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月的温外嗬瓯海区,从城镇到乡村,从机关到企业和村庄,到处可见唱歌的队伍;阵阵嘹亮的歌声,飘响田野,飘向山区,飘向明净的蓝天……  相似文献   

2.
“月亮船,载着你载着我,载着我们的梦想飞向远方……”时间到了,轻柔的音乐合着深情的朗诵响起来,一个美丽的童话境界一圈一圈涟漪般荡漾开去……镇江新闻台“红领巾”的广播瞬间传遍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3.
海儿 《新闻天地》2008,(7):59-59
多少回,我潸然落泪是看到你,五星红旗忘不了你哟,庄严升起从上甘岭到奥运会从天安门到联合国从东西沙岛到南北极地……今天我又见到了你风尘仆仆几分憔悴你飘扬在小镇漩口那惊悚的断垣门楣那是一座小楼的门楣前几天你还安详矗立楼屋里大人门歇息门楣下娃儿们嬉戏突然窜来了魔鬼  相似文献   

4.
“当我胸前挂着记者证,得意地走进人民大会堂,在几个门卫审视的目光下昂然进入东大厅时,我感到轻松极了,再不用眼馋别人有这样的权利了。”——这是南方一位晚报记者到达北京后发回编辑部稿件中的一段话,它是第一次获准参加“两会”报道的几十名地方记者的心情的真实写照。然而,在与人力、物力及经验等各方面都得天独厚的首都新闻机构的同行们竞争了几天之后,这位记者又发出了另一番感叹:“我们面临的压力和困难实在太大,不过收获也很大。这次进京采访,总的感受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滋味”有酸,有苦,有涩,更有甜……“所有的本事都使出来了弦当云南《春城晚报》记者王达和云南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玳琨从  相似文献   

5.
有几个问题一直缠绕心头: 出版人是干什么的?出版图书图什么? 你这个出版社办了十几年,在全国排位如何?你的图书市场占位怎样?你的好书文化品位怎样? 你恪尽职守了吗?你做到创新突破了没有? 你违规、违法、踩雷、触礁了没有? ……  相似文献   

6.
最贵的宝石     
从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天.我就压根没打算找个正当的行当。我讨厌做科学家.年纪青青的就一脑袋白毛,每天掰着手指数着死多少脑细胞更讨厌做什么半吊子电工.据说只相当于中层知识分子程度.而工程师更象一个棒球小子.顶多也就扛个电锯,跟木匠似的,顺便说一句.上班族我也鄙视.他那身白大褂佩领带实在太象乡镇医务所中医科的大夫了……  相似文献   

7.
室内:两帧条幅,垂几许诗情画意;窗外:几袜梧桐,传几终绿的汛息.她爱安静,常常把窗户紧闭;她说:编稿子象蒸馒头,最怕蒸笼透气。她也爱喧闹,每每把窗户洞开!施说:文章也有生命,需要新鲜的吸呼:…客宫会矍昌|卜陌涕一本台历,一部电话,她的写字台很小很小,她的世界却很大很大.电话传递寿空间,台历撤tj)着时间,更有那教不清的稿件,同她热列一地交谈。稿件一页页俏开,象一条录像磁带,写宇台走一方巨大的荧光屏,映照出色彩瓜娴的时代:…她的额头勺流着晶︸丫的汗;她的笔头,流着红色的汗。电话铃响了,记者从远方向她发稿,捷报:又一座高炉点火,电话线…  相似文献   

8.
连续三年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的某仓库,流传着这样几则库领导关心新闻报道的故事。颜政委送邮票说起送邮票,这还要追溯到1994年初政委颜廷贵刚到仓库报到时,为战士送的第一件“礼物”。颜政委到仓库任职的第二天晚上就“拜访”了报道组,一进门,就对报道员小李说:“这则元邮票是我送给你的,希望你的稿子别寄不到报社就被退回来了……”小李莫名其妙地接过邮票,政委怎么会知道邮局退稿的事呢?后来,小李从张干事那里才得到了谜底,原来,颜政委刚到仓库的第一天晚上就去报道组了解情况,还未进门就听到报道员小李说:张平事,…  相似文献   

9.
洋洋洒洒     
不知怎么的,看了《九零年、北京、“熊猫”》这篇亚运会侧记(新华社汉城十月五日电),我老想起这样一句歌词:“这纷纷飘坠的音符……”一篇新闻,能象一首优雅的歌,回旋曲般地萦绕在心头,在我,这还是第一次。而这一次,就足让人欣悦的了。  相似文献   

10.
2008年的清明节前后,山西这个历来雨水并不丰沛的省份,却连续下了几场雨量大大超乎往年的春雨,常言道:春雨贵如油.然而,忻州原平市崞阳镇庄头村的村民们却无论如何也没能高兴起来.反而更加重了这几年笼罩在他们心头挥之不去的阴霾……  相似文献   

11.
记得三月间,妻子从娘家韦楼村回来伤心地对我说,邻里韦学梦娶儿媳,汽车响器都用上了还嫌不阔气,又请了几挺“三响枪”,结果枪崩了,伤着三人,一人被炸得血肉模糊。喜事倒成了丧事!我一思量,很有报道价值,对那些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人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我就急急地从妻子嘴里“掏”得“五个W”,匆匆成稿,发了出去. 一个月后的一天,妻子举着收音机激动地向我喊道:“喂,广播了!”我仔细一听,懵了——咋成了别人写的啦?原来俺“学习班”里的学员郑朝广也得到了这一消息,他可不象我这样急燥,为采访当事人他跑韦楼、上医院折腾了几趟,写成以《说说俺花钱买苦头的体会》为题的来信,也投向了河南电台。虽说我发稿早好几天,但他的稿件角度新,情节生动,比我的强多了。  相似文献   

12.
三十年代中期到四十年代末,中国新闻界的星空里曾升起了一个灿烂的星群。范长江、杨刚、徐铸成、彭子冈、浦熙修……,这几位明星记者,组成了一个堪称为星群的集体,在黑暗的国统区里,他们代表着光明,代表着进步,昭示着新中国曙光将临。他们曾经光耀了整整一个时代。然而,他们也象启明星一样,在新中国初升的晨曦里暗淡、消失了……。有过许多关于星群升起的纪录,更有过无数对星群的礼赞。但这里我们要说的,是星群的暗淡与陨  相似文献   

13.
送报记     
“嘀嘀……嘀嘀……”急促的闹铃声把我从梦中唤醒,真想再睡一会儿。但想到要确保十六大河南代表团成员及时看到当天的《河南日报》,便睡意全无。来到办公室,看到司机姜师傅已在等候,心中油然升起一丝敬意。“昨晚睡得咋样?”我问。“唉,别提了,心里老想着送报这事重要,不敢耽误,一晚上醒了好几次。”“你咋不定闹铃呢?”“定了,我想定5点钟起床,谁知道闹铃4点钟就响了,定错了。这一折腾,想睡再也睡不着了,干脆起床。”一路说笑,不多时来到报社印刷厂楼下。为了做到万无一失,前一天办公室几位同志共同商量制订了三套送报…  相似文献   

14.
暮春时节,来到海防四连蹲点,最先引起我注意的不是咆哮的海浪和呼啸的海风,而是高大、粗壮、挺拔的木棉树。此时,木棉花绽放正旺,酷似一只只火红的风铃,骄傲地挂满了笔直的树杆上,仿佛响青春奔放、活力四射的铃声。从机关到基层,这次能实实在在地在连队住几天,过一段久违的连队生活,时时置身生龙活虎的兵阵,一切都很陌生,一切又是那么熟悉。每天夜晚,我枕着风声涛声,闻着兵的鞋臭味和汗味入梦;清晨,哨声准时把我从梦中催醒,昂扬高亢的口号声振作了我一天的精神。海边那一轮初升的红日,更给我增添了无穷的力量。我不由合着兵阵的节奏,在木棉…  相似文献   

15.
艺术不是艺术家的艺术,不是美术馆的艺术,不是拍卖场的艺术,而是每个人心头的艺术,艺术就是人心,就是天道。如果在出版界谋职,很多行业中人一定会劝你,做出版不挣钱,如果你坚持不懈,或者在出版业中另觅小径,比如做艺术出版,行业中人更会劝你,做小众出版更挣不了钱。这就是中国出版业的寒冬现状,越来越多的人止步于大众出版的门前,更有越来越多的人止步于小众出版的门前,比如艺术出版。在中国,艺术被认  相似文献   

16.
女博士初进理发馆 1993.9、4 星期六 周末,又是个艳阳天,天高高的,湛蓝湛蓝的,有几片白云悠悠地飘着。我靠在椅子上,来美国一周来的经历、感受也像这浮云飘进我的脑际,却不能像云一样随意飘走。 “嘟……”电话铃响了。黄婕在那头兴冲冲地说:“去学校艺术馆看国产片,是tree(免费)的。”  相似文献   

17.
八年前的一天,我接到一封本社报检科批查的读者来信,信上说:“杜先生,拜读了你的《宣传转观念养牛大发展》这篇大作,觉得您更适合去做牛皮生意,一天收几张牛皮吹起来晒着,还算是干个正经活儿,总比您在报上说空话害人强……” 当时我刚任陕西日报铜川记者站站长,有个县请我去宣传他们的养牛事业。县领导带我乘车看了几个专业户,临走时县上有关部门给我一份全县养牛综合材料。我还特意询问写材料人所引用数字出处,回答说是一级一级上报的统计数。但消息见报后,不少  相似文献   

18.
回顾中国电视从无到有,从黑白到彩色,从中央、省、市两三套节目一统天下,到几十套节目上星,从靠屋顶天线接收,到卫星传输、光缆入户……短短几十年,观众对电视的需求已不满足于图象清晰了,频道多了,选择余地大了。这要求电视满足不同观念多种多样需求方面,做得更细致、更专业,更有针对性。 为此,从中央电视台到省、市(地)台都大刀阔斧整  相似文献   

19.
每当翻开自己作品的剪报夹,心中总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其中,尤其是那篇刊登在工人日报七版头条的《襄樊工务段“民心工程”聚“民心”》稿件,其采写经历让我终身难忘。记得那是1998年2月的一天上午,我到党委书记程卓的办公室里送丈件,当时,程书记正跟几个支部书记谈工作上的事,谈着谈着,程书记说的一个故事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原来,武汉有一个企业的工会主席到  相似文献   

20.
我是1982年担任新闻干事的,先是在团场,后调到师宣传处。几年来,我在工作中深深体会到:集体采写是提高通讯员素质,搞好通讯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在150团场刚当新闻干事时,当时团里通讯报道工作比较薄弱。团领导对此着急,我更着急,总想尽快打开局面。一天,我去请教当时的团政委魏国安。他说:“小伙子,要想办法培养一些人。”他停了片刻,原地兜了一个圈子,象在思谋,然后说:“咋培养呢?有空你就带上几个文教,到处去采访,回来一块研究如何写。这样,慢慢地你和大家都能提高了。”经政委这一指点,我茅塞顿开。说干就干,第二天我便找来6名文教干事,先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