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课标本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内涵,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其中,(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则以“注重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完善评价机制”为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理念要求:“音乐以审美为核心,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从而进一步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本文从音乐教学实践出发,在新课程理念下探讨高中音乐几点创新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完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4.
李芳 《小学生》2011,(2):3-4
在学习过程中,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陛发展、鼓励音乐创造等等。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体验、模仿、探究、合作。教育教学活动应当“以生为本”,把“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作为根本的教育目标。下面,就对音乐课堂教学,谈几点思考与亲身实践的体验:  相似文献   

5.
孙晓利 《教育艺术》2005,(12):23-23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已成为音乐教学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音乐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尽快成为新课标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将关系到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成败。音乐教学要真正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出发点,更加关注“人”的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6.
浅谈实施《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等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给音乐教学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那么,音乐教学该如何付诸实施,笔者认为以音乐本体为核心,构筑音乐“审美型、互动型、实践型、综合型”教学,是实施《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途径。一、“审美型”音乐教学“审美型”音乐教学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构筑音乐教学的,它通过音乐作品的音乐美和视像美来完成,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  相似文献   

7.
初中音乐活动包括唱歌、音乐欣赏、节奏乐、音乐游戏及舞蹈等。这些活动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修养、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音乐教育应从培养学生的健全个性和完美人格出发,全面体现“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笔者结合实践,对初中音乐教学的开展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初中音乐活动包括唱歌、音乐欣赏、节奏乐、音乐游戏及舞蹈等。这些活动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修养、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音乐教育应从培养学生的健全个性和完美人格出发,全面体现“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这样的音乐课如何开展呢?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做法。  相似文献   

9.
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中国的音乐教育改革增添了浓重的一笔。新课程代表着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一个“新”字。“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创新教育的根本,音乐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如何将学生的创新思维溶于中学音乐教学之中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和努力实践的新课题。从培养学生的健全个性和完美人格出发,全面地体现了“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等基本理念。一、激发兴趣源泉,启迪创…  相似文献   

10.
音乐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等。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体验、模仿、探究、合作。  相似文献   

11.
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体现了新时期音乐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突出以审美为核心 ,以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兴趣爱好为重点 ,注重个性发展 ,重视音乐听、唱、奏、表演、创造的艺术实践 ,培养学生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美的综合音乐能力。在“标准”中的第四部分实施建议的教学建议中放在首位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首先强调“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 ,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是听觉艺术 ,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如何发展学生的听觉 ,丰富学生听觉体验是学校和每位音乐教师都应特别…  相似文献   

12.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新课程标准体现了素质教育发展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并强调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注重兴趣培养和学生主动参与及创造性思维与人文素养的发展,以崭新的教育理念,以音乐的美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地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运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审美教育呢?  相似文献   

13.
杨华 《宁夏教育》2014,(1):63-63
学生的音乐能力包括音乐鉴赏能力、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它们既是在学生的听、唱、动、奏等音乐审美实践中逐步发展和提高的,也是在他们的听觉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观察等一般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的,而音乐特殊能力的发展又促进了一般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更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笔者结合实际教学淡几点看法。1.在音乐欣赏中,提高学生的鉴赏力。音乐欣赏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活动,是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和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  相似文献   

14.
邹艳香 《湖南教育》2003,(22):39-40
2002年,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本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内涵,更加关注“人”的发展。这无疑为音乐教学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它要求广大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因素,注重对“人”的培养,还音乐以其音乐艺术的本来面目,给学生营造一个较为宽松的、和谐的、动态的、充满了美感与浓厚人情味的音乐学习的空间,并把他们领入音乐艺术的美妙殿堂,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以达到提高学生审美情趣,陶冶情操的目的。那么,如何在音乐教…  相似文献   

15.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贯穿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以音乐审美教育为核心,以激发爱好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笔者采用了富有情趣的多媒体音乐游戏、音乐幽默、音乐谜语、音乐小故事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感、情操、审美教育.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改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理论要求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表现力,以个性化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中心目的。学生在面对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增加的压力,应该有意识的培养自身的审美爱好,以排解繁重的学业压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对音乐教学所制定的目的和目标。同时,新课改提出,培养全体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其个性化发展,重视音乐教育在学生学习生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弘扬民族音乐,增强民族自信等教育教学理念。本文就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加以讨论,突出音乐课堂的审美教育,为其他相关教育工作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音乐教育的本质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具有完满品格的社会人。因此音乐教育重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了解音乐,走进音乐,传承音乐。所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就是音乐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师在教授音乐时一定要注重学生音乐能力的全面发展,不单纯是某一技能的训练。要让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音乐的本质,在音乐领域全面发展,才是音乐教育最基本的任务。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当在音乐教学中重视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赵欣 《河南教育》2004,(6):34-34
音乐教学应培养学生的感受与鉴赏能力。新课程标准阐释了一系列新的音乐价值观念,提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强调以审美为核心,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科学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完善评价机制”的基本理念.面对新形势、新理念,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如何推进,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创造性思维及陶冶情操的目的?笔者认为,教师要积极、努力创造愉悦的学习情景,尽可能使每一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着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