方合意而作出的行政行为。按照互动程度不同,互动性行政行为分为成立型、过程型和激励型三种。可接受性原则和信赖保护原则是互动性行政行为的基本原则;互动性行政行为打破了传统的行政行为效力规则,在法律救济途径和承担责任主体等方面具有独立的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8.
教育行政法治化初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行政能否实现法治化,决定着依法治教能否真正实现,教育行政法治化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教育行政主体法治化,教育行政主体的编制和行政职权必须依法设定和授权;二是教育行政行为法治化/教育行政机关必须依法实施行政管理,实现教育行政立法、教育行政措施、教育行政处罚和教育行政强制执行的法治化;三是教育行政监督法治化,有关监督机关必须依法对教育行政主体的管理活动实施监督,实现教育督导、教育行政监察和教育审计的法治化;四是教育行政救济法治化,教育行政机关必须依法对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受到损害的合法权益予以恢复或赔偿,实现教育中的申诉活动法治化和教育行政复议法治化。  相似文献   

9.
许青云 《天中学刊》2003,18(3):16-19
我国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是:行政机构臃肿,部门林立政令不畅,权利集中缺乏监督,机构设置比例失调,运转不灵效率低下,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等。改进的对策是:采取切实措施,提高行政效率;实现行政管理方法的创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主要是强化管理主体、优化管理客体、内化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0.
合同指的是平等主体的双方基于真实的意思表示对各自的权利义务加以规定的契约。行政合同顾名思义属于合同,但又不同于民事合同,主要体现在行政合同主体的优先权;行政合同中行政主体的优先权包括合同的单方解除、变更权、对相对人的选择权及行政制裁权等等;行政机关往往为了公共利益与相对人签订行政合同后不得不行使优先权,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甚至一些行政主体为了自身利益违法行使优先权,不仅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更加损害了国家利益,因此加强法律法规对行政合同优先权的规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