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香港大学今年自行在内地招收本科生,17个省市共接获4848份申请,较去年激增逾倍,接近一半提出申请的学生,高考成绩超群。不过,港大表示,学校并不单纯以内地高考分数作为录取指针,面试表现亦属关键,最后录取的250人中,11名各省市高考“状元”因面试成绩不理想,被拒之门外。  相似文献   

2.
《四川教育》2005,(10):2-3
香港大学自行在内地收取本科生,共接荻来自17个省市的4848份申请,接近一半提出申请的学生高考成绩超群,不过.港大表示,学校并不单纯以高考分数作为收生指针,面试表现亦属关键.最后录取的250人中,11名各省市“状元”因面试成绩不理想被拒之门外。  相似文献   

3.
据新华社报道,今年在内地招收本科生的香港大学表示,学校并不单纯以内地考生高考分数作为招生指针,面试表现亦很关键。今年最后录取的250人中,11名各省市最高成绩的“状元”因面试成绩不理想被拒之门外。  相似文献   

4.
据新华社报道.今年在内地招收本科生的香港大学表示.学校并不单纯以内地考生高考分数作为招生指针,面试表现亦很关键。今年最后录取的250人中.11名各省市最高成绩的“状元”因面试成绩不理想而被拒之门外。  相似文献   

5.
一、香港大学内地招生英文面试的启示2006年是香港大学在内地招生的第9个年头。香港大学在内地的招生标准与内地基本按照高考成绩录取新生不完全一样。港大录取内地学生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考生高考成绩,二是英文笔试成绩,三是面试成绩。高考成绩并不是港大录取参考的最重要指标,反而考生的英文素养很被看重。考生面试成绩的高低则与考生现场发挥、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性格有关系。对港大来说,内地的高考成绩是衡量学生学术能力的一个参考指标。对报考港大的学生来说,高考结束后,首先要面对的挑战是英语笔试。今年与高考英语试卷相比,港…  相似文献   

6.
报考     
香港大学2011年内地招生300人在参加高考总人数呈下降趋势之时,2010年报名参加香港大学招生考试的内地学生却"逆市上升",达到9062名。学生第一志愿填最多的为经济、金融、会计,其次为工程、建筑及理学课程。由此可看出,香港大学的应用型专业,对内地学生非常有吸引力。2011年,港大将面向中国内地招收250至300人。港大非常重视面试,如果面试不能通过,即使高考状元也将被拒之门外。相关负责人表示,港大注重学生的内在素质,理解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7.
去年,香港大学在内地招生中拒绝多名高考状元的新闻,在舆论界引起很大的轰动。250个招生指标,竟容不下11位天子骄子,按照“阿甘事件”的逻辑,分明有违反程序正义的嫌疑。不过,港大的理由很明确:这些状元,属于“高分低能”,面试成绩不合格。港大对申请  相似文献   

8.
今年香港大学在内地初步招收了250名优秀学生,其中包括7名来自不同省市的高考“状元”,比去年多了2人。港大内地事务处总监黄依倩表示,今年录取的内地学生除高考成绩优异外,是否具备突出的综合素质也是考虑录取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杨金燕 《教学与管理》2006,(11):103-104
一、香港大学内地招生英文面试的启示 2006年是香港大学在内地招生的第9个年头.香港大学在内地的招生标准与内地基本按照高考成绩录取新生不完全一样.港大录取内地学生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考生高考成绩,二是英文笔试成绩,三是面试成绩.  相似文献   

10.
11名各省市高考最高分的考生,申请入读香港大学时被拒绝。港大拒收“状元”的理由是:港大对申请人的成绩跟面试表现同等重视,以免出现“高分低能”学生,校方主要考虑学生的英语能力、潜质、能否适应本港生活,以及对香港是否有贡献等,港大不会收录“书呆子”。港大的选才标准再一次拷问了教育部门提倡数年的素质教育之成效。给学生减负,改革应试教育在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喊了好些年头,可至今仍没有降温,一个重要原因: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稀缺的情况下,人们将第一名异化成一个代表成功、幸运、前程似锦的符号,而其作为一个可造之才的普通人身份被…  相似文献   

11.
今年香港大学内地招生堪称收获丰硕。截至目前,港大已确定录取内地省级高考头名11人,包括北京3名文科头名、上海和湖南文理头名等。高考已经结束了,围绕状元展开的招生竞赛激战方酣。人们注意到,香港大学今年又成为热门学校,而去年香港大学也录取了10名内地高考状元,  相似文献   

12.
子宜 《内蒙古教育》2005,(12):44-44
据报载,今年香港大学在内地招收本科生时,17个省市共提交4848份申请书,半数以上申请者为2005年高考成绩出众者,但该校最后录取了250人,11名省市的高考“状元”被以“成绩不理想”而淘汰。这无疑给那些热衷于打造状元、吹捧状元的、以当地有无状元为评价水准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相似文献   

13.
哈佛大学每年都拒绝国内的一些“高考状元”。理由是对隐藏在分数后面的综合素质不满意。11名内地各省市高考最高分的考生,申请入读香港大学时被拒绝。理由是学校对申请人的成绩跟面试等综合表现同等重视,以免出现“高分低能”的学生。德国著名的洪堡大学每年都拒收中国的一些“高考状元”。理由是对这些“好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满意。  相似文献   

14.
哈佛大学每年都拒绝国内的一些“高考状元”。理由是对隐藏在分数后面的综合素质不满意。 11名内地各省市高考最高分的考生,申请入读香港大学时被拒绝。理由是学校对申请人的成绩跟面试等综合表现同等重视,以免出现“高分低能”的学生。 德国著名的洪堡大学每年都拒收中国的一些“高考状元”,理由是对这些“好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满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去年,香港大学在内地招生中拒绝多名高考状元的新闻,在舆论界引起很大的轰动。250个招生指标,竟容不下11位天子骄子,按照“阿甘事件”的逻辑,分明有违反程序正义的嫌疑。不过,港大的理由很明确:这些状元,属于“高分低能”,面试成绩不合格。港大对申请人的考量,要全面考虑其英语的应用能力、学习潜质,是否适应香港生活,以及对香港是否有贡献,若是只求读书来港,完全不打算参加课外活动的“书呆子”,则不会收录。  相似文献   

16.
状元被拒?     
最近有一宗新闻,发生在香港,反而在内地议论很多。你猜是什么?就是内地学生报考香港大学,发生所谓“状元被拒”的现象。香港的大学自从1998年开始,由教育部批准。在内地招生。港大从最初的每年招收30名,到2004年扩大至200名,今年再增加至250名;招收范围也从京、沪、宁扩大到全国17个省市。今年报名的一共4848人,笔试英文过关的2521人。经过“面试”,最后选出250人。  相似文献   

17.
大多数人对香港高校的认知,似乎更多来源于近年频繁见诸报端的与内地高校“争夺状元”捷报:“录取线超清华北大”、“状元花落港校”,当然偶尔也会有“港大状元退学”等消息穿插其中。仅香港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两所高校去年便录取了35名内地各省市高考状元,让清华北大不得不惊呼“狼来了”。  相似文献   

18.
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今年内地招生,不在各省市设定招生名额上下限。香港大学今年计划在内地招收不超过300名本科生,内地应届高考生均可申报。录取过程中,该校会优先考虑申请人的高考总成绩、高考英语成绩以及在面试中的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19.
《教育文汇》2012,(9):14-15
内地尖子生报读港校热潮持续,香港大学今年录取“状元”数创下历史新高,最终录取的内地363名考生中,“省市状元”多达21名,为历年最多。  相似文献   

20.
教育动态     
香港各大学争相录取内地高考成绩优异考生今年香港大学在内地初步招收了250名优秀学生,其中包括7名来自不同省市的高考"状元",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