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从创新所需的资金要素和技术要素角度分析发现,尽管成渝地区已在协同创新研发、科技金融市场一体化、技术市场协同等方面具有一定基础,但仍然存在地方财政创新投入引导功能较弱,社会资本支持协同创新投入机制尚未完善,技术要素市场协同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为此,建议围绕成渝地区主导产业及未来产业布局,共同强化财政创新资金投入和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协同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成渝地区技术市场一体化,协同完善跨区域技术交易与成果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2.
利用Sequential Malmquist指数方法评价中国29个省份1998—2012年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将其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纯技术进步和规模报酬变动,继而对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的差异及收敛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增长态势。其中,全部省份的高校科技创新均实现了技术进步,但高校科技创新纯技术效率则显著下降,且总体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在区域层面和省级层面均不同程度上存在空间分布差异;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的σ指标值呈现波动下降态势,并且各指标值均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最后,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需要吸引创新要素投入到创新中去。在这些创新要素中,人是科技创新的最关键因素。只有不断完善职务发明法律制度,保障职务发明人的合法权益,才能使科研人员的创新价值得到尊重,才能激励其创新积极性并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原动力。本文着重就完善职务发明法律制度的立法的可行性、职务发明人是否有权获得报酬、关于奖酬的计算等问题作了探析。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点在于创新驱动。目前京津冀形成了多层次的合作机制及协同模式,但还存在原始创新不足、体制壁垒制约科技创新要素整合、顶层设计尚不完善、科技创新市场化程度不高、科技创新带动作用不足等问题。在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合作方向及平台建设的基础上,从凝聚科技创新要素、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构建科技协作平台、共建创新驱动示范区、出台科技战略规划、探索跨区域利益共享、完善社会政策环境等方面,探讨首都科技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南京市江宁区通过深入开展创新型试点区建设工作,集聚创新要素,完善创新体系,强化协同创新,深化科技惠民,使江宁成为创业企业和研发机构的汇聚高地,实现科技创新投入大幅增长,创新创业人才高度集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创新竞争力显著提升,全区主要创新指标达到全省、全国领先水平,基本形成创新驱动型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新是建设创新型云南的重要动力。文章简析了云南科技创新在资源要素、主体、模式、服务与管理等方面广泛多元的特点,提出在科技创新要素广泛多元的基础上,云南科技创新要走差异化与跨越式发展道路,加快实现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中心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科技创新群体是合作创新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群体的协同创新效应是其优势所在.根据技术基础科学领域科技创新群体的特征和要素构成,在成员协同、要素协同(硕件要素和软件要素)、主体外部协同三个层面上,从微观到宏观地分析了技术基础科学领域科技创新群体的协同创新效应,探讨了其对技术基础科学研究发展的作用机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群体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从"顶层设计"出发,从整体层面系统性地提出了"破局"之策。其中,技术要素作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数据并列的五大要素之一,被特别强调要从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培育发展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发展路径,从要素协同的视角剖析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的整体区域特征及现存问题,总结归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的经验模式。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发展明显不均衡,尽管已在组织与制度设计、跨境科技创新协同、要素流动与共享、创新合作平台体系搭建等方面形成了特色经验与模式,但仍然存在体制机制有待完善、产业科技创新协同程度不高、要素流动渠道不畅、主体动力不足且协同性不强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完善科技协同创新协调机制、推进形成创新资源共享和开放机制、打造创新主体协同机制及建立协同创新资金保障机制等建议,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打破“三个地区、两种制度、三种语系”的创新要素流动障碍,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广州科技创新要素构成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广州科技创新要素集成整合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广州科技创新要素集成整合的总体思路:一个中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两大重点——引导科技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与扩散科技创新辐射能力。提出了科技创新要素集成整合的对策建议: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来消除传统体制带来的障碍,深入学习和借鉴深圳整合科技创新要素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在科技创新要素集成整合上实现重投入和重整合双管齐下,发挥政府在科技要素集成整合上的主导、引领和推动作用,重点支持和资助官产学研资捆绑紧密型的科技创新联盟。  相似文献   

11.
试析自主创新的环境制约及其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固然需要资金、技术、人才等相应创新要素的投入,更需要的是适宜的创新环境。我国当前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在文化环境、体制环境、供给环境、互动合作环境、市场转化环境等方面都存在制约,迫切需要通过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政策法规环境、促进创新主体互动合作、培养吸引创新人才、发展科技中介机构、加强创新文化环境建设等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研究了各创新要素与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关系,通过对近14年河南省的GDP数据、科技创新要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创新对河南省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作用,同时经济发展反过来促进创新活动。针对具体的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以下建议:对于科技创新不仅要加大资金投入,还要完善创新体制,更要选好创新结合点,才能进一步促进河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科技创新是我国资源型地区实现经济转型的关键驱动要素。以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为目标,构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并以2007—2013年面板数据为基础,主要运用因子分析法,通过纵向和横向分析,从科技创新基础、投入、产出和效益4个方面对山西省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实证评价,探讨山西省在资源型经济转型中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建设主要进展及对政策方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德方  周华东  陈涛 《科研管理》2020,41(10):81-88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发展方式转变历史性交汇,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向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亟需完善我国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发展历程进行了概要回顾,提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八部分构成,总结了我国科技创新政策在强化要素、加强主体、完善机制、培育产业、集聚区域、优化环境、扩大开放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并立足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和国内外科技创新发展趋势,提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思考和建议,包括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改进评价制度、完善科研人员激励政策、提升科技治理能力、推动高水平开放创新、营造公平竞争的创新环境等。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中国加入WTO,高等学校科技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不失时机的引入集成创新的理论,有助于通过知识、技术和管理要素的有机集成,推动高校科技工作的集成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集成创新的原理及其发展 集成思想体现了系统的指导,与科技发展的背景紧密相关。自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以后,许多学者沿着熊彼特思想重构经济理论,使创新研究内容更加丰富、完善。20世纪70年代中期,  相似文献   

16.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发展方式转变历史性交汇,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向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亟需完善我国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发展历程进行了概要回顾,提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八部分构成,总结了我国科技创新政策在强化要素、加强主体、完善机制、培育产业、集聚区域、优化环境、扩大开放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并立足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和国内外科技创新发展趋势,提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思考和建议,包括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改进评价制度、完善科研人员激励政策、提升科技治理能力、推动高水平开放创新、营造公平竞争的创新环境等。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推动海洋强国建设,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提高海洋全要素生产率成为新时期我国海洋经济发展重要驱动力。基于2007年—2017年我国11个沿海省市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分析海洋科技创新、海洋全要素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自我增强机制;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双向促进关系,相互促进效果较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海洋经济发展对海洋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大于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洋全要素生产率,海洋全要素生产率对海洋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通过发挥自我增强机制的提升作用,提高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全要素生产率的相互促进效应,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经济质量,促进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海洋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8.
依据2005—2014年西安市科技创新的面板数据,运用综合权重TOPSIS法分析西安市的科技创新能力,采用BCC模型、超效率DEA模型与Malmquist指数分析西安市的科技创新绩效。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以来,西安市科技创新的投入能力、产出能力与综合能力均呈现逐年提升的变化趋势,而科技创新的绩效水平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除2010年外,西安市的科技创新均为DEA有效,科技创新能力与效率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呈现逐年改善趋势。当前,西安市的科技发展仍然处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导致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下降,技术进步对科技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依据2005-2014年西安科技创新的面板数据,运用综合权重TOPSIS法分析了西安的科技创新能力,采用BCC模型、超效率DEA模型与Malmquist指数分析了西安的科技创新绩效。结果表明,2005年以来,西安科技创新的投入能力、产出能力与综合能力均呈现逐年提升的变化趋势,而科技创新的绩效水平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除2010年外西安科技创新均为DEA有效,科技创新能力与效率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呈现逐年改善趋势;当前,西安科技发展仍然处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导致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下降,技术进步对科技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泓欣  周燕 《情报科学》2017,35(12):96-101
【目的/意义】研究区域科技创新信息要素资源配置的影响因素,以期进一步实现区域科技创新信息要素配 置的优化。【方法/过程】选取2007-2015年面板数据,使用空间杜宾分析法分析对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 创新信息要素资源配置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结论】中国区域科技创新信息资源配置主要为科研投入 与信息化水平驱动型,并存在较强的空间集聚效应;区域信息化水平能明显促进本区域的科技创新信息要素资源 配置水平,但缺乏溢出效应,抑制了周边区域发展;研究与开发机构资金投入与对外开放程度对本区域有明显的促 进作用,而且存在空间外溢现象,能带动周边区域科技创新信息资源发展;而区域工业化水平对科技创新信息要素 资源配置存在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