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民族的概念和民族问题的产生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统一体 ,它是长期的历史过程中 ,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的人们共同体 ,由于经济生活、语言文字、风俗习惯、以及发展历史的不同而形成的。关于什么是民族 ,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一书中作了这样的解释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民族差异是一种随民族的产生而形成的社会现象 ,不同的民族是根据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生产活动等社会因素划分的。有民族差异存…  相似文献   

2.
民族风俗习惯,是指一个民族在生产、居住、活动和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共同喜好、习俗和禁忌,它表现在饮食、衣着、婚姻、丧葬、节庆、礼仪等各个方面。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就是尊重他们的民族感情和民族心理,同时也是尊重历史和现实的表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的历史是各民族人民  相似文献   

3.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它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人类社会所有的特征。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相当的文化差异。本文试从不同的思维方法、生活方式、社会习俗等方面分析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的传统文化起源于风俗习惯,又寓于风俗习惯,风俗习惯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传承了中国的历史风俗习惯,积淀了丰富的中国传统美德。如,尊老敬老、亲情友情、勤劳节俭等。这些传统节日的民情风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闪民族之光于眼前,寓社会人生于瞬间,它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了民族的历史风貌和社会生活,是劳动人民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克服了种种  相似文献   

5.
浅析蒙古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的矛盾包玉柱所谓传统文化,我认为,就是一个民族繁衍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活动方式,是人类活动和养成过程的综合体现。其特点是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民族的共同文化。也就是说,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长期历史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它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人类社会所有的特征。不同的文化背影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有相当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7.
语言抽象地说是指交际过程中所用的一种符号系统,包括语音、语法、词汇。具体地说,指人们在交际过程中说出的话和写出的内容。语言是人类历史和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一个民族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社会特征。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相当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8.
风俗习惯是人类社会长期相沿积久成俗的社会风尚。是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心理的外在表现。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和继承性等特征。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独特而又丰富的风俗习惯,其中既有优秀的风尚习俗,也有落后的风俗习惯。孙中山在长期反帝反封建革命实践中,本着“作新国之民,图国力之坚强”利国利民的基本认识,对改造中国传统风俗习惯,建设近代化文明的新风俗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主张,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确对待和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处理好民族关系,增进民族团结的一个重要问题。坚持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主张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政策。   (一 )民族风俗习惯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民族风俗习惯,属于社会上层建筑范畴。通常指的是人们在饮食、衣着、家庭、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俗、命名、居住和生产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喜好、风尚和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历史悠久,因而风俗多姿多彩,丰富异常。它既是各民族心理素质内在共同性的…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美术史上,出现过两次人体艺术的发展高峰,即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而在同一时期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却没有出现人体艺术的大发展。因为各个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历史特点的不同,形成不同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性格心理等特点,使每一个民族在从事艺术创作过程中,形成各自特殊的民族形式。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文化”一词的解释其中一条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什么是民族文化,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生活在同一区域  相似文献   

12.
赵艳萍 《青海教育》2006,(12):32-33
一、语言和化 语言是化的载体,是反映化的一面镜子。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人类在其进化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精神财富,属化的一部分.具有化的特点。语言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化,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人们可以了解到该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特点等化特征。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目的语国家化背景知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大学英语教学与文化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引言 语言不是单纯的,它与人类的各种文化密切相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随民族的发展而发展。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及道德观念。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对于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都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正>【主题导语】传统习俗,是一个民族在其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的喜好、习尚和禁忌,它表现在饮食、服饰、居住、婚姻、生育、丧葬、节庆、娱乐、礼节和生产等诸方面。自然环境、生产力水平、生产方式、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都是影响民族风俗习惯形成的因素。传统习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  相似文献   

16.
一、什么是文化人类语言学家把文化分为大写C的文化和小写C的文化两种类型。大写C的文化指所学语言国家的经济、社会、政治、历史、人物等。小写。的文化根据澳斯沃脱(Oswalt)的说法指全体居民的生活方式(lifewayofapopulation),即风俗习惯。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就是语言教学,当…  相似文献   

17.
民族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即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不同民族之间相互接触、交往的形式及其历史发展过程的总和。这种关系的影响和作用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语言、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的历史,历史上民族问题和  相似文献   

18.
畲族一些风俗习惯消失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因素的影响,每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独特、传统的风俗习惯,它既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特点,又反映了这个民族的共同心理感情,具体表现在各民族的服饰、饮食、居住、生产、婚姻、生育、待客、节日、丧葬、禁忌习惯等方面。畲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反映本民族特点的风俗习惯,如对歌恋爱、以歌代话、农具嫁妆、做功德祭祖、“三月三”吃乌米饭、妇女“椎髻”发式、妇女“镶花边”服装,等等。这些体现古朴遗风的风俗习惯,至今有许多仍旧保留下来,但也有一些风俗习惯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美术史上,出现过现过两次人体艺术的发展高峰,即古希腊和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而在同一时期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却没有出现人体艺术的大发展。因为各个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历史特点的不同,形成不同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性格心理等特点,使每一个民族在从事艺术创作过程中,形成各自特殊的民族形式。  相似文献   

20.
我们知道.语言是一种用来交流的工具。它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它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社会历史.风俗习惯等方面所具有的特征。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有相当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